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汽车网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一年级数学下册的教学计划范文(5篇)

一年级数学下册的教学计划范文(5篇)

来源:百家汽车网

一年级数学下册的教学计划范文

  一、100以内数的认识。

  复习主要解决的问题是:

  1、会数、会读、会写100以内的数;会比较数的大小,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

  2、能正确地口算两位数加、减整十数以及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会用加减法解决简单问题。

  复习的重点内容是:

  1、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2、认识数位表,掌握数的组成。

  复习的相关题型:

  1、数的组成:

  (1) 7个一和5个十组成的数是( )。

  (2) 36是由( )个十和( )个一组成的。

  (3)判断:6个一和2个十组成的数是62。…………( ) (很多学生很粗心,对2个十和6个一最成的数是26能够很快做出,但是如果变换一下顺序,就会有一部分学生不假思索的认为6个一和2个十组成的数是62。)

  2、数位表的认识:

  (1) 一个两位数,十位数字是7,个位数字比十位上的数字小4,这个两位数是( ).

  (2)一个两位数,个位上的数字是6,十位上的数字是5,这个两位数是( )。

  (对于这样的问题,如果先说十位上的数字是5,个位上的数字是6,都知道这个数是56,反过来先说个位上的数字,就会有个别学生犯错)

  3、100以内数的顺序以及大小比较:

  (1) 按规律填数:

  (a)

  (b) 100959065

  (2) 与37相邻的数是和。

  (3) 用2、5、7三个数字组成的两位数中,最大的是( ),最小的是( ),他们相差( )。

  (4)用2、5、7三张数字卡片组成的两位数中,最大的是( ),最小的是( ),他们相差( )。

  (5) 在○里填上“>”“ <”或 “=”

  37 ○ 65 68-20 ○ 68-30

  40+7 ○ 50+7 67-7 ○ 60

  二、100以内加法、减法的复习。

  一年级的学生计算能力不强,书写不规范。班里总有那么几个计算较差的学生,出错较多的地方是两位数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本学期数学第六单元的内容应作为重点进行复习和强化训练。

  复习主要解决的`问题:

  学生能熟练的进行100内数的口算,在具体情境中能发现并提出能用100以内数的加减法解决的问题。

  复习的主要内容有:

  100以内加减法的口算以及用计算解决实际中的简单问题。主要是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等。对于计算方法,重点掌握口算的方法,同时允许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提倡算法的多样化。

  相关题型主要有:

  1、口算:

  32+6= 59-7= 43-6= 27+8=

  37+20= 12+54= 79-35=

  2.解决实际问题

一年级数学下册的教学计划范文

  本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方面。

  (1)使学生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并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认识100以内的数,掌握100以内口算和笔算的方法,能根据加、减法的含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地数100以内的数,会读、写100以内的数;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能正确地、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

  .能比较熟练地口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整十数与两位数加、减一位数。

  .初步掌握100以内加、减法的笔算方法,会笔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两位数。

  .初步学会解决求被减数、减数以及求两数相差多少的实际问题。

  .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

  (2)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直观认识常见的简单的平面图形。

  .通过凭借积木画出图形,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

  .通过对纸的折、拼,直观认识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

  .能在钉子板上围出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能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和正方形。

  (3)结合具体的情境,会分类整理数据,填写简单的统计表。

  2.数学思考方面。

  (1)在认数过程中初步发展思维能力。如认识计数单位和数位顺序时,学习从具体现象中概括数学规律;在学习数的组成与比较大小时,进行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等思维活动;在整理数的顺序时发现百数表的一些规律等。

  (2)在探索并掌握100以内加、减法的方法时,能注意到方法的合理和灵活,培养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在算法多样化的交流中,初步培养思维的敏捷和灵活。

  (3)在直观认识平面图行的过程中,初步培养空间观念。

  (4)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初步进行有条理的思考,并对运用的方法和获得结果的合理性能进行初步的判断。

  3.解决问题方面。

  (1)会用100以内的数描述现实生活中的事物,并会简单的交流。

  (2)在教师的指导下,能从实际生活和现实情境中发现和提出数学问题,并能运用已经掌握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

  4.情感与态度方面。

  (1)在教师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情产生好奇和兴趣,喜欢观察并提出问题。

  (2)在教师和同学的鼓励、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发现错误并及时改正,获得成功的体验,逐步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3)初步了解可以用数和形描述某些生活现象,初步体会可以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4)在数学探索活动中,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提高教学质量措施:

  1.要从整体上把握教学目标。不只凭经验,也不能照搬课本,应该根据学生的情况,结合教学进行适当的调整。要防止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

  2.要尊重学生,注重学法渗透。在学习中,教师不要包办代替和以讲代学,要把课堂中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探索、交流和练习。

  3.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数学概括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要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

  4.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答应用题的能力,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答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简单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以致用的意识。

  5.要注意适当渗透一些数学思想和方法,有利于学生对某些数学内容的理解。

  单元

  教学内容

  目的要求

  重点、难点

  教法、

  学法

  一减法

  1.使学生经历探索20以内退位减计算方法的过程,通过观察、操作、比较、分析和交流等活动。

  2.使学生经历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积累一些解决简单问题的经验,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的价值,培养数学的应用意识。

  3.使学生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逐步养成思考的习惯,获得一些成功的体验,进一步产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重点:

  1.重视让学生经历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提倡算法多样化,并引导学生逐步优化算法。

  2.加强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教学,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难点:理解计算方法,并在解决实际问题中能熟练应用。

  操作法

  教授法

  二认识图形

  1.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合作和交流等活动,直观地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圆、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等常见的平面图形。

  2.使学生在画、折、剪、拼等操作活动中,并在这过程中,积累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体会图形的变换,发展空间观念。

  3.使学生在认识图形的过程中,产生对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培养主动与同伴合作、交流的意识。

  重点:直观认识几种常见的平面图形。

  难点:掌握多种灵活的操作方法。

  操作法

  实践法

  讲授法

  三认数

  1.让学生经历数数的过程,体会数的产生和发展;知道数位和数位顺序。

  2.让学生通过操作实践活动,初步理解百以内各数的'含义,初步体会十进制计算法;会读、写100以内的数。

  3.让学生初步学习用具体的数据描述生活中的事物,并与他人交流,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培养用数学的观念看周围事物和日常生活的意识,培养同学之间相互合作、交流的态度。

  重点:

  1.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

  2.初步理解“十”、“百”的含义。知道数位和数位顺序。

  难点:数100以内的数。

  操作法

  比较法

  教授法

  四

  1.让学生经历探索两位数加、减整十数和两位数加、减一位数计算方法的过程,比较熟练口算。

  2.使学生会用加、减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进一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以及积极思考、动手实践并与同学合作学习的态度。

  重点:两位数加、减整十数、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难点:弄清相同数位相加、减的道理

  操作法

  实践法

  讲授法

  讨论法

  五认识人民币

  1.让学生在观察人民币以及换币、取币等活动中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知道元、角、分之间的进率。

  2.让学生到商店去观察,购物,参加教室里的模拟购物活动,初步认识商品的价钱,学会简单的购物。

  3.在取币、换币、附币、找币购物活动中,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与他人合作的态度,以及学习数学的兴趣。

  4.使学生受到爱护人民币、勤俭节约等教育。

  重点: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和相邻单位之间的关系。

  难点:

  1.通过直观教学帮助学生认识人民币及其单位元、角、分。

  2.通过直观教学帮助学生认识人民币单位相邻之间的十进关系以及元、角、分的简单换算。

  操作法

  实践法

  讲授法

  讨论法

  探索交流法

  练习法

  六加法与减法

  1.让学生经历探索两位数与一位数相加(进位)、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的计算方法过程,发展解却决问题策略,能比加比较熟练地口算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加减法。

  2.学生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数学意识,发展数学思维。

  3、继续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与同学合作的态度,不怕困难的精神。

  重点: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与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的计算方法上。

  难点:

  1.突出进位加与退位减。

  2.在口算教学中,理解算理和算法。

  3.从实物操作中抽象出计算方法,提倡算法多样化。

  操作法

  实践法

  讲授法

  讨论法

  探索交流法

  练习法

  七统计

  1.让学生经历简单的统计过程,初步学习、收集、整理、分析数据的方法,会把整理出来的数据填在简单的统计表里,能利用统计表里的数据提出问题和回答问题。

  2.使学生在统计教学过程中发展数学思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重点:学习、收集、整理、分析数据的方法

  难点:统计教学过程中发展数学思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操作法

  实践法

  讲授法

  讨论法

  探索交流法

  练习法

  八期末复习

  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100以内的数,理解加、减法的含义。

  2.使学生在具体的活动中,进一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认识上下、前后、左右等方位,能应用分一分、排一排、数一数等方法收集和整理一些简单的数据,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和统计观念。

  3.使学生在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培养初步的数学应用意识。

  重点:

  熟练掌握100以内数的加减法。

  难点:

  灵活解决问题

  操作法

  实践法

  讲授法

  讨论法

  探索交流法

  练习法

一年级数学下册的教学计划范文

  一、学生情况分析

  大部分学生对本学期的学习任务基本完成,但也有个别学生在某一方面上比较薄弱。本年级一部分学生在口算能力薄弱、人民币的认识、用数学等方面还欠缺,理解能力较差;张佳雯、顾笑天、施张晓、张锦杰、陆恺嵘、曹天宇等理解能力较差,对于稍难的题目理解较困难;邵莺莺、曹天宇、宋林玉等学生在口算和用数学这些知识还需及时补上;顾澄垚等粗心、字迹潦草;曹天宇速度很慢;其他学生基本知识掌握的较为理想;一部分学有余力的学生还需多加一些拓展性的题目加以发展。

  二、复习总要求

  1、引导学生主动整理知识,回顾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收获,逐步养成回顾和反思的习惯。

  2、通过总复习使学生在本学期学习到的知识系统化。巩固所学的知识,对于缺漏的知识进行加强。

  3、通过形式多样化的练习,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活动中经历、体验、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

  4、有针对性的辅导,帮助学生树立数学学习信心,使每个学生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

  三、复习措施

  1、扎扎实实打好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同时重视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学习数学的`兴趣,把握好知识的重难点以及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使学生在原来的基础上有所提高。让数学与生活有机结合,让学生学习有用的数学,大众的数学,提高学生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2、充分考虑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结合他们学前通过各种途径获取的知识和积累的生活经验,设计富有情趣的数学活动,使学生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通过大量实物图的感知和具体模型的操作,使学生获得最初步的知识和技能。多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机会,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教给学生好的学习方法,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3、充分发挥学具的作用,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手、口、眼、脑各种器官协调并用,帮助学生理解,掌握知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4、改进对学生评估,重视学生自身的纵向比较,关注学生已经掌握了什么,具备了什么能力,在那些地方还需努力。

  5、注意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做好优生优培和学习困难生转化。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知识补差与思想补差双管齐下;并根据他们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补差,让他们有进步。

  6、为学生创设民主和谐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平等合作中学习新知。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多做家访,与家长密切配合,共同督促学生学习。

  7、建立一帮一互助小组,使学生也充当小老师,帮助同学共同进步。

  四、复习安排

  复习内容复习

  时间复习要点备注

  生活中的数6.8100以内数的认识1课时

  加与减6.9

  6.10

  6.11两位数加减法,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用加减法解决简单的生活问题。3课时

  .购物6.12认识元、角、分,进行简单的计算。1课时

  统计6.15收集整理数据,用统计数据解决简单的问题。

  1课时

  综合练习6.16~6.24综合练习6课时

  期末测试

一年级数学下册的教学计划范文

  白驹过隙,时光如梭,随着课程的结束,又到了期末复习阶段,大部分学生对本学期的学习任务基本完成,由于一年级学生还处于贪玩阶段,每班都有若干名学生因贪玩而使学习遇到诸多困难。还有的学生学着后面忘记前面的内容。针对学生的情况制定以下复习计划:

  一 、复习的方法策略

  1、以课本为主,学困生和中等生,首先掌握基础知识,通过单元复习,并做单元测试卷,找到学生不足的地方,再进行综合训练,培养学生的做题习惯,这样学生能了解到自己的学习情况,明确再努力的目标,教师更全面地了解了学生的学习情况,为有针对性地复习辅导指明方向。

  2、做好学生的培优补差工作,设计专题活动训练,渗透各项数学知识。专题活动的设计可以使复习的内容综合化,给学生比较全面地运用所学知识的机会。

  二、复习的主要内容

  1、会数、会读、会写100以内的.数;会比较数的大小。

  2、能正确地计算两位数的加减法,会用加减法解决简单的生活实际问题。

  3、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圆,会用这几种图形拼图。

  4、认识元、角、分,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会用钱款实际购物并进行简单的计算。

  5、认识统计表和统计图,经历数据的收集和整理过程,会用统计图中的数据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三、复习的主要目标

  1、引导学生主动整理知识,回顾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收获,逐步养成回顾和反思的习惯。

  2、通过总复习使学生在本学期学习到的知识系统化。巩固所学的知识,对于缺漏的知识进行加强。

  3、通过形式多样化的复习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复习活动中经历、体验、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

  4、有针对性的辅导,帮助学生树立数学学习信心,使每个学生都得到不同程度的进一步发展。

  四、复习时间安排

  1、生活中的数(100以内数的认识) 2课时

  2、加与减(两位数加减法,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用加减法解决简单的生活问题。) 5课时

  3、有趣的图形(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圆) 2课时

  4、认识元、角、分,进行简单的计算。2课时

  5、统计 1课时

  复习就是一个将知识系统梳理,查漏补缺的过程.学生的学习状态,直接会影响到复习的效果,因此应注意复习的趣味性,避免机械重复的刷题。在复习的过程中根据情况适当改变策略,争取复习的高效,达到学习效果的最优化。

一年级数学下册的教学计划范文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一年级36班和37班共100人。在经过了一个学期的数学学习后,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习的目标,对学习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到学习活动中去。特别是对一些需要动手操作和合作完成的学习内容都比较感兴趣。但是在遇到较难的问题时,部分学生有畏缩情绪。36班因为学生平均年龄小一些,少数学生课堂注意力不够集中,学习效率偏低,学习习惯有待加强。更应该关注的是使已经基本形成的兴趣得到提高,并逐步引导学生多动脑筋,开发思维,体验成功所获得的乐趣。

  二、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位置,20以内退位减法,图形的拼组,100以内数的认识,认识人民币,100以内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一),认识时间,找规律,统计,数学实践活动。

  20以内退位减法和100以内加减法口算,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又是进一步学习计算的基础,因此,应该让学生牢固掌握。在量的计量方面,本册教材除了安排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的认识外,还安排了学习具体时刻几时几分的读,写方法。"找规律"引导学生探索一些图形或数字的简单排列规律,初步培养学生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识。"统计"是正式教学统计初步知识的开始,让学生学习收集和整理数据的简单方法,认识最简单的统计图表,经历用统计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另外安排的两个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

  三、教学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掌握100以内数,会读写100以内的数。掌握100以内数的组成,顺序和大小,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2.熟练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爱护人民币。

  4.会读,写几时几分,知道1时=60分,知道珍惜时间。

  5.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6.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7.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习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数学。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四、教学措施

  1.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结合学生实际的思维水平,通过多样化的教具,充分的教学准备,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

  2.教学中避免知识的灌输,重视知识形成的过程,让学生经历这个过程。

  3.布置一些灵活机动的作业,比如动手实践的作业,自主安排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习。

  4.加强家庭与学校的联系,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习的方法。

  5.促进教师自身教学能力的发展。积极自学,扩大视野,为提高课堂效率创造必要的条件。

  五、教学时间与内容安排

  周 次

  具体时间

  教学内容安排

  课时

  安排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