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回弹方案
1、编制依据:
(1) 《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技术规程》JGJ/T 23-2011 (2) 《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技术规程》DBJ13-71-2015 (3) 《回弹仪》ZC3-AA
(4)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15 (5)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13 (6) 《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50107-2014 2、工程概况及适用范围 工程简述:
本方案适用xxxxx项目 混凝土强度分部概况:
各楼主体结构砼分布情况(例表)
混凝土分布 墙柱 1层 2~3层 4层 东 西 5层 东 西 6~7层 东 西 8~17层 18-26层 楼板 底板 地地下 上 层数 楼号 -1层 xx楼 xx楼 xx楼 xx楼 东 西 东 西 C30 C30 C30 C30 C30 C40P6 1 C30 C40P6 1 C30 C40P6 1 C30 C40P6 1 26 26 26 26 C45P6 C45 C40 C40 C35 C35 C35 C35 C30 C30 C45P6 C45 C40 C35 C45P6 C45 C40 C35 C45P6 C45 C40 C35 C35 C35 C35 C30 C30 C30 C30 C30 C30 xx楼 xx楼 地下车库 C35P6 C35 C30 C30 C35P6 C35 C30 C30 C30P6 C30 C30 C30 C30 C30 C30 C30 C30 C35P6 1 C30 C35P6 1 C30P6 1 17 17 0 3、混凝土回弹检测部署
混凝土回弹检测总目标及进度计划:
(1)混凝土回弹检测的总目标:
通过混凝土结构实体回弹检测,为处理混凝土质量问题提供依据。进一步加强混凝土质量控制,确保工程基础、主体结构安全,避免出现重大质量隐患,使得现场混凝土质量达到《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的要求。
现场如有混凝土回弹检测抗压强度不能满足设计有要求的,应请有资质的检测单位进行扩大检查,并及时报告监督机构。
① 根据现场基础及各主体结构实际施工进度,对达到28d龄期的结构实体构件进行混凝土抗压强度回弹检测。
② 对现场混凝土浇筑质量存在疑议的结构构件进行回弹检测。 回弹人员组成;
回弹人员由总监任组长,各土建专业监理工程师任各小组队长,组员由总包质检员,分包质检员及技术人员组成。 混凝土回弹检测的构件取样数量和具体部位确定:
现场构件按混凝土生产工艺、强度等级相同,原材料、配合比、养护条件基本一致且龄期相近的一批同类构件作为一检验批。取样
时,应随机抽取构件,。剪力墙每层不少于构件总数20%或不少于10件, 框架梁、柱每层所有构件的30%(裙房每层为10%).
每一个剪力墙上选取的测区数不宜少于3个(上中下分布),在构件上部1/3,中部,下部1/3各设一个测区。每一个剪力墙上选取的测区数不宜少于3个(左中右分布),在构件左部1/3,中部,右部1/3各设一个测区。测区离构件端部或施工缝边缘的距离不宜大于,且不宜小于。测区宜选在能使回弹仪处于水平方向的混凝土浇筑侧面。
每一测区应读取16个回弹值,每一测点的回弹值读数应精确至1,相邻两测点的净距离不宜小于20mm;测点距外露钢筋、预埋件的距离不宜小于30mm;测点不应在气孔或外露石子上,同一测点应只弹击一次。测区的面积不宜大于㎡。
测区应标有清晰的编号,并在记录纸上绘制测区布置示意图和描述外观质量情况。
回弹值测量完毕后,应在有代表性的测区上测量碳化深度值,测点数不应少于构件测区数的30%,应取其平均值作为该构件每个测区的碳化深度值。当碳化深度值极差大于时,应在每一测区分别测量碳化深度值。
根据现场情况,主楼每层分为一个检验批,结合本工程实际情况,每个检验批随机抽取一面墙、一个顶板作为检测区,每个构件应不少于3个测区,地下人防和车库每层分为一个检验批,人防每
个检验批由一个顶板、一面墙,地下车库每个检验批包括柱、墙、顶板。
4、混凝土回弹检测施工准备 技术准备:
(1)资料准备:
1)工程名称、建设单位、监理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 2)构件名称、数量及混凝土类型、强度等级;
3)水泥安定性,外加剂、掺合料品种,混凝土配合比等; 4)施工模板,混凝土浇筑、养护情况及浇筑日期等; 5)必要的设计图纸和施工记录; 6)检测原因。
(2)回弹仪在检测前后,均应在钢砧上做率定试验,并应符合《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技术规程》(JGJ/T 23-2011)第条的规定。
(3)检测方法:
现场混凝土抗压强度回弹检测按批量进行检测,对于存在质量疑议的构件进行单个构件检测。·
1)批量检测:
对于混凝土生产工艺、强度等级相同,原材料、配合比、养护条件基本一致且龄期相近的一批同类构件的检测应采用批量检测。按批量进行检测时,应随即抽取构件,抽检数量不宜少于同批构件总数的30%且不宜少于10件。当检验批构件数量大于30个时,抽
样构件数量可适当调整,并不得少于国家现行有关标准规定的最少抽样数量。
现场混凝土构件按批量进行检测的抽样数量及部位具体详本方案第节
2)对质量存在疑议的混凝土构件应进行单个构件检测,具体要求如下:
① 对于一般构件,测区数不宜少于10个。当受检构件数量大于30个且不需提供单个构件推定强度或受检构件某一方向尺寸不大于且另一方向尺寸不大于时,每个构件的测区数量可适当减少,但不应少于5个。
② 相邻两测区的间距不应大于2m,测区离构件端部或施工缝边缘的距离不宜大于,且不宜小于。
③ 测区宜选在能使回弹仪处于水平方向的混凝土浇筑侧面。当不能满足这一有要求是,也可以选在使回弹仪处于非水平方向的混凝土浇筑表面或地面。
④ 测区宜布置在构件的两个对称的可侧面上,当不能布置在对称的可侧面上时,也可布置在同一可侧面上,且应均匀分布。在构件的重要部位及薄弱部位应布置测区,并应避开预埋件。
⑤ 测区的面积不宜大于。
⑥ 测区表面应为混凝土原浆面,并应清洁、平整,不应有疏松层、浮浆、油垢、图层以及蜂窝、麻面。
⑦ 对于弹击时产生颠动的薄壁、小型构件,应进行固定。 3)测区应标有清晰的编号,并宜在记录纸上绘制测区布置示意图和描述外观质量情况。 现场准备:
为了保证回弹检测的数值准确、稳定、可靠,应确保受检构件处于一个良好且稳定的环境中,有便捷的安全通道,构件周围无障碍物,温度应为(-4~40)℃范围内,避开潮湿天气进行检测。
为了保证回弹检测的真实性,回弹仪应在检测合格的基础上,检测人员应有监理单位、总包单位和分包单位人员组成。 主要器具和材料配置计划:
回弹检测过程中使用的器具和检测材料的性能直接影响回弹检测数值的准确性及可靠性。现场主要器具及材料配置如下表:
器具、材料名称及规格 钢砧 《回弹仪》ZC3-AA JW-STH型碳化深度尺 砂轮 毛刷 锤子 钢锥 数 量 1个 1台 1个 1个 1把 1把 1把 注射器(10ml) 浓度1%~2%的酚酞酒精溶液 5、混凝土回弹检测技术 回弹值测量:
1把 1瓶 (1)每次进行回弹检测前和检测结束时,回弹仪均应在钢砧上进行率定,确保回弹检测数值的准确性及可靠性。
(2)测量回弹值前,应用砂石将构件待测面表面的浮浆抹掉,并用毛刷清扫干净。
(3)测量回弹值时,回弹仪的轴线应始终垂直于混凝土检测面,并应缓慢施压、准确读书、快速复位。
(4)每一测区应读取16个回弹值,每一测点的回弹值读书应精确至1。测点宜在测区范围内均匀分布,相邻两测点的净距离不宜小于20mm;测点距外露钢筋、预埋件的距离不宜小于30mm;测点不应在气孔或外露石子上,同一测点应只弹击一次。
(5)检测泵送混凝土强度时,测区应选在混凝土浇筑侧面。 碳化深度值测量:
(1)回弹值测量完毕后,应在有代表性的测区上测量碳化深度值,测点数不应少于构件测区数的30%,应取其平均值作为该构件每个测区的碳化深度值。当碳化深度值极差大于时,应在每一测区分别测量碳化深度值。
(2)碳化深度值的测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1)可采用工具在测区表面形成直径约15mm的孔洞,其深度应大于混凝土的碳化深度;
2)应清除孔洞中的粉末和碎屑,且不得用水擦洗;
3)应采用浓度为1%~2%的酚酞酒精溶液滴在孔洞内壁的边缘处,当已碳化与未碳化界线清晰时,应采用碳化深度测量仪测量已碳化与未碳化混凝土交界面到混凝土表面的垂直距离,并应测量3次,每次读数应精确至;
4)应取三次测量的平均值作为检测结果,并应精确至。 混凝土回弹值的计算:
(1)计算测区平均回弹值时,应从该测区的16个回弹值中剔除3个最大值和3个最小值,其余的10个回弹值按下式计算:
式中:
—测区平均回弹值,精确至; 第i个测点的回弹值。
(2)非水平方向检测混凝土浇筑侧面时,测区的平均回弹值应按下式修正:
=
+
—非水平方向检测时测区的平均回弹值,精确至; —非水平方向检测时回弹值修正值,应按《回弹法检
式中:
测混凝土抗压强度技术规程》(JGJ/T 23-2011)附录C取值。
(3)水平方向检测混凝土浇筑表面或浇筑底面时,测区的平均回弹值应按下列公式修正:
式中:
—水平方向检测混凝土浇筑表面、底面时,测区
的平均回弹值,精确至;
—混凝土浇筑表面、底面回弹值的修正值,应按
《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技术规程》(JGJ/T 23-2011)附录D取值。
(4)当回弹仪为非水平方向且测试面为混凝土的非浇筑侧面时,应先对回弹值进行角度修正,并应对修正后的回弹值进行浇筑面修正。
混凝土抗压强度推定值的计算:
(1)构件第i个测区混凝土强度换算值(求得的平均回弹值(
),可按本章第节所
)及本章第节所求得的平均碳化深度值()
由《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技术规程》(JGJ/T 23-2011)附录A、附录B查表或计算得出。
(2)构件的测区混凝土强度平均值应根据各测区的混凝土强度换算值计算。当测区数为10个及以上时,还应计算强度标准差。平均值及标准差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式中:确至 MPa。
n—对于单个检测的构件,取该构件的测区数;对批
量检测的构件,取所有被抽检构件测区数之和;
—结构或构件测区混凝土强度换算值的标准差(MPa),—构件测区混凝土强度换算值的平均值(MPa),精
精确至。
(3)构件的现龄期混凝土强度推定值(
)应符合下列规定:
1)当构件测区数少于10个时,应按下式计算:
式中:
—构件中最小的测区混凝土强度换算值。
2)当构件的测区强度值中出现小于时,应按下式确定:
3)当构件测区数不少于10个时,应按下式计算:
4)当批量检测时,应按下式计算:
式中:k—推定系数,宜取。当需要进行推定强度区间时,可按
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取值。
(4)对按批量检测的构件,当该批构件混凝土强度标准差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该批构件应全部按单个构件检测:
1)当该批构件混凝土强度平均值小于25MPa、
大于时;
2)当该批构件混凝土强度平均值不小于25MPa且不大于60MPa、大于时。
(5)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报告按《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技术规程》(JGJ/T 23-2011)附录F的格式编写。
(6)针对显现出所回弹混凝土强度数据存在异常情况的,则委托检测中心进行到现场进行回弹,若检测中心回弹混凝土强度存在异常,则采用钻芯法取样。
6、质量、环境和安全文明施工保证措施 质量保证措施:
(1)维修保养:当回弹仪存在下列情况之一时,应进行养护: 1)回弹仪弹击数超过2000次; 2)在钢砧上的率定值不合格; 3)对检测值有怀疑。
(2)操作的规范性:进行回弹检测时,检测人员应正确操作仪器,做到“轻压慢放、准确读数”,操作人员应持证上岗。 环境保证措施:
应在气候相对干燥,温度在(-4~40)℃的环境内进行测量,禁止在表面湿润的构件上进行回弹检测。
安全文明施工保证措施:
进行回弹检测时,所测构件应有安全通道可以抵达,且构件周围环境应处于安全状态下。测量人员进入施工现场应佩戴安全帽,高处作业应佩戴安全带。
xxxx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2018年11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