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新形势下高校人才工作的思考
来源:百家汽车网
! Q: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Herald 学术论坛 做好新形势下高校人才工作的思考 周孝元 刘配欢 (南华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湖南衡阳 421 001) 摘要:本文阐述了新形势下高校人才工作的实际情况,提出了高校人才工作的新思路:突出重点,抓好宏观,使高校成为人才汇集、提 升整体素质的基地;积极探索党管人才工作机制,使高校人才工作步入良性运转轨道,充分发挥人才创新思堆能力-优化人才资源结 构布局,培养高校人才综合基础和掌握现代技术的能力。 关键词:新形势 高等院校 人才工作 中图分类号:G 6 4 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08x( ̄oo9)o8(c)一0229—01 今年下半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 将重点推行以下几项工作:一是全面实施 持离退休人才领办或创办技术型、咨询 的激励约束提供准确依据。在考核指标体 型、服务型实体,进一步发挥他们的作用。 系的制定中,要坚持定性与定量相结合。 《就业促进法 ,完善落实积极的就业, 多渠道、多方面增加就业岗位。二是努力 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落实好促进高 校毕业生就业的措施,畅通高校毕业 生到基层就业、民营企业就业和自主创业 渠道,完善对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做好 2008年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支农、支 教、支医和扶贫工作计划实施和服务期满 学生的服务工作。三是全力推动创业带动 就业工作,形成促进创业带动就业的 体系,比较完善的创业培训体系和创业的 服务体系。四是大力强化对零就业家庭等 就业困难群体的就业援助,探索建立长效 机制。五是完善公共就业服务,强化职业 技能培训,规范人力资源市场,探索建立城 乡劳动者平等就业制度。 如何顺应时代潮流,大力推进新形势 下的人才工作,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提供不竭的人才支持,成为摆在各高校面 前的一个重大的现实课题。做好新形势下 的人才工作,应重点在四个方面下功夫。 1面对世界经济全球化,高校应着力聚集人 才 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场所, 其中间的人才队伍必须是全方位、多学科 的,同时,也必须是各方面都能为人师表的 高端人才,因此,高校应大规模聚集人才, 这是做好新形势下人才工作必须认真解决 的一个首要问题。一要大力培育人才引进 载体。通过申报高新技术科研课题带动整 个学校人才队伍水平,为专业技术人才、 党政管理人才提供成长的舞台。鼓励有条 件的学院以科研项目为依托,采取建立博 士后工作站、流动站等形式,引进高层次 人才从事科研工作,努力形成高层次人才 资源与校域经济结构调整的良性互动。近 年来,我校人才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不仅 建立了博士后流动工作站,还不断引进博 士、硕士以及留学人员来校工作及科研。 二要拓宽人才引进渠道。鼓励各学院设置 “特聘教授”、“特聘研究员”、“特聘工程 师”、“特聘技师”等职位,引进高层次急需 人才。三要做好本校人才资源的开发。认 真研究学校发展对未来人才的需求,在加 大引进力度的同时,通过强化教育培训,加 强岗位进修,盘活本校人才存量。大力开 发离退休人才资源,建立离退休专家信息 库,通过组成智囊团或专家委员会,鼓励支 在考核过程中,坚持扩大民主,把握好考核 2面对市场经济的竞争,提升人才整体素质 预告、民主评议、结果反馈等关键环节,确 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应该 保考核结果的客观真实。最后要建立有利 把提高教育培训质量作为提升人才队伍素 于人才发挥效能的激励机制。 质的首要措施来抓。一要科学设置人才培 训内容。要本着缺什么人才就培训什么人 4培养人才综合基础和掌握现代技术的能 才,人才哪方面知识欠缺,就补充哪方面知 力,优化人才资源结构布局 识的原则。当前,特别要围绕培养人才的 一方面,要进一步发展学校教学科研 决策能力、依法办事能力、服务能力和创 水平,充分发挥人才资源的基础性作用。 新能力设置培训内容。 二要强化职业继续 做大做强人事部门所属人才服务机构,形 教育。对各类人才开展灵活多样的职前、 成人才市场多元竞争、多元发展的新格 职后和转岗培训。建立不同类型不同层次 局。加强人才资源数据库的建设。整合各 不同岗位教育相互衔接、相互贯通的教育 级人事部门主办的人才网站资源,实现区 和更为开放灵活的教学制度,形成完 域联网,建立人才市场信息资源共享机制, 善的“立交桥型”教育网络,满足多层次、 为人才双向选择、双向择业提供优质高效 多样化的教育和学习需求。鼓励各学院人 服务。比如,制定相关办法,疏通党政人才、 才在职学习,攻读更高学历,参与新知识、 高校教师、专业技术人才之间,不同岗位体 新技术、新技能培训。强化对各类高学历 系之间人才流动渠道。另一方面,要加强宏 人才的培养,扩大高学历人才的培养数量 观,发挥学校在人才布局中的引导作 和规模。加大对继续教育工作的宣传力 用。加强宏观的主要目的是克服人才 度,完善工作体系,落实教育规划,推动目 流动中的非理性现象,引导人才向学科发展 标管理,建立继续教育登记、考核、统计、 急需的领域流动。要综合行政等手段, 评估 奖励、任用等一体化体系,把继续教 人才流向,对学校发展的重点领域和人才供 育作为晋级、晋升及评聘专业技术职务的 求矛盾比较突出的领域实行倾斜和积 必备条件,调动各类人才参加继续教育的 极引导,通过必要的计划调配,保证重点建 积极性。目前,我校的人才队伍中,硕士、 设项目、重点产业得到必需的人才。要加 博士研究生学历已达到普片程度,高级职 强对人才需求预测和规划研究,逐步完善包 称人员数量在衡阳市也名列前茅。 括人才的培养引进、配置使用、工资奖励、 社会保障、开发资本投入、有序流动等在 3建立科学的管理,充分发挥人才创新 内的体系。当前,要抓紧完善人才奖励 思维能力 机制,促使高校人才队伍不断发展壮大,在 首先要建立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 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更大作用。 的选拔任用机制,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 总之,高校人才工作面临的四个新课 认真贯彻落实《高等教育法》、《干部任用 题,是四把双刃剑,既有积极鼓励正面效 条例》等法规,以扩大民主、加强监督为重 应,也有消极负面影响。经济全球化强调 点,进一步深化党政人才及专业技术人才 人才的国际交往能力和竞争合作能力;市 选拔任用制度改革,加大公开选拔、竞争 场经济强调人才的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 上岗力度,营造公开、公平、公正、择优的 现代科学技术强调人才的思维能力和创新 用人环境。建立和完善领导干部决策责任 能力;知识经济则强调人才的多学科综合 制度,用教学和科研发展的实际成效以及 基础和掌握现代技术的能力。 同事和同学的满意程度来衡量和使用干 部,促使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其次要建立 参考文献 以能力和业绩为导向的考核评价机制。科 [1】.关于 学的人才资源管理机制的核心是建立起以 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N].人民 德才、业绩为主要指标的科学的人才评价 日报.2003~12~31. 考核机制。要研究制定不同层次、不同性 [2】孟煜.关于高校党管人才的几点思考[J]. 质工作岗位的人才考核指标体系,为全面、 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7(1 0),127~ 客观、公正地考核评价人才的德才表现、 1 3】. 岗位职责履行情况和工作实绩,实施有效 科技创新导报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Herald 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