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汽车网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2006年传播学

2006年传播学

来源:百家汽车网


1、萨皮尔-沃尔夫假说

该假说由萨皮尔-沃尔夫提出,他认为人们由于生活环境、文化背景的不同,使用的语言也不同,因此对同一语境的理解也会有所不同。 2、公共领域

公共领域一词最早出现在法兰克福学派第二代核心领导人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一书中。哈贝马斯认为,公共领域最早出现在古罗马的集会上,而现代意义上的公共领域则出现于十八世纪末资产阶级时期,人们可以进行自由、平等、理性地交流和辩论,对公共事务提出自己的批判,而进行交流和辩论的主要场所是在咖啡馆、剧院、沙龙等地。

哈贝马斯认为,公共领域是介于国家和市场之外的第三种空间,既不受国家控制也不受市场操纵。只要是人们能够自由、平等、理性地进行交流并对公共事务提出批判的空间都能够被称作公共领域。这可以说为媒介角色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社会理想状态”。但是随着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国家和市场逐渐意识到媒介对其发展的强大作用,都试图对媒介进行操纵,如广告和政治宣传,这使得媒介很难保持其作为公共领域的角色。 3、两级传播

两级传播是传播学四大奠基人之一拉扎斯菲尔德在进行人民的选择研究中所提出来的理论,该理论认为,大众传播的信息传递出去后,并不会直接到达大众而是会先被意见领袖所获知,然后经由意见领袖传播给大众。而意见领袖则是两级理论中的关键人物,他们通常较早或较多地接触大众媒介传播的信息,然后将经过自己再加工后的信息传递给周围其他的人。 4、能指;所指

能指和所指是瑞士符号学家索绪尔对符号概念进行研究是说提出的概念,他认为符号在指代事务时分为两层意思,一是符号的能指,即符号能够指代的所有事物,是该符号的广义概念。而另外一种是所指,即符号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所具体的指代的某一事物,是该符号在特定语境中的狭义概念。 对能指和所指概念的理解及分辨对传播学文化研究学派的研究具有重大意义。 5、霸权

霸权主要是指在阶级国家,统治阶级为了实现其对被统治阶级的控制,采取的一系列强制力手段,如、武力及监狱等。意大利传播学政治经济学派的马克思主义者葛兰西在其著作《狱中札记》中提出,他认为随着资本主义与工业的发展,国家不再运用武力和控制人们对自己的服从,而是运用文化等精神力量使人们自愿地听从统治阶级的,而这种精神力量则被称为文化霸权。 6、概念化

概念化是指在对某一学科进行研究时,对该学科所研究的对象以及研究所得出的理论进行详细精确的表述。一方面使研究者更好地确定研究范围以及研究对象,一方面又使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该学科的内容。 7、操作化

操作化是指在设计具体的研究方案是要具有可操作性。在定性研究中一般是指搜集资料的方法具有可行性。而在定量研究中则不仅指搜集数据的方法具

有可行性,也包括计算数据的公式具有可行性。 8、随机抽样

随机抽样是传播学研究中抽样研究方法中的一种。抽样调查是从研究对象的整体中抽取部分样本进行研究的方法。包括分层抽样、随机抽样等。

采用抽样调查的优势:节约研究成本;便于数据的处理。劣势:难于把握样本的信度与效度。

随机抽样则一般适用于整体样本内部没有显著区别,抽到每一个对象的机会相等的情况。操作起来相对于其他抽样方法来说较为简单,不用对整体样本再进行区分。 9、霍桑实验

霍桑实验是指在十九世纪二三十年代在霍桑工厂进行的一系列研究工作环境对工人的工作态度、工作效率的影响的实验。最初进行研究的是灯光的亮度以及工作时间长短对工人的影响,但研究最后却发现工作中人际关系对工人的工作态度和工作效率具有极大地影响。该实验首次关注了工作中工人周围环境对其工作的影响,对传播学信息传播过程中的效果研究具有很大启发。 10、培养理论

十九世纪60年代,美国暴力犯罪情况明显增加,美国暴力起因与防范委员会决定成立专门的研究小组对美国犯罪现象进行进一步地研究。以格伯纳围为主要负责人。 研究最先开始主要针对两个问题,一是美国电视暴力现象的播出对美国犯罪情况的影响,二是美国电视暴力现象的播出对公众认知社会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在第一个问题上,两者并无多大关联。而在第二个问题上则发现美国电视中播出的暴力情节越多则公众对社会的不安全感则越深。

培养理论的主要观点有:a.大众社会要作为一个统一的整体发展下去,其社会成员必须对该社会具有一个统一的认知,而大众媒介则可以使人们达成这样的共识;b.在大众传播过程中,会出现“共鸣效果”和“主流化效果”。“共鸣效果”是指如果大众在社会现实中发现也大众传播所吻合的情况,那么这会是他对这一情况印象更加深刻;“主流化效果”则是指大众传播普遍传播的信息,很容易被大众认为是该社会的主流观点。

培养理论属于大众传播的宏观效果研究,再一次强调了大众传播对大众社会的影响,为其他传播学效果研究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方向与例证。

二、简答题

1、传播学定性研究中的深度访谈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传播学定性研究主要是指在大量搜集和分析资料的基础上,对某一问题进行归纳总结的研究方法。深度访谈是定性研究中搜集资料的一种方法,它不同于焦点小组法,主要是指对某一访谈对象进行的一对一的访谈。

深度访谈的优点主要有:a.由于访谈是一对一的方式进行的,双方有足够的时间与场地进行交谈,那么访问者则可以尽量多地从被访问对象处获得自己想要的信息;b.由于参加访谈的人比较少,只有访问者和被访问者,则在访谈过程中不易受外界影响,双方可以更好地对某一问题进行探讨。

深度访谈的影响因素:a.深度访谈对访问者的访问技巧有很高的要求,因此访问者的个人能力直接关系访谈的成功与否;b.深度访谈所需要得出的信息大部分都来自于被访问者个人,因此被访问者在访谈期间的个人状态也对访谈效果至关重要;c.此外,在选取访谈对象时也一定要保证访谈对象与研究内容的契合度,

以保证能够从访谈对象出获得所需信息。

2、传播学研究性论文常常需要进行文献综述。文献综述的意义是什么?

文献综述通常是指传播学论文中对传播学在现阶段已经发表的一些与本论文研究相关的一些主要文献的简要介绍以及对本文的的研究方向的一个总的阐述。 文献综述的主要意义有:a.阐明本论文的研究背景,介绍本论文的研究理论基础b.为本论文的研究设立一个参照物,让自己的研究一有依据可循,二有方向可走。c.让读者在读该论文的时候能够更加明白该论文的研究价值。 3、简述席勒有关文化帝国主义的主要观点

席勒,传播学政治经济学派的开创者之一。在其《传播与美帝国》一书中,他不仅揭露了美国媒介、国家与的联合利益关系,更是提出了“文化帝国主义”的观点。他认为,a.美国有关文化传输的媒介公司,大多是被国家和企业所控制;b.尽管美国一直宣称信息自由流通主义,但是其所谓的信息自由流通实际上是其意识形态的传播,发展中国家一是由于传播技术的落后,难以对外输出高质量的信息;二是由于政治经济地位较低,也难以有比较畅通的渠道让他们可以便利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4、请谈一下芝加哥学派对传播学早期发展的影响

芝加哥学派是十九世纪早期芝加哥大学的一个社会学派。其核心成员包括社会学家帕克、库利、米德、哲学家杜威等。其中库利提出了“镜中我”理论和“初级群体”概念。“镜中我”理论认为他人对自我的印象、态度是自我认识的一面镜子。“初级群体”概念则和“镜中我”理论异曲同工,认为初级群体是个人认识自我的最直接来源,主要包括家庭、兄妹、朋友、教师等。米德在提出人内传播中的“主我”与“客我”理论。认为“主我”是人们自己所期待的自我,而“客我”则是在他人眼中自己所扮演的社会角色,人内传播即发生在“主我”与“客我”之间。帕克则总结了库利和米德关于符号互动的假说,提出符号互动论,从符号学的角度研究了社会传播现象。而杜威则是实证主义的倡导者,主张学术研究要为解决实际问题服务。

从以上几位学者的研究成果可以看出芝加哥学派的研究已经涉及传播学领域。a.为传播学的研究提供了一些相关的概念和假说。b.开创了符号互动论的研究视角。c.其实证主义的研究方法为传播学经验研究学派所沿用。d.其实证主义的态度对传播学后来的功能和结构视角也有一定启发。 5、试比较大众、公众、人群、和群体几个概念。

大众是18世纪末19世纪初随着资产阶级和工业的发生,原有的社会结构、统一的价值观瓦解,人们失去了原有的统一的行为参照体系,变成了孤立的、均质的、分散的、原子式的大众。大众的主要特点是规模巨大性、无组织型、匿名型、分散性与异质性、同质性、流动性。

公众是从政治角度对社会成员一种描述,公众是作为国家的公民而存在的,拥有一定权利和义务的国家成员。公众通常被认为是理性的、有文化的、集中的社会成员。

人群主要是指在某一特定时间出于一定的原因和目的聚集在一起的人的集合体,这种原因和目的一般具有临时性和随意性。这种集合体也一般属于无组织的聚集。

群体则是具有相同的群体意识,受一定的群体规范所,并共同为相同的群体目标所奋斗的集合体。这样的集合体具有规范性、组织性和稳定性。

三、论述题

从方的角度谈谈你对传播学研究范式的理解。

传播学研究范式即传播学学者基于其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对传播学作出自己的理解,并且在这些理解之上有了自己对于传播学现在的发展状况的了解以及未来传播学发展方向的不同设想。由于传播学学科的综合性以及传播学研究对象的无形性,人们对于传播学的研究难以作出绝对的判断,这样,在研究传播学的道路上,必将产生多条分岔路。学者选择的道路不同,则运用的方法、采取的视角,甚至是得出的结论都有可能不同。但是,鉴于传播学本身就是一门“十字路口”上的学科,那么,在研究中所产生的分歧不可避免,但不论研究结果如何,传播学研究过程中我们所用过的方法、采取的视角以及不同的结论都将对以后的传播学研究提供更好的前提条件,为探索传播学的发展道路指出更好的方向。

在现阶段,传播学科中学者们主要采取的研究范式主要有三种。一是传播学传统研究学派的实证主义范式。主张实证主义,主要使用定量研究的方法。如内容分析法、控制实验法、实地调查法、个案分析法等。主要的研究者有传播学的四大奠基者,施拉姆,芝加哥学派等;二是批判学派的批判主义范式,从思辨的角度出发,主要使用定性研究的方法。如民族志法、文本研究法、焦点小组法、深度访谈法等。主要的研究学派有法兰克福学派、政治经济学派、文化研究学派等。三是介于两者之间的经验研究学派,主要以西方马克思主义为代表,即同意思辨也认可实证,既使用定性研究方法又使用定量研究方法。

由于不同的人就会有不同的世界观和人生观,那么,在此基础上就也会有与世界观和人生观相对应的方。方的具体形式可以有很多种,但是最重要的是要坚持事物的客观实在性以及认识的实践性,方的好坏最终还是要靠实践进行检验的,传播学研究的范式尽管有很多种,但是只要能够经得起实践的检验而始终成立的就都可以被看做是正确可行的范式。所以我们在学习传播学以及对传播学进行研究的时候首先应该了解不同学者的不同观点,并根据自己的所了解的实际,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范式只是为我们在学习和研究过程中所提供的一向辅助工具,是前人为后人研究传播学留下的宝贵经验,我们在吸取这些宝贵经验的同时也应该看到它们的不足,在实践中尽量选择合适的视角看待问题。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