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语解释
文学生产理论
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原理之一。由法国自封为马克思主义的文艺理论家皮埃尔·麦舍雷〔Pierre Machery〕所提出。麦舍雷的思想和法国哲学家阿尔图塞〔Louis Althusser, 1918—〕的思想有一定的联系。阿尔图塞认为,理论与实践并不相互对立,理论也是一种实践。理论实践即理论的创造,它以理论材料〔即现存的思想资料〕为加工原料,以理论作为加工工具,从而取得理论的产品。麦舍雷把这个观点应用于文学创作,提出了“文学生产理论〞。他认为,文学创作就象生产劳动一样,是对原材料进行加工的过程。作家们根据既已存在的文学体裁、惯例、语言和意识形态,把它们作为原料进行生产,制造出文学文本。因此,文学作品并非完全是作家主观意图的表现,它同时受着生产文学作品的原料的制约。写作的过程是对这些原料加工制作的过程,这种制作必定是局部成功而又不完全成功的。制作要受原料的,不能把作者的全部所见所想表现出来。因此,文学写作只能局部地和零散地表现现实。这种强调文学的体裁、惯例、语言的思想,与形式主义者和结构主义者有一致之处;而他对作品文本的不完整、不连贯性的认识,又与后结构主义的思想相近。因此,麦舍雷的这种思想与马克思主义一向主张艺术反映、表现现实的思想,产生了较大的偏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