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不说,b超检查是肝血管瘤疾病在临床上进行检查时所必检的一个项目,那么,肝血管瘤的超声表现有哪些?治疗方法有什么呢?
肝血管瘤的超声表现有哪些?
(1)肝脏小血管瘤(直径<3cmh超声表现:
①显示相对强回声结节,圆形或椭圆形,边界清楚,内部有间隔,触之稍韧,含纤维组织较多,临床上最多见。
②低回声结节,轮廓不甚明确,边界可辨认,挤压可缩小。
③混合型:低回声伴有明确的边界,后壁回声增强,内部散在粗光点。病理证实的230个血管瘤中,强回声占79.6%,低回声11.7%,混合回声8.7%。Hisa在5年中对180000例上腹部检查发现血管瘤118个,80%典型强回声,瘤体积较大时中心可出现透声区,病灶>4cm,倾向于混合性回声。
(2)中等大肝血管瘤:回声相对增强,边缘不整,边界清楚,其间多有网状或蜂窝状低密度透声区,触之柔软有弹性,肿瘤切面为大小不等的囊状血窦,血窦间为纤维分隔。上述两型血管瘤除瘤灶部位外,其他肝区结构正常,透声性好,血管纹理清楚而不同于小肝癌或亚临床肝癌。
(3)巨大海绵状肝血管瘤:肿瘤呈实质性不均匀强回声条索,斑片与形态不规则的大小不等的液性及混杂,仅从图像难和肝癌鉴别,Mirk等认为大海绵状血管瘤的图像有变化快的特征,可能与瘤体内血管血窦的破裂出血,纤维化反复发生,血窦被纤维组织分隔,其间又有血管和小胆管形成有关。Bruneton发现弥漫性血管瘤可有钙化、血管图像与病理的关系,强回声瘤体纤维增生,纤维间隔和纤维化突出,低回声含多量不凝固暗红色血液,大小不等扩张的血窦,有囊性多房改变,窦间有致密网状分隔,在低回声中呈散在光点,透声好,后方增强;混合型瘤体有包膜,间质水肿,血管扩张出血,伴纤维结节。肝血管瘤多普勒探查,脉冲式未收到血流频谱,连续多普勒2/5病例听到明显血流声。彩超显示血管瘤内部及周围除肝区原有门静脉、肝静脉外无明显增多的动脉血流,血管瘤内部由于静脉血窦的扩张流速甚慢,通常彩色显示困难。大血管瘤可能出现临床症状,小血管瘤多无症状。
治疗方法有什么?
1、冷冻治疗
冷冻法主要是利用液氮的挥发造成的强低温将病损区皮肤、血管瘤及血管瘤周围组织冷凝,使其细胞内形成冰晶,并导致细胞破裂、解体、死亡,达到治疗作用。仅适用于较小的表浅的草莓状血管瘤,且效果不是十分可靠,副作用较多。
2、中医辨证治疗
中医学认为,该疾病的出现是由于热毒内蕴,血行失常,进而导致的气血纵横、凝聚成形,致使其形成血管瘤。因此,治疗血管瘤的方法可以通过改善血液循环,去除淤血,同时祛火滋阴,达到治疗的效果。
由上可见,肝血管瘤患者要想了解其所患有的肝血管瘤在做b超检查时的表现特征,是要从其肝血管瘤的大小形态方面来进行了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