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屯田制指的是利用士兵和农民垦种荒地,以取得供养和税粮。又有军屯、民屯和商屯之分。商屯亦称盐屯,是明盐商为了便于在边境地区纳粮换盐而办的屯垦。而民屯和军屯就是狭义的屯田。
    屯田制是以屯田为目建立的一种制度,由曹操建立。最早提出屯田制度的则是曹操麾下的枣祗、韩浩,实行者包括任峻、曹邓艾等。曹操与他奠基的曹魏政权整合军屯与民屯,在各地设立田官专门负责屯田。屯田制逐步确立后,成为了国家政权的钱粮收入来源,同时也解决了屯田军民本身的生计。
三国时屯是什么
屯田有时又被称为营田,原意是屯田以兵,营田以民。实际上,历代不少营田也常使用士兵,即使是民屯,也多采用军事编制,所生产的粮食主要也是供军需。
屯田是强制人们耕种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