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学要求
1.通过阅读课文了解开国大典的情况,认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历史意义。
2.进行“阅读要有一定的速度”的初步训练;学习按事情发展顺序记叙的写法。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部分课文。
二、教学重点
1.练习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
2.理清课文记叙的顺序。
三、教具准备挂图或投影;生字生词卡片。
第一课时
一、导入,揭题
1、 每当周一,学校都要举行升旗仪式,当时你的心情怎样?
2、 看《开国大典》精彩片断录象,这是什么时候的情景?你又有何感受?
3、 板书课题
结合时代背景理解“开国大典”。
中国党自1921年成立以来,领导全国人民为推翻压在头上的三座大山进行了可歌可泣的顽强斗争。八年抗战,多少英雄儿女前赴后继、浴血奋战、保家卫国;三年的战争,中国人民终于推翻了蒋介石的反动统治,迎来了全国的大,迎来了“开国大典”的盛况。从此,人民当家做主的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了。
二、初读课文,理清层次
1、自读课文,提出学习要求
要求:
(1).通读课文2-3遍,利用字典自己学会字词。
生字:檐、江、擎、泽、钮、瞻。
新词:典礼、协商、汇集、擎着、诞生、瞻仰、迎风招展、排山倒海、徐徐上升。
(2).划出课文中解释课题的一句话。
(3).思考:课文写了哪几个场面?划出场面间的连接句。
三、要求每个同学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然后完成“思考·练习”1。
1.各自阅读思考课文叙述顺序(教师记时间)。
2.出示“思考·练习”1第一小题,各自口答,再指名回答。
3.小结:从今以后,要练习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要做到眼睛看得快,脑子跟着想。阅读之后,要能了解课文大意和叙述顺序。
4.各自再用较快的时间阅读(要求比第一次再快些),思考如何分段以及各段之意。
5.讨论交流。
全文按照开国大典进行的顺序,可以分为五段。
第一段(从开头到“像海上的波浪”)讲典礼前的会场。
第二段(从“下午三点整”到“响起一阵掌声”)讲毛宣告、升国旗、读公告,是典礼重要的部分。
第三段(从“毛宣读公告完毕”到“欢喜和激动”)讲阅兵式的盛况。
第四段(从“阅兵式完毕”到“同志们万岁”)讲天安门广场的景象和群众的情况。
第五段(最后一个自然段)讲散会后的情景。
四、讲读第一段。
1.自读第一段,思考:(1)参加开国大典的有哪些方面的人?(2)课文是怎样介绍会场和台的?(3)典礼下午三点开始,但是早上六点钟就有群众队伍入场了,这说明了什么?
2.讨论、交流。
第(1)题一方面要了解参加开国大典的都有哪些人,另一方面培养归纳能力,可这样归纳:有国家领导人和政协会议的代表,各界群众,和外宾。
第(2)题一方面了解会场和台的情况,另一方面学习作者按方位描述景物的方法。
第(3)题引导学生理解群众参加开国大典的喜悦心情。
3.朗读第一段。
(用叙述的语气。读到“群众”的时候,速度适当加快,表达出喜悦之情。)
3.比较品读:(1)“他们清早到北京车站,一下火车就直奔(走向)会场。”这句话中的“直奔”和“走向”有什么不同?
(2)“到了正午,天安门广场上,人很多,黑压压一片。红旗也很多。”“到了正午,天安门广场上,队伍已经挤得满满的,成了一个人海,红旗翻动,像海上的波浪。”两句有什么不同?朗读体会比喻句的作用。
(3)用“迎风招展”说一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