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汽车网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研究

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研究

来源:百家汽车网
2016年·9月·上期学 术理 论经营管理者

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研究

周伶俐  南京大学

摘 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中小企业与规模企业相比一般处于竞争的弱势地位。对于中小企业来说,为了实现自身的生存与发展需要高度重视人力资源管理问题。为此,本文首先分析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同时提出中小企业在实施人力资源管理时应该采取的一系列具体措施,为中小企业组织开展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人力资源管理 企业管理 中小企业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企业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从表面上看,企业之间的竞争表现为人才的竞争,但是从本质上说是人力资源管理的竞争。所以,对于中小企业来说,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要想实现自身的生存与发展,做好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尤为重要。

一、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

受计划经济的影响和制约,中小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

1.对职位缺乏必要的分析。在市场经济环境下,职位分析是企业组织开展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基础,同时也是企业实施绩效管理的重要保证。对于企业来说,在日常经营过程中,为了避免职责混乱、人浮于事的现象,必须对职位进行严格细致的分析。在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中,与规模企业相比,中小企业普遍存在职位分析不到位的问题,例如没有系统分析工作人员所涉及的工作内容、工作职责、工作的强度、难度以及工作条件等。

2.人员的培训开发不到位。对于中小企业来说,为了满足市场需求,虽然组织开展了一些人员培训开发工作,但是,在企业培训设计和规划方面,普遍缺乏科学性、合理性,没有进一步明确培训的目的、内容等。人员的培训开发不到位,进而在培训开发上的投入也明显不足,导致培训效果呈现出差强人意。在对外人才吸引方面,与规模企业相比,中小企业明显处于弱势地位,受自身条件的影响和制约,在人才市场上中小企业难以吸引高素质的人才,同时受传统文化的影响,在人员选择方面,存在侧重亲朋关系的现象,导致难以招到真正有才能的人。

3.绩效考核缺乏科学性。对于企业来说,绩效考核就是对员工的劳动成果进行科学的评价,通过奖惩进一步激发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企业内部,绩效通常情况下直接关系到员工的工作任务,由于中小企业对职位缺乏必要的分析,进而在设置考核指标时缺乏科学性、合理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考核标准的规范性,同时难以量化,使得绩效考核失去原有的价值。另外,在考评方法上主要是领导考评,普遍侧重考核结果,缺乏过程的考核,同时以此作为奖惩依据。

4.激励机制缺乏完善性。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与规模企业相比,中小企业的激励机制普遍缺乏完善性,主要表现为:首先,中小企业的激励机制缺乏长期性和有效性。一些激励措施普遍存在临时性,例如在经营过程中,遇到难题临时制定奖励机制。其次,激励机制缺乏个性化,激励是借助某些行为调动员工的积极性,然而,中小企业在制定激励机制的过程中,没有对员工的心理、年龄、性别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激励机制的个性化。第三,激励方式的单一性,中小企业在实施激励机制时,普遍将员工视为理想的“经济人”,这种激励方式必然导致员工的薪酬结构脱离企业的发展方向。

5.薪酬偏低。与规模企业相比,中小企业的薪酬普遍偏低,进而导致薪酬管理脱离企业发展战略。中小企业在设计薪酬管理系统时,缺乏对企业总体战略、人力资源战略等因素的综合分析,为了薪酬设计薪酬体系,简单地将薪酬视为企业管理的目的,没有意识到企业未来发展的重要性而投入大量的人力、财力设计薪酬体系,却不知这样的做法对企业的战略目标没有任何意义。另外,薪酬标准缺乏规范性,没有意识到非经济性报酬的重要性。多数中小企业在对员工实施奖励时,将经济性薪酬视为唯一的奖励手段,而对于那些侧重个人发展机会、成就感等非经济性报酬的员工来说,经济性薪酬对其激励的作用并不是那么明显。

二、中小企业实施人力资源管理的具体措施

对于中小企业来说,为了在规模企业的夹缝中更好地生存和发展,需要做好以下人力资源管理工作。

1.加强职位分析,确保人与岗的匹配性。在日常经营过程中,确保人与岗之间的匹配性,这是企业实施人力资源管理的根本所在,所以,企业首先要分析职位,对于人力资源部门来说,在日常工作中,需要根据工作的实际情况,对职位加强分析,在一定程度上明确企业需要的人员数量、类别、任职资格等,同时对员工的综合性进行考核

183

评价,例如工作业绩、工作态度、职务能力等,进一步了解员工与岗位之间的匹配程度。另外,对职位加强考核和监督,最大限度确保人与岗之间的匹配性。

2.给予培训开发高度重视并有效付诸于实践。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为了实现自身的生存和发展,中小企业需要在培训开发方面给予高度重视。首先须制定完善的人力资源培训开发体系,将企业自身的经营战略目标与员工个人培训需求进行融合,在选择培训内容时,侧重帮助员工掌握工作技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员工的工作绩效,从根本上促进企业的持续发展。其次引进优秀的人才,优秀的人才是中小企业持续发展的基础所在,受自身条件的影响和制约,中小企业可以借助人才市场或产学研合作的方式,以及年薪、福利、期权、股权等方式吸引优秀人才,在短时间内,使企业与人才之间产生相互吸引力。除此之外,中小企业要加大教育培训力度,同时规划员工的职业生涯,帮助员工适应组织的发展节奏,确保员工掌握实现组织战略目标所必要的知识与技能,同时满足员工的个人成长与学习发展。

3.加强绩效考核。在日常经营过程中,中小企业为了调动员工工作的积极性,需要加强绩效考核,首先,建立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体系,①明确考核的层次,②完善考核内容,③制定考核标准,④制定考核方法。在考核过程中,综合考量员工的素质、工作实绩等。其次,确保考核过程的科学有效。要达成科学有效的考核效果,须做到全程的认真监督与沟通,而沟通不仅限于考核之后。考核之前,需要就考核标准与目标与员工进行充分的沟通,经员工确认后方能展开考核工作,考核结束后须慎重对待考核结果,对于中小企业的领导层来说,要高度重视绩效考核结果的反馈情况,一方面与被考核人员进行沟通访谈,收集分析考核结果,另一方面将考核结果与效用挂钩,根据考核结果对被考核人员进行奖惩,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发挥绩效考核的作用。

4.完善激励机制。对于中小企业来说,在绩效考核的基础上,要完善激励机制,首先,激励机制要满足企业员工的个性化需求,在制定激励机制的过程中,需要结合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同时考虑工作岗位、员工群体等因素方能制定相应的激励措施。其次,根据员工的实际需求,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最大限度地对员工需求进行全覆盖。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需求呈现出个性化的趋势,在这种情况下,中小企业可以根据员工的不同需求,建立多元化的激励机制,持续培养优秀人才并加强留任管理。

5.对工资分配进行规范化管理。对于中小企业来说,需要在企业内部营造一个公平的环境,首先,按照自身不同阶段的战略目标设置科学合理的薪酬结构,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中小企业需要有与之相适应的战略目标,同时薪酬结构要符合每一个阶段的发展需要,必要的情况下,重新设计和调整各个阶段的战略目标。在人力资源管理总体框架的要求下,中小企业要对员工的工资、管理等问题进行综合分析,最大限度提高员工的薪酬水平,使薪酬与绩效相联系,通过绩效适当拉开员工之间的收入差距,进一步激发员工工作的热情。其次,合理规范薪酬结构,对于中小企业来说,为了确保企业内部薪酬水平的公平性,在确定薪酬标准的过程中,需要科学测评各岗位所需的知识、技能、工作的复杂程度等因素。

三、结语

通过以上分析,在知识经济时代,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人力资源逐渐成为企业之间竞争的焦点。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与规模企业相比,中小企业属于弱势群体,为了确保自身的生存与发展,中小企业必须高度重视人力资源管理,同时制定科学合理的人力资源管理措施,确保企业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纪橡梓,李莎莎.浅析激励机制在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运用[J].人力资源管理,2011(01).

[2]侯文斌.新时期我国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困局及对策研究[D].山东大学,2015.

[3]李智谋.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研究——基于核心员工的管理视角[D].西北大学,2008.

经营管理者 Manager' Journal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