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汽车网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文献综述李洋 2

文献综述李洋 2

来源:百家汽车网


农业大学

专业文献综述

题 目: 姓 名: 学 院:

专 业: 班 级: 学 号: 指导教师:

休闲农业发展现状与前景综述 李洋 经济与贸易学院 农林(业)经济与管理 农经 102班 103931224 蒋志清 职称: 讲师

2013年12 月 20 日

农业大学教务处制

休闲农业发展现状与前景综述

作者:李洋 指导教师: 蒋志清

摘要:21世纪以来,休闲农业作为一种在农业发展领域逐渐扩大的新型产业,成为众多学者和专家关注的焦点,并且,休闲农业在我国的发展趋势也日益引起国家及其相关部门的重视。本文针对休闲农业的概念,功能,以及目前的发展现状等方面的内容进行归纳和综述,并对今后我国休闲农业发展的方向的探讨进行总结。

关键词:农业;休闲农业;综述;

休闲农业兴起于20世纪30~40年代的意大利、奥地利等地,随后迅速在欧美国家发展起来。目前,日本、美国等发达国家的休闲农业己经进入其发展的最高阶段一租赁。而我国的休闲农业,作为一个新兴的产业,虽然发展前景较好,但是,经过20多年的建设,其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在产品、经营、管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较多,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产业竞争力,与新农村建设的要求也不相适应。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因此发展农业领域的新型产业将有效促进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休闲农业旅游是一种农业生产与休闲游憩相结合的新兴产业,其发展具有多种功能,包括:经济功能、游憩功能、教育功能、保健功能、社会功能、环保功能、文化功能等。

本文通过搜集相关资料,并参考大量的相关学术性文献,对休闲农业的概念、功能、发展现状,发展模式以及今后我国休闲农业的发展方向进行综合阐述。

1. 休闲农业的概念

目前,由于休闲农业是农业与旅游业边缘交叉的新型产业,休闲农业的理论研究尚未形成一定的系统或体系,所以休闲农业的概念仍未取得一致的界定。因此与其相关的名词也较多。由于研究的角度不同,专家给出的定义也有所不同。郭焕成、吕明伟认为[1]:休闲农业是指在农村范围内,利用农业自然环境、田园景观、农业生产、农业经营、农业设施、农耕文化、农家生活等旅游资源,通过科学规划和开发设计,为游客提供观光、休闲、度假、体验、娱乐、健身等多

项需求的旅游经营形态。 毛帅.聂锐认为[2]:从广义的观点来看,休闲农业还包括休闲林业、休闲渔业、休闲牧业、休闲农家乐等。因此可以说,休闲农业是以农业为基础,以休闲为目的,以服务为手段,以城市游客为目的的农业和旅游业相结合的新型产业。农业主管机构,在其发布实施的《休闲农业辅导管理办法》中明确地将体闲农业定义为:指利月田园景观、自然生态及环境资源,结合农林渔牧生产农业经营活动、农村文化及农家生活,提供国民体闲增进国民对农业及农村之体验为目的的农业经营。

段兆麟[3]指出休闲农业(leisure agriculture)是用词,称为观光农业、旅游农业、体闲农业;其他相关的名词有观光体念闲农业、观赏农业、观尝农业、体验农业、旅游生态农业、田园农业、饭店农业、农村旅游等十余种。

2.休闲农业的发展现状 2.1国外休闲农业的发展现状

2.1.1国外休闲农业发展历史悠久,已经入快速发展时期

戴美琪,游碧竹[4]在研究中指出休闲农业在国外已有100多年的历史,早在1865年,意大利就成立了“农业旅游全国协会”,20世纪中后期,欧美地区出现了具有观光、餐饮、住宿、购物等多种功能的观光农园,并产生了专职从业人员,标志着观光农业旅游这一新型交融产业的产生,从此,观光农业旅游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时期。

2.1.2发达国家休闲农业已形成专业模式

詹玲,蒋和平,冯献[5]等人在一份研究报告中对几个休闲农业比较发达的国家休闲农业的现状进行了具体的介绍,其中包括:

(1)意大利----绿色假期从城市走向农村,目前,休闲农业己成为意大利现代农业的一部分

(2)法国----专业农场:非组织引导型的发展模式 ,法国体闲农业的发展得益于多个非组织机构的联合。

(3)美国----牧区参与的市民农园:利益共同体的形成美国体闲农业,在农产品生产与消费之间架起一座连通的桥梁。

(4)德国----市民农园:自家庭院的农家生活体验。以生产、生活及生态三生一体的经营方式。

(5)日本----都市农业:城乡互动的“食”与“绿”的结合,小规模的产区较快发展,生产手段逐渐向自动化、设施化、智能化,生产经营管理向网络化发展。

2.2我国休闲农业的发展现状

2.2.1我国休闲农业发展已经历三个阶段

郭焕成,吕明伟[6]在一份研究报告中提到; 90年代以后,开始发展观光与休闲相结合的休闲农业旅游。21世纪,观光、休闲农业有了较快的发展。 第一阶段:早期兴起阶段(1980-1990年)。该阶段处于改革开放初期,靠近城市和景区的少数农村根据当地特有的旅游资源,自发地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农业观光旅游。

第二阶段:初期发展阶段(1990-2000年)。该阶段正处在我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时期,随着我国城市化发展和居民经济收入提高,消费结构开始改变,在解决温饱之后,有了观光、休闲、旅游的新要求。

第三阶段,规范经营阶段((2000年----至今)。该阶段处于我国人民生活由温饱型全面向小康型转变的阶段,人们的休闲旅游需求开始强烈,而且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1)更加注重亲身的体验和参与;(2)更加注重文化内涵科技知识性,农耕文化和农业科技性的旅游项目开始融入观光休闲农业。(3)积极关注和支持,组织编制发展规划,制定评定标准和管理条例;(4)休闲农业的功能由单一的观光功能开始拓宽为观光、休闲、娱乐、度假、体验、学习、健康等综合效用。

2.2.2我国休闲农业发展模式依然比较滞后

余希[7]认为,中国休闲农业发展迅速,已成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亮点之一,彰显出广阔的发展前景,必将成为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建设和农民增收的重要举措。当前应着力解决好基础设施条件差,人才队伍短缺,规划滞后,特色不突出,管理不规范,服务水平不高等问题。

尹义坤、刘国斌和胡胜德[8]认为:我国旅游休闲农业发展问题重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市民认可程度低,偏见性地认为到农村旅游所带来的效用远远小于其它风景区;(2)对旅游体闲农业支持力度不够;(3)所需基础设施支撑旅游休闲农业的生成与运行乏力;已有旅游项目开发不足,农味特色不足;(4)开发过程中环境保护缺位。上述函待解决的问题在相当程度上旅游休闲农业的长足发展。

3.我国休闲农业的发展模式研究

张冬平,鲁怀坤[9]在文章中对我国休闲农业的发展模式进行了透彻的分析: (1)以分散农户为主体的经营模式---- 该模式主要是城市近郊的农户,利用自己种植的果园、菜园、花圃和小型养殖场,通过自主开发、分散经营吸引城市居民前来观光、采摘、品尝、垂钓等发展起来.这种模式开发的观光农业大多规模小、季节性明显、服务功能单一,吸引的也往往是小批量、近距离、短时间的观光旅游者.

(2)以为主导的经营模式----这主要是各级地方依托特定的农业项目

(如农场、林场、无公害蔬菜基地、花卉基地、特种禽畜、渔业养殖场等),按照农业产业化、旅游化的发展要求经扶持发展起来.该模式既有引导、农户参与经营的观光农业以企业集团为主体的经营模式 。

(3)农家乐模式即指农民利用自家庭院、自己生产的农产品及周围的田园风光、自然景点,以低廉的价格吸引游客前来吃、住、玩、游、娱、购等旅游活动。主要类型有:农业观光农家乐、民俗文化农家乐、民居型农家乐、体闲娱乐农家乐、食宿接待农家乐、农事参与农家乐。

(4)村镇旅游模式以古村镇宅院建筑和新农村格局为旅游吸引物,开发观光旅游。主要类型有:古民居和古宅院型、民族村寨型、古镇建筑型、新村风貌型。 (5)度假休闲模式依托自然优美的乡野风景、舒适怡人的清新气候、独特的地热温泉、环保生态的绿色空间,结合周围的田园景观和民俗文化,兴建一些体闲、娱乐设施,为游客提供体憩、度假、娱乐、餐饮、健身等服务。主要类型有:体闲度假村、体闲农庄、乡村酒店。

(6)科普教育模式利用农业观光园、农业科技生态园、农业产品展览馆、农业博览园或博物馆,为游客提供了解农业历史、学习农业技术、增长农业知识的教育活动。主要类型有:农业科技教育基地、观光体闲教育农业园、少儿教育农业基地、农业博览园。

(7)回归自然旅游模式利用农村优美的自然景观、奇异的山水、绿色森林、静荡的湖水、发展观山、赏景、登山、森林浴、滑雪、滑水等旅游活动,让游客感悟大自然、亲近大自然、回归大自然( 回归自然旅游模式有森林公园、湿地公园、水上乐园、露宿营地、自然保护区)。

冀献民[10]在一份研究中给出了更加细化的介绍:体闲农业寓于大农业的各个方面,包括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服务贸易业,物质文化与非物质文化、农林牧副渔各产业。生态餐厅与生态会所也成为体闲农业的重要内容。主要类型有:农耕文化型、民俗文化型、乡土文化型、民族文化型。

4.我国休闲农业的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 4.1我国休闲农业的发展经验不足,缺乏创新

袁定明[11]认为:我国休闲农业的发展,虽然己经取得长足的进步,但因发展历史较短,经验不足,目前还存在问题,包括:缺乏科学和合理的旅游发展规划;不合理开发导致原有生态和人文环境被破坏;从业人员观念落后和管理粗放;建园指导思想缺乏创新理念等。

郭焕成[12]认为: 几年来,我国休闲农业发展虽然取得明显成绩,但由于缺乏经验,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产品雷同,特色不明显;规划滞后,业态单一;基础设施不配套、不健全;经营管理粗放,服务水平不高;功能单一,文化内涵和生态内涵不强;法规不健全,管理不规范;农民缺乏资金,发展受到;宣传力度不够,市场客源不足。

4.2我国休闲农业的发展未形成规模化与品牌化

戴美琪,游碧竹[13]认为:休闲农业旅游在我国的发展已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具有发展休闲农业旅游的资源优势,且蕴含着巨大的休闲农业旅游市场,从目前我国各地休闲农业旅游开发的成功经验,可以预测其潜力巨大前景光明。展望未来,笔者认为,休闲农业旅游区将呈现两种发展趋势,一种朝综合化、规模化、大型化的方向发展,另一种则是朝特色化、精致化的方

向发展。

4.3 我国休闲农业缺乏科学和合理的旅游发展规划。

袁定明[14]认为:我国现有的农业旅游活动大多是在市场需求的拉动作用下,自发发展起来吮地方希望借助开发当地农业旅游活动来帮助地方经济的发展,出台了一些低价租赁土地、减免财税等系列,以激发投资者的热情但因缺乏对农业旅游资源开发的宏观控制和指导,加上大多数投资者缺乏周密的市场论证和发展规划,造成投资决策的随意性和开发的盲口性,使得一些地方农业旅游的景点开发一哄而上,景区缺少总体布局规划。同一景区中各个旅游景点不相协调,多有重复或雷同,有的地区没有把观光农业园看作是建立在农业经营基础上的农业和旅游业有机结合的产物,而是单纯依靠旅游或门票的收入来维持园区发展,结果大多数都是惨淡经营。各地的“农家乐”旅游项口,其经营主体多为一家一户的农民,经营方式和经营内容也基本相似,无序竞争的情况比较严重按照国际惯例,农业旅游区半径大于9公里的区域(而积)时,才能发挥最佳经济效益,而我国大多小于这个规模,由此造成市场范围狭小,客源不足,效益低下。

5 发展我国休闲农业的对策建议

5.1合理规划、加大宣传、树立品牌

郭焕成[15]认为:发展我国休闲农业,建议应采取积极措施,促进体闲农业健康、有序地发展。针对存在的问题,采取以下主要措施:提高认识,积极引导和扶持;做好规划,突出特色;坚持以农业经营为主,防止城市化和商业化;加强规范化管理,提高服务水平;调整产品结构,树立品牌;加强营销,扩大市场客源;制定法规,完善行业标准。

冀献民[16]认为发展休闲农业, 一是开展宣传工作,树立品牌。如开展博览会,编印体闲农业指南、典型介绍等宣传品。利用各种宣传媒体,如广播、电视、报纸等进行宣传促销。利用农村节庆假日,组织观光旅游,举办展览会和科普培训等活动进行宣传。加强与旅行社会的合作,与周边景点、景区相结合,扩大旅游市场,以吸引更多的游客。二是成立体闲农业行业协会,召开经验交流会,促进理论研究和经验交流工作。

5.2惊醒模式创新,立足发展实际

袁定明[17]认为发展休闲农业园区规划应把握市场定位和确立发展模式在规划中要正确实行区域定位、功能定位、形态定位要将都市农业规划与农业现代化、城市化规划有机结合起来规划景点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切忌一哄而上例如,为避免投资、管理和经营带来的困难,防!卜对自然景观的破坏,口前尚不宜过多地发展自行采摘、承租农地等体验型项口和休闲娱乐为主的项口,要合理搭配不同季节的品种,以延长休闲农业资源的可观赏期。

5.3、业务部门要加强组织和协调工作,企业提高管理水平

袁定明[18]认为一方面,各级要主动做好治安、物价、金融等各部组织协调工作,科学规划,大力引导、扶持休闲农业的发展;另一方而,可采用多种

所有制方式,明确,形式创新,由“搭台,企业唱戏”,充分尊重企业的合法经营活动,注意发挥企业的自主经营同时,发挥行业协会的优势,引导开展休闲农业的农户成立协会,通过协会自律,规范发展行业协会的间接管理,可有效地弥补直接管理的盲点。提高管理平旅游农业项口建成与运作能否产生效益,关键在于科学管理俗话说:“管理出效益”。杂乱无序的运作,必定失去客源,从而失去效益作为现代旅游企业,要克服小农经济思想意识,在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始终贯穿现代旅游业的服务理念,把服务也作为产品的一部氛因此,应采取多种形式和措施,加强对员工的培训,提升产品品质。如集中培训和“走出去”学习外地先进经验等多种方式,以不断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和从业人员素质, 确保休闲农业健康发展。 6结论

关于我国休闲农业的发展,众多学者和专家都提出了重要观点,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国家对农业的发展达到了相当重视的程度,休闲农业作为农业发展的重要领域,为我国农业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如,有效的解决了农村剩余劳动力里的问题,但是,从发展历史来看,我国的休闲农业依旧处于一个比较滞后的阶段,这就需要我们不断的借鉴国外有利的发展经验,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并进行深层次的研究,将理论和实践统分结合,从而推动我国休闲农业的高效发展。 参考文献:

[1] 郭焕成,吕明伟.我国体闲农业发展现状与对策[J].经济地理,2008,(4). [2]毛帅,聂锐浅.谈休闲农业游客行为与环境容量的冲突及解决思路[J].生 态经济,2006,(197- 200).

[3]段兆麟.海峡两岸观光休闲农业发展之比较[J].中国供销商情,2004,(10). [4]戴美琪,游碧竹.国内休闲农业旅游发展研究[J].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4). [5]詹玲,蒋和平,冯献.国外体闲农业的发展概况和经验启示[J].中国农科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2010,(1)

[6] 郭焕成,吕明伟.我国体闲农业发展现状与对策[J].经济地理,2008,(4). [7]余希.我国休闲农业发展对策研究[J].商场现代化,2007,(3)

[8]尹义坤,刘国斌,胡胜德.日本旅游体闲农业经验对吉林省的借鉴[J].现代日本经济(旅游经济),2008,(158). [9]张冬平,鲁怀坤.中国休闲农业发展状况与特征分析[J].河南农业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研究中心,2009,(6一0677一O5).

[10]冀献民.中国休闲农业的现状与趋势[J].三农问题研究,2007,(12). [11]袁定名.我国体闲农业现状及发展对策分析[J].农村经济,2006,(6).

[12]郭焕成.我国休闲农业发展的意义、态势与前景[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0,(2) . [13]戴美琪,游碧竹.国内休闲农业旅游发展研究[J].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4).

[14]袁定名.我国体闲农业现状及发展对策分析[J].农村经济,2006,(6).

[15]郭焕成.我国休闲农业发展的意义、态势与前景[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0,(2).

[16]冀献民.中国休闲农业的现状与趋势[J].三农问题研究,2007,(12). [17]袁定名.我国体闲农业现状及发展对策分析[J].农村经济,2006,(6). [18]袁定名.我国体闲农业现状及发展对策分析[J].农村经济,2006,(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