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汽车网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反装甲弹药

反装甲弹药

来源:百家汽车网


4.1 概述

4.1.1 装甲目标和对反装甲弹药的要求

所谓装甲目标是指用装甲保护的武器装备目标,如坦克、装甲车辆、自行火炮、武装直升机和军舰等,而装甲则是指安装在军事装备或军用设施上的防护层,主要指的是安装在坦克、装甲车上的防护用的金属板。穿甲弹是一种依靠动能来摧毁装甲目标的重要弹种,有时也称为动能弹。

如前所述,最具代表性的装甲目标就是坦克,随着现代反坦克弹药性能的提高,世界各国都普遍加强了坦克的防护能力,间隔装甲、复合装甲、贫铀装甲、屏蔽装甲、反应装甲等技术被广泛采用,坦克已成为防护好、火力猛、高速、高机动性的移动堡垒。

通常,炮塔前装甲最厚,车体前装甲较厚,两侧和后部次之,顶部和底部最薄。为抵抗低伸弹道弹丸的进攻,装甲应相对于铅垂线倾斜布置,这样不仅可以增大装甲的水平厚度,还容易产生跳弹和使引信瞎火。

随着装甲防护技术的发展,坦克的装甲防护层正在不断地采用新材料、新结构和新原理,目前普遍采用了多层间隔装甲、复合装甲、或披挂了反应装甲等防护措施,另外世界许多国家提出了某些新概念装甲,如电磁装甲、电热装甲和灵巧装甲等。

间隔装甲是指在车体或炮塔的主装甲之外,相隔一定距离,增加一层或多层附加钢甲。其作用是使破甲弹提前引爆、穿甲弹的弹芯遭到破坏并消耗弹丸的动能、改变弹丸的侵彻姿态和路径,提高防护能力。若附加装甲是相对的,也称为屏蔽装甲。屏蔽装甲可以做成固定式的,也可做成安、取都较为方便的披挂式。在坦克上加装附板或裙板都属屏蔽

装甲。

复合装甲是由两层或多层不同材料组合而成的装甲。就材质而言,金属材料除装甲钢外,还有铝合金、钛合金;非金属复合材料有高强度纤维、抗弹陶瓷等。

不同材质的装甲层以粘合或机械连接方法组合在一起,具备较好的综合防护能力,优于相等质量的单层钢装甲,常配置在战车中弹率较高的部位,例如车体前装甲和炮塔部位。

T-72C坦克的装甲防护,以复合装甲和反应式装甲为特征,并以外形低矮而保持了T系列坦克的优点。

车体的首上装甲为复合装甲,有22度的倾角,复合装甲分三层,外层为80毫米的钢装甲,中间层为104毫米的陶瓷装甲或玻璃纤维装甲,内层为20毫米厚的钢装甲。但从厚度来讲,就相当于水平厚度540毫米的装甲。车体侧面装甲厚度为150毫米,车体后部装甲为100毫米;炮塔为铸钢件,炮塔正面装甲厚度为400毫米,炮塔侧面为200毫米,炮塔后面为150毫米。

T-72C坦克上的反应式装甲很显眼,共有168块。其中,3型反应式装甲149块(车体36块,侧裙板50块,炮塔63块),4型19块(车体12块,炮塔7块)。这些反应式装甲可在作战或训练时临时由乘员装上去,非常方便。

贫铀装甲也称铀合金装甲,是用低放射性铀238合金制成的装甲。具有塑性好、波阻抗大、密度大等特点,因此抗穿甲和抗破甲的综合效果好。贫铀装甲的密度约为钢的2.4倍,强度和塑性好。但贫铀装甲含有微量放射性物质,会给乘员带来一定危害。

反应装甲是依靠钝感炸药的爆炸效果干扰作用进行防护的装甲。第一代反应装甲在两层薄装甲钢板间装上相对安全的钝感装药。典型的反应装甲表面还带有一块厚度2~3mm的引爆板,当射流引爆炸药时,驱使两层钢板高速向相反方向运动,干扰射流使其变形、降低破甲效果。钢板还具有防止意外撞击的作用,反应装甲的炸药不会被弹引燃、引爆,遇明火只燃不爆。

电磁装甲是利用电磁原理进行防护的装甲。电磁装甲有自动激活电磁装甲和主动电磁装甲两种。

自动激活电磁装甲由安装在主装甲外侧的、相隔一定距离的两块薄钢板和高压电容器组组成。一块薄钢板接地,另一块钢板与高压电容器组相连。

当射流或弹芯经过两块薄钢板时,电容器放电,形成强大磁场,使弹丸金属导体产生交变洛仑兹力,造成弹杆偏转或断裂,使金属射流膨胀发散、断裂破坏,直径增大5~10倍,作用在单位面积上的侵彻能量急剧下降,从而避免主装甲被击穿。

主动电磁装甲由探测器、处理器、蓄能器、转换器和发射器组成。探测器一旦探测到100m距离上、速度为1600~2000m/s的入射弹丸,计算机控制系统会接通电容器组,向电感发射器线圈输出强大脉冲电流。发射器是由两块保持一定间隔距离的金属板组成,金属板中弹后被“激活”,弹丸和射流偏转。

电热装甲是利用电热原理进行防护的装甲。电热装甲的组成与自动激活电磁装甲类似,区别在于主装甲前的两块薄金属板之间的间隔较小,且有一层绝缘材料。当射流或动能弹弹芯穿经两块薄金属板时,电容器会放电,使绝缘材料迅速受热膨胀,向两边推压薄金属板,干扰射流或弹芯。

灵巧装甲的基本原理是把弹丸着靶产生的机械能快速转变为微动力装置的机械能。研究表明,通过在装甲内部嵌入微型动力装置控制拉应力,或者使灵巧装甲系统偏转一定角度,都可以改变弹丸的运动方向,从而保护基体装甲不被破坏。

它的关键装置是传感器和微型动力装置,传感器要极其灵敏,可在数微秒钟内作出响应,并能精确测定弹丸着速和着靶时的撞击方向。微动力装置应具有高度灵敏性,尺寸小,可使用压电陶瓷材料、陶瓷电致伸缩材料、形状记忆合金等制造。

现代装甲目标具有如下的特性:

1)装甲坚

(1)装甲厚度大,如前苏联T80坦克,前炮塔装甲厚度达400~450mm.

(2)装甲机械性能好。一般多采用含铬、锰、镍、钼等元素的合金钢,抗拉强度高达2000MPa,布氏硬度介于2450~5450MPa之间。

(3)装甲结构多样,有乔巴姆装甲、复合装甲、间隔装甲、贫铀装甲、反应装甲、电磁装甲、电热装甲等。

(4)装甲具有大倾角。一般前装甲垂直倾角多在60o~65o,有的高达68~70度。

2)火力强

现代坦克一般都装有一门100~125mm火炮,一挺并列机和一挺高地两用机。

3)速度快

在公路上最高时速达60~70km/h;作战时,一般时速约35km/h。

4)越野性能好

一般可爬30度坡,超越1m高的垂直墙和2~3m宽的壕沟,能涉渡1m深的河流,还能利用潜渡装置在4~5m深的水中潜渡。

5)装甲目标的攻击弱点

装甲目标的攻击弱点主要有:内部空间小,且在不大的体积内装有大量的易燃易爆物。这样的空间结构一旦被击中,很容易发生燃烧和爆炸;受容积,携带的弹药较少;顶甲和底甲的防护较弱;不便于观察和与外界联系。

2.对反装甲弹药的要求和反装甲弹药的分类

1)对反装甲弹药的要求

(1)威力大:指毁伤装甲目标的能力

(2)精度好:直接命中目标才能奏效

(3)有效射击距离大:保证必要的命中概率和对目标毁伤效力的射击距离

2)反装甲弹药的分类

(1)按作用原理分

穿甲弹:主要依靠弹丸碰目标时的动能贯穿装甲、击毁目标。

破甲弹:主要利用成型装药聚能爆轰原理在装药爆炸时形成金属射流贯穿装甲、击毁目标。

碎甲弹:主要利用堆积在装甲表面的炸药爆炸的能量使装甲另一面崩落、产生碎片以击毁目标。

(2)按作用能源分

动能弹:如各种穿甲弹。

化学能弹:如破甲弹和碎甲弹。

4.1.2 穿甲弹的发展

1.穿甲弹发展中的几次飞跃

随着与装甲的“碰撞”,穿甲弹经历了适口径钢质实心弹体或装有炸药弹体的普通穿甲弹(AP)、具有次口径碳化钨弹心的超速穿甲弹、旋转稳定脱壳穿甲弹(APDS)与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APFSDS)等发展阶段。

1)采用钨、铀合金弹芯

2)采用“脱壳”方式

比动能是指着靶时作用在单位面积装甲上的动能,比动能越大则穿甲能力越强。

3)采用“尾翼稳定”方式

2.穿甲弹技术的发展

弹芯材料从低密度的钢发展为高密度的钨、贫铀合金,穿甲能力大幅提高,同时综合机械性能也满足了新一代高膛压火炮的强度要求;

弹芯结构经历了从整体钢结构,经钢包钨、铀芯(为满足发射强度),到整体锻造钨、铀合金结构,为了避免跳弹,并兼顾各种靶板的抗弹特性,除整体弹芯加断裂槽结构外,又出现了球头式、穿甲块式等多种头部结构。

尾翼外径从同口径并承担膛内定心的大尾翼,发展到不起定心作用的小尾翼,材料也由钢改为铝合金,再加上对弹型的优化,使气动力性能大大改善,提高了终点比动能

1.穿甲弹的战术性能要求

1)要求在一定的距离上穿透给定厚度、给定倾斜角的装甲,表示为均质靶板厚度/着角——有效穿透距离或多层靶板厚度/着角——有效穿透距离。

2)要求一定的直射距离。所谓直射距离,是指限定最大弹道高的最大射程。

3)要求一定的密集度。

从穿甲弹与目标撞击后的运动形式看,将有三种可能,即穿透、嵌埋和跳飞。

穿透是指弹丸穿越了目标;

嵌埋是指弹丸侵入目标后留在了目标内;

跳飞是指弹丸即未穿透目标,又未嵌埋在目标内,而是被目标反弹出去了。

从穿甲弹与目标撞击后的形状看亦有三种可能,即完整、变形和破裂。保持原有形状者为完整;形状发生变化者为变形;破碎为两块以上者为破裂。

4.1.3 对穿甲弹的性能要求和穿甲作用

就穿透来说,装甲目标的破坏形式不外乎如下五种,即韧性破坏、冲塞破坏、花瓣型破坏、破碎型破坏和层裂型破坏。

1)韧性破坏:常见于靶板厚b与弹径d之比b/d>1的情况下

2)冲塞破坏:剪切穿孔,容易出现在中等厚度的钢板上

3)花瓣型破坏:靶板薄、速度低时,容易产生这种破坏

4)破碎型破坏:当靶板相当脆时,容易出现这种破坏

5)层裂型破坏:在靶板硬度稍高或质量不太好的具有轧制层状组织的情况下,容易出现这种破坏,产生的碟形破片往往比弹丸直径大。

4.2 普通穿甲弹

普通穿甲弹,是指适于口径的旋转稳定穿甲弹,即穿甲弹体的直径与火炮口径一致的旋转稳定穿甲弹。

普通穿甲弹的结构形式很多,其主要差别是在头部结构上,有带风帽的钝头穿甲弹(图4-4)、尖头穿甲弹(图4-5)和带风帽的被帽穿甲弹(图4-6) 。

其次,除了一些小口径穿甲弹是实心结构外(图4-7),相当一部分穿甲弹都具有药室,内装少量炸药,使弹丸穿透装甲后爆炸,发挥二次效应——杀爆作用。

对于这种装有炸药的,且装填系数可达4~5%的穿甲弹,常称为半穿甲或穿甲爆破弹(图4-8)。

4.2 普通穿甲弹

4.2 普通穿甲弹

对尖头穿甲弹、带风帽的钝头穿甲弹和被帽穿甲弹的特殊点作一简要说明。

1.尖头穿甲弹的侵彻阻力较小,虽然对硬度低、韧性好的均质装甲具有较好的穿甲效果,但在对付硬度较高的装甲时,其头部却容易破碎。此外,在对付倾斜装甲时,尖头穿甲弹容易出现跳弹。因而,面对现代坦克装甲,尖头穿甲弹已接近于被淘汰的地位。

尖头穿甲弹的头部母线弧形,一般为圆弧形,其半径约为(1.5~2)d,且母线与圆柱部相切。

2.钝头穿甲弹在接触装甲时由于接触面较大,所以碰击应力小,故头部不易破碎。此外,钝头穿甲弹便于产生冲塞破坏,而且不易跳弹。因而,这种弹可用来对付硬度较高的装甲。

钝头穿甲弹均有比较平钝的顶部,其形状有球面、平面和蘑菇形等(图4-9),钝化直径约为(0.6~0.7)d。

与尖头穿甲弹相比,钝头穿甲弹之所以不易出现跳飞,主要是因为在相同条件下弹丸所受的跳飞力矩较小。如图4-10示,钝头穿甲弹撞击靶板时,力将对弹丸质心产生一反跳力矩。

3.无论是尖头穿甲弹还是钝头穿甲弹,在前定心部附近的适当位置上都制有1~2条环形断裂槽,其形状如图4-11所示。设置断裂槽的目的是控制弹体头部的破碎范围,保证弹体其它部位的完整性。尤其是对于带有药室的穿甲弹,设置断裂槽可以起到保护药室完整、发挥炸药效能的作用。

4.被帽的作用,是用来改善弹丸撞击装甲时弹体头部的受力状态以及撞击倾斜装甲时的跳飞现象。

被帽通常采用与弹体材料相当的合金钢制成,并经热处理。被帽的硬度一般比弹头部低些,韧性好些,以免被帽过早破裂而失去对弹头部的保护作用,但提高被帽前端的表面硬度将对穿甲有利,所以某些被帽前端常进行淬火处理。被帽与弹头部的连接通常采用钎焊的方法。

5.为了减小钝头穿甲弹和被帽穿甲弹的飞行阻力,保证弹丸具有良好的空气动力外形,

一般都加设了风帽。风帽一般为薄钢板冲压而成,用滚压的办法与弹体或被帽连接。

4.3 次口径超速普通穿甲弹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出现了装甲厚度达150~200mm的重型坦克。为了对付这类目标,反坦克火炮增大了口径,反坦克炮弹提高了初速,同时发展了一种高密度碳化钨弹芯的次口径超速穿甲弹,其在膛内和飞行时是适于口径的,命中目标后起穿甲作用的是直径小于口径的碳化钨弹芯。由于碳化钨弹芯密度大、硬度高且直径小,故比动能大,从而提高了穿甲作用。

次口径超速穿甲弹主要由弹芯、弹壳、风帽(或被帽)、曳光管和弹带等组成。其中弹芯是由碳化钨制成的穿甲主体。弹芯材料之所以采用碳化钨,是因为硬度高、密度大和耐热性强

但由于线轴型次口径超速穿甲弹的弹形不好,流线型次口径超速穿甲弹的断面密度不大,因而速度衰减很快,处于淘汰

4.4 超速脱壳穿甲弹

超速脱壳穿甲弹的作用原理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看。为了提高穿甲威力,要求弹丸具有较高的着速和比动能。要提高比动能,应降低着靶时穿甲弹弹径和提高着速;而要提高着速,可以采用提高初速和减小弹道系数两条途径。超速脱壳穿甲弹正是从这两方面出发提高威力的。

从弹道学的观点看,超速脱壳穿甲弹与同口径榴弹相比,其弹丸较轻,因而可以获得

高的初速;超速脱壳穿甲弹脱壳以后,飞行弹体的直径较小,相对弹丸质量较大,因而可以获得较小的弹道系数。这种高初速、小弹道系数,必然使弹丸的直射距离、有效穿透距离和威力都得到提高。

超速脱壳穿甲弹一般由飞行部分和脱落部分组成,当弹丸出炮口后,在膛内起定心和传力作用的弹托在外力作用下迅速脱离弹体,这种现象称为弹托分离,又称卡瓣脱落,简称脱壳。目前,脱壳方式主要有四种:

1.离心力脱壳:卡瓣上设置斜孔的尾翼稳定穿甲弹或旋转稳定穿甲弹靠离心力使弹带破裂,卡瓣沿切向飞离弹体。

2.火药燃气压力脱壳:弹孔同时受弹后火药燃气的轴向作用以及弹气室内火药燃气的侧向作用,紧固环撕断,卡瓣向前翻转并脱离弹体。

3.空气阻力脱壳:弹托前端及凹槽受空气阻力的轴向和侧向作用,紧固环撕断,卡瓣向后翻转并脱离弹体。

4.升力脱壳:当弹托达到—定攻角时,激波强度减弱,升力使弹托产生俯仰运动,使卡瓣侧向飞离弹体。根据不同的需要,可采用不同的脱壳方式。

一般来说,旋转稳定脱壳穿甲弹采用离心力脱壳;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采用后三种脱壳方式之一或是其综合方式,脱壳均要求一致性好、脱壳迅速和危险区域小。

4.4.1 旋转稳定超速脱壳穿甲弹

旋转稳定超速脱壳穿甲弹是在次口径超速穿甲弹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这种弹丸主要是

由飞行弹体和弹托两大部分所组成飞行弹体主要包括弹芯、弹芯外套和曳光管等。其中弹芯常用碳化钨或钨合金制成。弹芯外套是为连接曳光管和给弹丸以较好的空气动力外形而设置的。弹托是弹丸的辅助部件,平时固定飞行弹体,发射时用于导引和密封火药气体,并利用其弹带嵌入膛线而赋予弹丸以高速旋转,出炮口后自行脱落,使飞行弹体获得良好的外弹道性能。

弹托部分实属消极质量。因为弹托获得的动能对弹丸穿甲毫无用处,所以在确保满足发射强度的条件下,要求弹托愈轻愈好,一般采用轻金属(如铝合金)作为弹托材料。

旋转稳定脱壳穿甲弹虽然具有初速高、弹道低伸、直射距离远和射击精度高等一系列优点,但其穿甲威力由于与弹长有关,因而受到飞行稳定性的,而且在大着角射击时容易折断或跳飞,从而影响其穿甲性能。

4.4.2 尾翼稳定超速脱壳穿甲弹

由于尾翼稳定超速脱壳穿甲弹的弹长不受飞行稳定性的,一般把它做得很长(有的甚至达到25~30倍飞行弹径),因而常把这种弹称作长杆式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或简称为杆式穿甲弹。

杆式穿甲弹由于具有高初速、大长径比的特点,因而其侵彻威力远远超过其他动能穿甲弹。从弹丸对装甲板的破坏看,一般认为,杆式穿甲弹属于“破碎穿甲”,即弹丸在穿甲过程中一方面破碎、一方面穿甲。在这种情况下,破碎的弹体和装甲破片将沿弹坑壁面反向飞溅,并形成大于弹径的穿孔。

杆式穿甲弹的穿甲过程可以分为开坑、侵彻和冲塞三个阶段。开坑阶段是从弹丸着靶

到开坑形成,此时弹丸的撞击速度最高

弹体进入坑内后,侵彻阶段开始。由于此时的撞击压力仍然很大,所以弹体还是边破碎、边飞溅。由于装甲金属被不断侵入的弹体所挤压,所以向侧面和表面方向以很高的速度运动,最后使表面和弹体之间的金属破裂、抛出,孔径增大。

冲塞阶段是穿甲过程的后期,由于弹丸速度的降低,弹丸不再破碎,装甲的抗力也越来越小,装甲背面的鼓包因惯性而继续增大。最后,在最薄弱处剪切下一个钢塞,残余弹体和碎片以剩余速度从装甲背面的孔中喷出。

1)俄罗斯115mm长杆式穿甲弹

2)以色列105mm长杆式穿甲弹

4.5 贫铀弹

4.5.1 贫铀基本知识

自然界中的铀元素是由铀234、铀235和铀238这三种放射性同位素组成,它们的含量分别为99.275%、0.720%和0.005%。其中只有铀235是裂变性核素,能用来制造原子弹核反应堆燃料。但天然铀中铀235含量太低,不能直接用于生产原子弹和核反应堆,必须经过浓缩或富集,使铀235的浓度提高到3%以上(反应堆燃料)或90%以上(核武器燃料)。这种经富集后铀235含量高于天然水平的铀,叫富集铀或浓缩铀,经铀235富集后剩余的铀就是贫化铀或称贫铀,英文为Depleted Uranium,所以有的书中把贫铀弹简

称为DU弹。

贫铀的密度为19.05g/cm3,是钢的2.5倍,是一般辐射防护材料铅的1.7倍。贫铀的强度和硬度都不是很高,但添加一定量的其它金属(如0.75%的钛)制成的贫铀合金,强度可比纯贫铀高3倍,硬度可达钢的2.5倍,并具有良好的机械加工性能。贫铀主要用来制造石油井钻、船舶压舱物、各种衡量物、军用和民用飞机的平衡控制系统和阻尼控制器(如外舷升降舵和上侧方向舵,)、机械沙囊、辐射探测器、医用或工业用放射性防护罩、化学催化剂、X-射线管、玻璃和陶瓷的上色染料等。

贫铀主要以铀的化合物——六氟化铀的状态存在,一般储存在特制的圆筒钢罐中,长时间储存时有可能腐蚀钢罐。

由于贫铀所具有的独特性质(高密度、易燃易爆、贫铀合金的高强度和高硬度、贫铀穿透时表现出的自发锐性)、丰富的储量和良好的机械加工性能,多用于制作贫铀穿甲弹、贫铀合金破甲弹、有穿甲燃烧功能的贫铀航空炮弹和贫铀装甲等。

贫铀弹,其弹芯采用贫铀合金材料制成,可用在炮弹、和导弹的战斗部上(如图4-26所示)。试验结果表明,这种贫铀合金弹芯比同类型的钨合金弹芯的穿甲性能要高出10%~15%。用贫铀合金(如铀钛合金)做弹芯的反坦克弹药可以穿透很厚的装甲,而且在穿进坦克装甲后还能引起车内的燃油和炮弹燃烧爆炸,增强穿甲弹的杀伤破坏威力,因而是对付现有主战坦克的有效武器

4.5.2 贫铀弹

4.5.3 贫铀对健康的危害

铀是放射性的重金属,铀的损伤作用包括重金属的化学毒性作用和放射性核素的辐射损伤作用两个方面。

贫铀的放射性作用于生物体后,会出现核辐射生物效应。生物体(主要是人、动物和植物)吸收核辐射的能量后,会使细胞内物质的分子和原子发生电离和激发,进而导致体内高分子物质(如蛋白质和核酸等)分子键断裂而破坏;还会使生物机体内水分子电离成自由基,其与细胞内其他物质相互作用,导致细胞变性甚至死亡,直至引起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障碍,引起整个机体发生一系列病变。

4.5.3 贫铀对健康的危害

综合说来,贫铀弹对人体至少有五大伤害:

引起造血障碍,表现为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和血红蛋白减少,造血细胞受损而导致造血障碍;

眼白内障,表现为眼晶体混浊及视觉障碍,也是最早发生和最多见的病症;

白血病及其他恶性肿瘤;

生育能力下降,甚至会导致精子和卵子中的染色体畸变和基因突变,进而导致下一代的形态或功能出现异常;

生长发育出现障碍,严重时会引起寿命缩短,未老先衰或提前死亡。

4.6 穿甲弹的发展趋势

从动能穿甲弹的使用情况看,普通穿甲弹主要是发展小口径穿甲弹和半穿甲弹,它所对付的目标主要是飞机、导弹、舰艇和轻型装甲等;但对于重型装甲目标,则主要是发展长杆式尾翼稳定超速脱壳穿甲弹。

未来穿甲弹的发展趋势可以归结为两个方面,其一是如何提高穿甲威力;其二是如何对付二代反应装甲。

1.提高穿甲威力

穿甲弹是靠弹丸动能进行穿甲的。根据冲击理论,弹丸对靶板的侵彻深度L可近似写为

一般来说,为了提高弹丸的比动能,可采用如下措施:

1)提高弹丸的着靶速度

2)增加弹丸的长细比

3)采用高密度合金的弹杆材料

4)减少弹托质量

2.对付二代反应装甲

反应装甲一般是将2~3mm的钝感炸药层夹在1~3mm的钢板中组成的爆炸块。当杆式弹击中它时引爆炸药,高压爆轰物推动前后钢板向相反方向运动,使弹芯偏转或断裂,

降低其侵彻能力。近年来,反应装甲、复合装甲、贫铀装甲、主动装甲发展得很快。二代反应装甲将使杆式弹的穿甲能力损失16%~67%。

有两种对付反应装甲的思路:在弹芯主侵彻体攻击坦克主装甲之前引爆反应装甲;或在反应装甲上打出一个“通道”,使主侵彻体在不引爆反应装甲的情况下侵彻主装甲。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