颔联:“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描述了将帅受命出征的场景。牙璋作为兵符,象征着朝廷的权威和将帅的使命;凤阙则代指皇宫,表示将帅是从皇宫出发,肩负着国家的重托。铁骑绕龙城,则形象地描绘了出征时的壮观场面,龙城作为敌方据点,被铁骑环绕,预示着即将到来的激烈战斗。颈联:“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此句译为:军令颁发将帅奉命出征,铁骑滚滚包围了敌方龙城。唐初,突厥等少数民族军事集团对边境地区不断骚扰,成为西北部安全的最大威胁。许多志士踊跃从军,加入战斗的行列。牙璋:指代携皇帝“牙璋”之令出征的。和诗中的“凤阙”、“铁骑”、“龙城”运用了借代的修辞方法。出自:杨炯《从军行》原文...
意思:辞别皇宫,将军手执兵符而去;围敌攻城,精锐骑兵勇猛异常。出处:唐代诗人杨炯的《从军行》。原文: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译文:烽火照耀京都长安,不平之气油然而生。辞别皇宫,将军手执兵符而去;围敌攻城,精锐...
“铁骑绕龙城”的上一句是“牙璋辞凤阙”。这句诗出自唐代杨炯所著的《从军行》。全诗如下: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其中,“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两句,描绘了出征的壮阔场景,富有气势。
二、颔联: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解析:颔联“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进一步描绘了出征的壮观场景。牙璋,是古代发兵的符节,这里代指;凤阙,指皇宫,象征国家的权力中心。诗人用“辞凤阙”来形容离开京城,踏上征途的庄严与神圣。而“铁骑绕龙城”则形象地描绘了如铁流般席卷敌巢的...
“铁骑绕龙城”的上一句是“牙璋辞凤阙”。该诗句出自唐代诗人杨炯所著的《从军行》。全诗描绘了壮志满怀的士兵们,辞别京城,奔赴战场,奋勇杀敌的壮阔景象,表达了诗人渴望建功立业、报效国家的豪情壮志。
铁骑绕龙城的上一句是牙璋辞凤阙。这句诗出自唐代诗人杨炯的《从军行》。全诗为:“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这首诗描写了边疆将士的英勇和豪迈,表达了诗人立志报国、建功立业的决心。
杨炯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从军行》借用汉乐府旧题,写一个书生从报警的烽火照亮西京到慷慨从军、奔赴沙场奋战的全过程。语短意长,雄健激扬。首联表现了一个书生在边火燃烧时的爱国热忱。从景入手,即景生情,直抒“...
边塞的报警烽火传到了首都长安,心中自是不平。将军领了兵符奉命出征,统帅强悍的骑兵包围了龙城。大雪弥漫,天色昏暗,使军旗上的图案颜色变得模糊暗淡,狂风呼啸,与雄壮的进军鼓声交织在一起。宁愿做个下级军官池骋沙场,为保卫边疆而战,也不愿做置身书斋的书生。
《从军行》杨炯原文及翻译如下:原文: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翻译:烽火映照着都城长安,我的心中难以平静。出征的号令从皇宫传出,精锐的骑兵包围了敌人的都城。纷扬的大雪使彩旗暗淡,呼啸的寒风夹杂的战鼓声。我宁愿做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