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汽车网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矛盾分析法在我国市场经济中的应用

矛盾分析法在我国市场经济中的应用

来源:百家汽车网


浅析矛盾分析法在中国经济

宏观中的作用

学院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专业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生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 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浅析矛盾分析法在中国经济宏观中的作用

改革开放,强有力的宏观,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之一。但是,在社会主义市场济发展中,存在诸多矛盾,这给国家宏观带来许多难题,往往由于没有正确处理好矛盾关系,致使宏观走了许多弯路。本文探讨在我国市场经济宏观中如何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矛盾分析法,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中出现的各种矛盾,审时度势,使我国宏观起到更好效果。

一、矛盾分析法是唯物辩证法最根本的方法

马克思主义认为,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任何事物内部都包含着矛盾,有根本

矛盾与非根本矛盾,有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还有矛盾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这就要求我们要坚持用矛盾分析的方法看问题。

首先,要一分为二地看问题。对任何事物,在任何时候,都要运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坚持两点论和两分法。其次,在对立中把握同一,在同一中把握对立。再者,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结合的工作方法。坚持一分为二地看问题,还要善于抓重点,要使“两点论”与“重点论”恰当地结合起来。最后,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列宁指出:“马克思主义的精髓,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对具体情况作具体分析。”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要求在矛盾普遍性的指导下,着重把握矛盾的特殊性,用不同质的方法解决不同质的矛盾。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中存在多种矛盾

(1)落后生产力与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之间矛盾。改革开放,把生产力作为中心来抓,并搞改革,通过三十年的建设,我国生产力已有很大发展,但与发达国家比,仍有差距。我国目前生产力水平还不能满足人民不断提高的物质文化需求。

(2)经济增长、就业与通货膨胀之间矛盾。中国要赶上发达国家,必须保持经济高速增长。尽管各级非常重视就业工作,但目前我国的就业形势仍然十分严峻。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曾经经历了几次高增长,高通胀,然后是低增长,通货紧缩,高失业,尔后又是高增长,高通胀,如此反复。

(3)差距的矛盾。中国过去搞计划经济,差距不大,改革开放三十年后,差距越来越大。而造成我国差距过大的原因,主要是国家改革,让一部分人先富,不完善,让有些人钻了空子,垄断部门存在,在垄断部门收入很高,东部先开发,收入远超西部。

(4)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矛盾。中国是资源大国,也是人口大国,人均资源并不多;而这些年的粗放式发展,消耗了大量资源,资源瓶颈日益显现。目前我国GDP 增长速度,已经大大超过我国能源、资源和环境的承受力,造成能源、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破坏。

(5)产业协调与产业结构合理之间矛盾。经济发展,需要产业之间有协调关系,但我国产业结构不合理,过热与过冷并存。第一产业偏冷,粮食受到威胁。第二产业有热有冷。与同样发展阶段的国家相比,我国第三产业比重偏低,领域偏窄,产业结构畸轻畸重。

(6)工业化与土地资源缺少之间矛盾。我国正在进行工业化、城市化,城市规模越来越大,铁路、公路、机场,开发区、住房等大量建设,占用大片土地,使农业耕地日益减少。我国本来就是人口多,耕地少,现在是问题越来越突出。许多粮田被占,导致农民无地,粮食不够,蔬菜短缺,价格飞涨,通货膨胀。

(7)人口众多与粮食短缺之间矛盾。我国虽实行计划生育,但人口压力仍然很大,但我国人均耕地很少,粮食问题始终是头等大事。耕地不断在减少,粮食产量提高潜力越来越小,而人口却还在增长;同时,世界也出现粮食短缺,一旦遇到天灾,将无法想象。

(8)经济增长与消费需求不足之间矛盾。中国经济增长靠三架马车来驱动,前一段,主要靠投资,最近,又靠出口,外贸依存度已达65%。然而,一直靠投资是不可长久的,财力有限,基础建设总有尽头。但消费需求始终没有明显改善,对经济推动作用不够。

(9)与地方的矛盾。随着改革,和地方权力出现变化,放权,地方权力比过去大了。代表了全国人民的整体利益,远瞩、统揽全局。而地方则从本地情况出发,更着重于本地利益,强调本地特殊情况,于是就导致上有、下

有对策现象的发生。

三、正确运用矛盾分析法,使宏观收到更好效果

1、上述矛盾体系中,我们看到,一切矛盾都与我国生产力落后,需要大力发展经济有关。正是在发展经济中,产生了一系列矛盾,如环境,人口,通胀,能源,就业等。因此,今天,落后生产力与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之间矛盾仍是我国主要矛盾。鉴于此,宏观时,一切都要围绕是否有利于解决主要矛盾来展开,同时又兼顾次要矛盾的解决。同时,我们还看到,发展生产力,解决就业、粮食问题才是矛盾主要方面,而环境、土地、产业结构不合理、通胀、人口等都是次要方面;因此,在宏观中首先要确保经济发展,人民就业,解决百姓口粮问题,又要注意环保、人口、经济结构、通胀等问题。一切靠发展,一切在发展中解决。

2、我国宏观中要重点处理好几种矛盾关系

(1)经济发展、就业与通货膨胀的矛盾中要把通胀放在次要位置,不能只是单纯控制通胀而牺牲增长与就业我们知道,经济高增长又会引发高通胀,此时在保增长同时,适当控制通胀是对的。其实,矛盾主要和次要方面是会转化的,通货膨胀在美国等发达国家可以说已转化为矛盾主要方面,但在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还是矛盾次要方面,不要把它当成洪水猛兽。因为在发展中国家,落后生产力是最大问题,经济不发展,什么都谈不上。通胀是经济发展中的自然现象,与增长是一对矛盾,又对立,又统一,二者缺一不可,想无通胀是不可能的。而经济增长快一点,哪怕通胀高一点,大多数人有工作,仍是好事。实际上,今年我国通胀只是局部通胀,也可说是假通胀,因为工业品,服务品上涨并不高,主要还是粮食,蔬菜涨幅过大造成的。

(2)经济发展与消费不足的矛盾中要看到经济发展才是主要方面,不能片面去刺激消费中国还是发展中国家,发展经济还是首要任务,而要发展经济,有三架马车,但发展中国家主要还是靠投资,其次是出口,目前还谈不上主要靠消费来拉动。这些年,我们总是想不顾一切去刺激消费,采取许多措施,暂时有点效果,但带来的弊端更大,不利影响更深远。

(3)城市化与土地、粮食问题关系中不能只讲工业化,城市化,要把土地、粮食问题放到战略高度来对待中国目前正在进行工业化、城市化,这是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调整的必由之路,无可厚非。但是,我们应当走一条中国式的城市化道路,就是要充分考量我国土地资源严重不足,人口多,因而粮食问题最为重要。这些年,我们只想到的是把农业劳动力转出来,把城市规模怎么扩大,却没有一个通盘计划,总是那么随意,盲目,长此下去会出大问题。国家应当有近期和远期规划,在保证百姓吃饭问题前提下,去制定出全国城市规模,住房大小和楼层,城市居民多少等。

综上所述,面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复杂矛盾,我们要善于运用矛盾分析法,使我国宏观能更有针对性,采取正确对策,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