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汽车网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民事诉讼中伪证罪的处罚规定

民事诉讼中伪证罪的处罚规定

来源:百家汽车网

伪证罪是指在刑事诉讼中,故意作虚明、鉴定、记录、翻译,以陷害他人或隐匿罪证。它严重危害司法秩序和人身权利,受到国内外严格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对妨害作证和帮助毁灭、伪造证据的行为进行了规定,处以有期徒刑或拘役。《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也对伪造、毁灭重要证据等行为进行了处罚。对单位犯罪的,可以追究主要负责人或直接责任人员的刑事责任。

法律分析

伪证罪

伪证罪是一种很古老的罪名,是指在刑事诉讼中,证人、鉴定人、记录人和翻译人对与案件有重要关系的情节,故意作虚明、鉴定、记录、翻译,意图陷害他人或者隐匿罪证的行为。它对于国家正常的司法秩序以及当事人的人身权利都有严重的危害,所以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统治者都对它进行了严格的规定。但是,国内外对于伪证罪的规定是不同的,就是在同一个国家不同历史时期的规定也不同。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三百零七条【妨害作证罪;帮助毁灭、伪造证据罪】以暴力、威胁、贿买等方法阻止证人作证或者指使他人作伪证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帮助当事人毁灭、伪造证据,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司法工作人员犯前两款罪的,从重处罚。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第一百一十一条诉讼参与人或者其他人有下列行为之一的,人民可以根据情节轻重予以罚款、拘留;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伪造、毁灭重要证据,妨碍人民审理案件的;

(二)以暴力、威胁、贿买方法阻止证人作证或者指使、贿买、胁迫他人作伪证的;

(三)隐藏、转移、变卖、毁损已被查封、扣押的财产,或者已被清点并责令其保管的财产,转移已被冻结的财产的;

(四)对司法工作人员、诉讼参加人、证人、翻译人员、鉴定人、勘验人、协助执行的人,进行侮辱、诽谤、诬陷、殴打或者打击报复的;

(五)以暴力、威胁或者其他方法阻碍司法工作人员执行职务的;

(六)拒不履行人民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的。

人民对有前款规定的行为之一的单位,可以对其主要负责人或者直接责任人员予以罚款、拘留;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结语

伪证罪是一项古老的罪名,指的是在刑事诉讼中,证人、鉴定人、记录人和翻译人故意提供虚明、鉴定、记录或翻译,以意图陷害他人或隐匿罪证。这种行为对于司法秩序和人身权利都造成严重危害,因此无论国内外,都对其进行了严格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均对伪证罪作出了明确规定,并规定了相应的处罚措施。对于犯有伪证罪的司法工作人员,将依法从重处罚。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2018修正):第五章 证据 第六十一条 证人证言必须在法庭上经过公诉人、被害人和被告人、辩护人双方质证并且查实以后,才能作为定案的根据。法庭查明证人有意作伪证或者隐匿罪证的时候,应当依法处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