《小儿垂钓》胡令能作者:胡令能
《小儿垂钓》作者:胡令能。年代:唐代。去世时间:826年。主要作品:《王昭君》《小儿垂钓》《观郑州崔郎中诸妓绣样一本题作咏绣障》《喜韩少府见访》《春草凝露》等。信仰:道教。
我们为您从以下几个方面提供小儿垂钓的详细介绍:
一、《小儿垂钓》的全文 点此查看《小儿垂钓》的详细内容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二、赏析
此诗分垂钓和问路两层,第一、二句重在写形:垂钓,第三、四句重在传神:问路。 第一句,“蓬头”写小孩的外貌,突出了他的幼稚顽皮,天真可爱。“垂纶”即“垂钓”,诗人对这垂钓小儿的形貌不加粉饰,写出孩子头发蓬乱的面貌,使人觉得自然可爱、真实可信。 第二句写他在垂钓时的“侧坐”姿态。“侧坐”指随意坐下,侧坐而非稳坐,正与小儿初学垂钓的心境吻合。这也可以想见他不拘形迹专心致志钓鱼的情景。“莓苔”,泛指贴着地面生长在阴湿地方的植物,从“莓苔”不仅可以知道小儿选择钓鱼的地方阳光罕见人迹罕到,更是一个鱼不受惊、人不暴晒理想的钓鱼去处。“草映身”在结构上,对于下句的“路人借问”有着直接的承接关系──路人之所以向小儿打听问路,就因为看得见他。 后两句中“遥招手”的主语还是这个小儿。当路人问到,小儿害怕应答惊到鱼,老远招手而不回答。从动作和心理方面刻画人物,表现他的机警聪明。 这首七绝写小儿垂钓别有情趣。诗中没有绚丽的色彩,没有刻意的雕饰,在平淡浅易的叙述中透露出几分纯真、无限童趣和一些专注。
三、《小儿垂钓》胡令能其他诗词
《小儿垂钓》、《观郑州崔郎中诸妓绣样一本题作咏绣障》、《王昭君》、《喜韩少府见访》、《春草凝露》。四、译文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一个头发蓬乱、面孔青嫩的小孩在河边学钓鱼,侧身坐在青苔上绿草映衬着他的身影。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听到有过路的人问路,连忙远远地摆了摆手,不敢回应路人生怕惊动了鱼儿。
五、背景
本首诗具体创作时间不详。《小儿垂钓》是胡令能到农村去寻找一个朋友,向钓鱼儿童问路后所作。
六、注解
蓬头:形容小孩可爱。
稚子:年龄小的、懵懂的孩子。
垂纶:钓鱼。钓鱼用的丝线。
莓:一种野草。
苔:苔藓植物。
映:遮映。
借问:向人打听。
鱼惊:鱼儿受到惊吓。
应:回应,答应,理睬。
相同朝代的诗歌
《三姑石》、《暖翠》、《赠别徐侃》、《幽恨诗》、《题贾岛墓》、《天台禅院联句》、《长恨歌》、《忆江南》、《钱塘湖春行》、《暮江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