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汽车网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基于项目集管理的武器装备研制协同创新模式研究

基于项目集管理的武器装备研制协同创新模式研究

来源:百家汽车网


基于项目集管理的武器装备研制协同创新模式研究

摘 要:文章在阐述项目集管理的概念和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在武器装备的研制协同创新过程中,引入项目集的概念,从构建分层管理机构、建立三维管理体系、项目任务模块化等五个方面构建武器装备研制协同创新模式。

关键词:协同创新;项目集管理;武器装备研制 当前武器装备研制作为的一个项目,在各种项目之间分享知识并用于每个型号的程度并不高。型号研制的“两总”管理模式的实施对行政权力责任制度的落实和改进管理系统是非常有效的。但因为每一个型号项目单独完成,项目任务的垂直执行强,项目之间的横向沟通相对较弱,型号项目之间争夺资源的情况频繁出现。同时每个型号项目都是一个系统复杂的工程,涵盖广泛的行业,涉及众多的企业、事业和科研单位,需要建立协调一致的协作系统,统一部署和协作的难度非常大。

1 项目集管理的概念和特点

项目集管理是集中统一和协调企业中的多个项目,以达到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和项目集群管理的效益最大化,是通过对多个项目进行整合,以实现项目集目标,并使得成本、进度和工作可以被优化或集成。项目集管理和项目管理的不同特点如表1所示。

对项目与传统的项目管理进行对比分析后,得出项目集管理的主要特点:项目集管理是一种高(顶)层级的管理活动;项目集管理目标全局化;项目集管理中的各组成项目不是孤立的;项目集管理本身不创造产品;项目集管理注重组织管理。

2 基于项目集管理的武器装备研制协同创新模式构 建

2.1 构建协同创新的分层管理组织机构

依据项目建设的组织保证,为实现网络环境下协作创新效应和规模经济,通过协同创新管理,保持项目管理的优势同时发挥学习型组织的功能,并使同类型项目持续改善。为此,按照能力水平相对应并提高整体效率的原则,构建垂直等级少的项目集管理组织结构,建立决策层、职能管理辅助决策和任务实施执行层三级体系管理结构,如图1所示。

①型号项目系列的领导组成的决策层,主要负责型号项目的总体规划、项目立项审批、市场决策、研制任务合同签订、资金计划、研究生产及测试的组织协调管理。

②职能管理辅助决策层围绕项目任务开展功能性服务,重点工程技术管理、质量管理、费用与进度控制,相应的职能是项目的筹划、计划、监控、保障和反馈。

③任务实施执行层的需要落实型号功能需求,制定研制任务,执行实施。

2.2 强化项目集管理办公室的战略协同作用

项目管理办公室是在战略指导下成立的工作组,是将组织具有的使命、目标、管理理念、战略与组织需要开展的项目管理任务协调一致,将战略管理功能和传统的项目管理职能进行融合,实现以下功能:提供组织与资源保障;执行和改善项目管理流程、标准和方法;开展相关专业培训;提供建议和指导;开发、使用和推广项目管理软件工具方法;项目集的项目之间协同创新;项目管理能力的评估和改进。

2.3 型号研制任务模块化和标准化

针对型号项目,依据项目总体、协作系统、子系统和工作分解结构,寻找型号项目中类似的相应任务,推进相同工作的模块化和标准化。提高型号研制产业化水平和规模,确保产品质量稳定,减少管理和控制成本的难度,从而降低型号研制风险。集中钻研关键技术,促进产品技术升级和逐渐增集群的竞争优势。减少图纸、技术文件的不一致性,对装置、工具、量具统一参数,降低库存、严控产品范围等,提高生产效率,提前产品操作的生产准备,缩短型号项目交付周期。

针对型号项目相似的平台配置优化,形成项目集群创新协作的公共平台,保证同类产品的多功能性、高可靠性和工艺的稳定性,通过配置平台发展的基本型和扩展型特征参数,高效率研制一系列同类产品。

3 结 语

构建基于项目集管理的武器装备研制协同创新模式,构建协同创新的分层管理体系,将确保实施执行的型号项目与组织战略相一致,使管理人员更多从战略角度考虑,规划性强;建立项目集管理办公室,促进更好的项目团队合作与沟通,便于交流项目管理最佳实践和组织知识资产的快速积累;将不同类型项目中的各种参与者的活动进行融合,对同类型工作进行模块化、标准化处理;可以更好地反映组织协同创新作为一个整体而不是孤立的一个项目的得失。武器装备研制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针对当前的型号研制任务要求和协同创新管理需要,需要进行大量深入的研究和广泛地实践,总结型号项目协同创新的经验,持续促进协同创新模式的改善,使武器装备建设又好又快发展。

参考文献:

[1] 美国项目管理协会(PMI).项目集管理标准(第2版)[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9.

[2] 美国项目管理协会(PMI).项目管理知识体系指南(第4版) [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9.

[3]张宝.航天器项目群管理模式探讨[J].航天器工程,2009,(5):100-103.

[4] 陈劲,阳银娟.协同创新的理论基础与内涵[J].科学学研究,2012,(2):161-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