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汽车网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一种基于DE算法和NSGA-Ⅱ的多目标混合进化算法

一种基于DE算法和NSGA-Ⅱ的多目标混合进化算法

来源:百家汽车网
第19卷 第6期 2010年l2月 运 筹 与 管 理 OPE1]A FIONS RESEARCH AND MANAGEMENT SCIENCE Vo1.19,No.6 Dee.2O10 一种基于DE算法和NSGA一1I的多目标混合进化算法 王林, 陈璨 ( } 科技大学管理学院,湖北武汉430074) 摘 要:设计了一种新颖的暴于差分进化算法和NSGA.Ⅱ的混合进化算法用来解决多目标优化问题。在此算法 中,根据算法的搜索情况设汁相应的自适应变异算子.以便在突变操作中找到Pareto解。同时,选择操作将基于 NSGA—II快速非优超排序和拥挤机制将父代与子代的双种群进行截短,确保最优解不会丢失并保证解的多样 性。三个经典测试函数的仿真结果表明,文中算法在实现多目标优化问题的两个目标(获得收敛于真实Pareto 前沿的解和解沿着前沿均匀扩展)方面表现出良好的综合性能。 关键词:运筹学;混合进化算法;自适应差分进化算法;NSGA—II;多目标优化;仿真 中图分类号:F224;TP1 8 文章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22l(2010)06—0058—07 A Hybrid Evolutionary Algorithm Used in Multi—Objective Optimization Problem Based on Differential Evolution Algorithm and NSGA一Ⅱ WANG Lin,CHEN Can (School of Management,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Technology,Wuhan 430074,China) Abstract:A Hove1 hybrid diiferentia1叭rolution algorithm for multi—objective optimization problem named DE・NS・ GA II is proposed based O11 differential evolution and NSGA—II.In DE—NSGA II,the mutation operator parame- ter is adaptive for the searching effect in every generation to find Pareto solutions.The selective operator based on fast ranking mechanisms and crowing distance sorting of NSGA一1I truncates the population set formed by the par— ents and the new points to ensure the optimal solution not be lost and to ensure the diversity of optimal solution. DE—NSGA II is implemented on three classical multi—objective optimization problems,and the results illustrate the good comprehensive perfm’mance of DE—NSGAⅡin achieving two goals:they find the solutions converge to the true Pareto—front and uniform spread along the front. Key words:operations research;hybI’id evolutionary algorithm;adaptive differential evolution algorithm; NSGA—II;multi—objective optimization;simulation 0 引言 由几个相互冲突的目标函数构成的多目标优化问题(Multi—objective Optimization Problem,MOP)经常 出现在现实世界中,这些目标需要同时优化,而且通常是高度复杂、非线性的。针对一个MOP,由于子目 标互相冲突,往往没有唯一的最优解,而是一个Pareto最优集。传统求解MOP的方法有加权法、约束法和 混合法等,这些求解算法按某种策略确定多种目标之间的权衡方式,将多目标问题转移为多个不同的单目 收稿日期:2009—09一I7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70801030);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2010MSI 33) 作者简介:王林(j974.),男,湖北枣阳人,副教授,博士,从事供物流管理和优化算法研究;陈璨(1987一),女,湖北武汉人,硕士生,从事 物流工程研究。 第6期 王林,等:一种基于DE算法和NSGA.Ⅱ的多目标混合进化算法 59 标优化问题,并用这些单目标优化问题的最优解构成的解集近似MOP的Pareto最优集…。近年来,许多 进化优化方法被用来解决MOP,代表性的有强度值非劣进化算法 引(Strength Pareto Evolutionary Algo— rithm,SPEA)、多目标遗传算法 。 (Multi—Objective Genetic Algorithm,MOGA)、非劣存档进化策略 (Pare— to Archived Evolution Strategy,PAES)、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Ⅱ (Non—Dominated Sorting Genetic Algorithm Ⅱ,NSGA一Ⅱ)和多目标差分算法( dti—Objective Differential Evolution Algorithm,MODEA) 等。进化算 法采用一系列可能的解来得到可行区域,所以一个多目标问题的几个解可能运行一次就可以获得,这种强 大的搜索能力使得进化算法能很快的收敛于真实的Pareto前沿。 由于进化算法在研究多目标问题时表现出的突出优点,近年来关于多目标优化的进化算法受到了广 泛的关注。MOP对进化算法的要求体现在两个方面:获得收敛于真实Pareto前沿的解和解沿着前沿均匀 扩展¨ 。目前多目标进化算法也主要向这两个方面在发展,但都存在一些问题:SPEA和PAES在解的均 匀性方面表现良好,但是仍然有改进空问,且计算复杂度很高;MOGA和MODEA效率较高,但Pareto最优 解分布不理想。NSGA—II采用简洁明晰的非优超排序机制,使算法具有逼近Pareto最优前沿的能力,并采 用排挤机制保证得到的Pareto最优解具有良好的散布,表现出较好的综合性能。然而NSGA—II在遇到高 维的问题算法的效果就明显变差,全局的寻优能力较弱,需要与其他算法混合进行改进。 差分进化(Diferential Evolution,DE)算法是一种随机的并行直接搜索算法,它保留了基于种群的全 局搜索策略,采用实数编码、基于差分的简单变异操作和一对一的竞争生存策略,降低了遗传操作的复杂 性 “ 。同时DE特有的记忆能力使其可以动态跟踪当前的搜索情况,进而调整其搜索策略,具有较强的 全局收敛能力和鲁棒性,以其易用性、稳健性和强大的全局寻优能力在众多应用领域取得成功¨ 。近年 来,一些基于DE算法的多目标优化进化算法相继被提出。Abbass首次将DE用于解决MOP,提出了 Pareto差分进化算法¨ ;Qian提出了自适应DE算法来解决多目标优化问题¨…,通过测试函数检验了算法 的性能;孟红云等设计了基于双群体搜索机制的求解约束MOP的DE算法 ,在求解约束MOP方面具有 一定优势。但这些算法时问复杂度很高,这些研究同时表明仅仅简单利用DE算法求解MOP无法保持 Pareto最优解的多样性,同样需要改进,因为良好的优化算法要求最优解集所对应的目标向量应尽可能均 匀的分布在Pareto前沿。 因此,本文设计了基于DE和NSGA一Ⅱ的混合智能算法(简记为DE—NSGAlI),它克服了DE算法单纯 的随机选择方法存在的不足,将更多优质的解被保留到下一代,提高了优化的效率,保证了解的多样性。 与NSGA.Ⅱ相比,DE—NSGAⅡ的个体繁殖方法能够使目标向量在解空间中更有效的搜索最优解;在 DE—NSGA II算法中,进化操作中的变异和交叉操作采用DE算法,自适应变异算子将随着进化代数发生变 化,以便在突变操作中找到Pareto解;而选择操作则会根据NSGA一Ⅱ的快速非优超排序和拥挤机制,将拥 有父代和子代双种群进行截短操作,将相对最优的个体选人下一代。从而使算法加快收敛速度,并使得解 收敛于真实的Pareto前沿的解和解沿着前沿均匀扩展。同时,本文将利用三个标准的多目标测试函数对 DE—NSGA lI算法进行性能测试,并与其他典型的进化算法进行对比。 1 多目标优化问题概述 在实际经济管理、工程应用领域中普遍存在着对多个目标的方案、计划以及设计的决策问题。在解决 这类问题时,决策者往往要综合考虑现实世界中各种因素的制约,寻求满足多个目标的最佳设计方案,这 就是所谓的MOP。由于子目标间的冲突,最优解一般不可能是单一的解,而是一个解集,称作Pareto前 沿,相关的概念如下: 定义1多目标问题(MOP) min(F( )=( ,( ), ( ),…, ( )) (1) 其中, =[ 。, :,…, 称为决策变量, n且Q={川g ( )≤0,h ( )=0}(i=1,2,…,P,J.=1,2,…, m); ( )表示MOP的第2( 1,2,…, )个优化目标。 运 筹 与 管 理 2010年第19卷 定义2 Pareto占优 假设 , 是多目标优化问题的两个可行解,则称与 相比…X是Pareto占优的,当且仅当 V i:{1,2,…,k} ( )≤ ( ),j ={1,2,…,k} )< ( )记作 < ,也称 支配 。 定义3 Pareto非劣最优解 ‘∈n是Pareto非劣最优解是指了 ∈Q使得F( )<( )。 定义4 Pareto非劣最优解集 P ={ ∈Q  I∈Q:F( )<F( )} 定义5 Pareto前沿(Pareto Front) PF={F( )=( ( ), ( ),…, ))1 ∈P } 2基于DE和NSGA一Ⅱ的混合进化算法 2.1 差分进化算法流程 (1)初始化:建立优化搜索的初始点,首先需对种群初始化。DE利用Ⅳ个维数为D的实数值参数向 量作为每一代的种群,每个个体表示为: (i=1,2,…,Ⅳ) 其中:i为个体在种群中的序列;G为进化代数;N为种群规模。设参数变量的界限为 ¨≤ ≤ ∽,则 通过式(2)生成初始种群个体。  【=rand[0,1]・( ,U— )+ ’ (2) 其中:i:l,2,…,N; :I,2,..,D。 (2)变异:对每个目标个体 ,变异向量通过式(3)产生: G+l= G+F‘( r’G一 , (3) .,..G) .其中:下标r。,r 和r,是随机选择的不相同的数,且与目标向量 的下标i也不相同;变异算子 F e[0,2]常数,可用来控制偏差变量的放大程度。 (3)交叉:将目标向量 和变异向量Vi.G进行交叉操作,则可得到试验向量“ +.。 r +I rand≤CR)or J q '… rand>cR)矾d ≠g CR E[0,1]是一个交叉算子,rand是产生[0,1]之间的随机数,g {1,2,…,D}是一个随即产生的参 数,用来确保试验向量“ +。至少能从变异向量 获得一个参数。 (4)选择:在选择操作中,通过比较试验向量的适应度值和目标向量的适应度值来决定谁进入下一 代。在选择过程中,试验向量只与相应的目标个体进行比较,而不是种群所有的个体 。 I厂(u + )≥厂( ) … Xi,G+l 。 2.2本文设计的DE-NSGAⅡ算法 标准DE在单目标优化中选择操作简单,不能在多目标优化问题中直接套用,它存在着实验解和父代 不可比较的情况。在标准DE中,如果实验解不优于父代,将会被弃之并导致很多已经发现的最优解丢 失。同时,参数,的敏感度目前也没有被研究清楚,一般只是随机的选择它的值,,值对新产生点的影响 被忽视了。为克服上述缺点,本文提出了一个自适应参数F和一个新的选择方法,根据NSGA.Ⅱ的对种 群的选择过程,当一个实验点产生时我们不比较实验解和它的父代,而是将它保留在实验解集里。当种群 中所有成员都产生实验解后,我们得到一个新的种群,它包含了实验解集和父代解集种群规模为2N;然后 截短这个种群的规模带人算法的下一步计算。截取的步骤由两部分组成,一个是对个体进行非支配排序, 使种群中的每一个个体均分配相应的前沿,另一个是通过拥挤距离机制评估在同一个前沿里的个体,设 F 表示第i个前沿的个体数量,如果前k个前沿总的数量<N,而前k+1个前沿的总数量>N,则对于前后 个前沿的所有个个体均进入下一代种群,对于第k+1前沿的个体,从中选择拥挤距离最大的Ⅳ减去前k 第6期 5-林,等:一种基于DE算法和NSGA一Ⅱ的多目标混合进化算法 61 个前沿个体总数的个体进人下一代种群,从而将规模为2N的种群截短为规模为Ⅳ的种群。DE—NSGA 1I 算法采用了与NSGA—lI类似的但目前更有效的拥挤距离机制…,如图1所示,我们将只包含种群中点 的最大的立方体的对角线定义为种群密度的估计值。 图J DE—NSGA 1I算法中的拥挤距离机制 在标准DE中,参数F的值是固定的,其敏感度也没有研究清楚,只是随机的选择他们的值,主要在0. 5到0.9之间。在DE中,新的点的产生主要靠变异操作。在变异时,参数F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F影响 收敛的速度和解的多样性,F决定了搜索幅度。通常,优化算法在早期进行全局搜索得到可行域,找到全 局最优解,在后期进行局部搜索加速收敛。基于上述策略,将定义参数F如下 ^M F:F +(F 一F )・e 丽而 (6) 其中F 表示变异参数的最小值;F…表示变异参数的最大值;GenM表示最大的进化代数;G则表示当前 进化的代数。在算法开始时自适应变异算子为,…,具有较大值,在初期保持个体多样性,避免早熟;随着 算法进展变异算子逐步降低,到后期变异率接近F ,保留优良信息,避免最优解遭到破坏,增加搜索到全 局最优解的概率,DE NSGA II的流程图如图2所示。 图2 DE—NSGA II流程图 3性能测试实验与结果 3.1 测试函数 为了检验改进后的DE—NSGA 1I算法的性能,选择Deb设计的多目标测试问题ZDT系列 进行寻 优,它们在多目标优化研究被广泛采用。 测试函数一(凸Pareto前沿):ZD3、l ( )= ( )=g( )(1一 ̄/ ./g( )) )=1+ n n—I n=30, E[0,1] 测试函数二(非凸Pareto前沿):ZDT2 62 运 筹 与 管 理 ( )= 。 2010年第19卷 f2( )=g( )(1一( /g( )) ) )=l+ n=30, ,凡一 1 ∈[0,1] 测试函数三(间断Pareto前沿):ZDT3 ( )= ( ) + 一厕一 sin(10 )) 芝 n=10, ,∈[0,1] 以上三组测试函数的Pareto解集分别属于凸的、凹的以及不连续的,Pareto最优边界均为对应的g( ) =1,因此可以将多目标进化算法的运行结果与MOP最优解进行直接比较和分析。 3.2 性能指标 为了验证本文设计算法的优劣,我们将比较DE—NSGAⅡ和某些优化算法的性能,将用到在多目标优 化算法的评价中广泛应用的二个性能指标。 (1)收敛度指标r,定义如下 r=Y d.’ /n 其中n为由算法得到的非支配向量的数量;d,为获得的非支配前沿Q和真实Pareto前沿中最近的成员间 的欧几里德距离(在目标空间衡量)。 (2)多样性指标△,△衡量沿着非支配解扩展的距离,定义如下 凸 ^ —+d +∑ ’一 i=l(d 一 )  . 其中,d。为获得的非支配前沿Q和真实Pareto前沿中最近的成员间的欧几里德距离(在目标空间衡量); 参数d,和d.为真实Pareto前沿P的极值解和获得的前沿Q的边界解之间的距离。 3.3测试结果和对比分析 在参数设置中,对于每个测试问题,为了使算法比较进行一致性比较,种群大小设为100,算法迭代 200次,DE—NSGA II的变异算子F F 分别为0.2和0.6,交叉算子CR为0.2。我们将DE-NSGA lI与 NSGA—II在测试问题ZDT1.ZDT3中的性能进行了对比,如图3~5所示。可看出在实数编码的情况下,在 相同的种群大小和最大进化代数的情况下,DE—NSGAⅡ比NSGA.Ⅱ的结果更优,最优解的质量和数量都 多于后者,说明混合的算法较有效地改善单个算法的不足,提高了算法的性能。 图3测试函数ZDTI优化结果性能比较(左:DE—NSGAlI;右:NSGA—II) 第6期 王林,等:一种基于DE算法和NSGA.1I的多目标混合进化算法 63 r -  _- _ \  L I } J1 图4测试函数ZDT2优化结果性能比较(左:DE—NSGAⅡ;右:NSGA—U) 图5测试函数ZDT3优化结果性能比较(左:DE—NSGAⅡ;右:NSGA—II) 表1 测试函数ZDT1的结果统计 算法 收敛度指标 排序 多样性指标 排序 NSGA一Ⅱ 0.03348±0.00475 4 0.3903l±0.00l87 3 SPEA 0 00l80±0.00000 I 0.78453±0.00444 4 PAES 0.08208±0.00868 5 1.22979±0.00073 5 PDEA N/A 0.29857±0.00074 2 M0DEA 0.00580±0.00400 2 N/A DE.NSCAⅡ 0.03053±0.00030 3 0.20852±0.00020 l 表2测试函数测ZDT2的结果统计 算法 收敛度指标 排序 多样性指标 排序 NSGA.Ⅱ 0.07239 4-0.03169 4 0.43077 4-0.00472 3 SPEA 0.00l34±0.00000 I 0.755l8±O.OO452 4 PAES O.12628±0.03688 5 1.16594 4-0.00768 5 PDEA N/A 0.3l796±0.00139 2 MODEA 0.00550±0.(30000 2 N/A DE.NSGAⅡ 0 03762±0.00030 3 0.20459±0.00350 l 表3测试函数ZDT3的结果统计 算法 收敛度指标 排序 多样性指标 排序 NSGA-Ⅱ 0.1l450-.-i0.00494 5 0.73854±0.01971 3 SPEA 0.04752±0.00005 4 0.67294±0.00359 4 PAES 0.02387±0.0000l 3 0.78992±0.OOl65 5 PDEA N/A 0.62381±0.00022 2 MODEA 0.O2l56±0.00000 2 N/A DE.NSCA 11 0.00ll0 4-0.000l0 l 0.40343 4-0.00500 l 运 筹 与 管 理 2010年第19卷 同时我们将DE—NSGAⅡ与其他五种算法(NSGA一11,SPEA,PAES,PDEA,MODEA) 在这3个测试问 题上的收敛度指标r和多样性指标 进行了对比,结果如表1一表3所示,这些值是运行了20次得到的平 均值。从表l一表3中,_j『看到DE—NSGA II在所有测试问题中收敛和保持多样性方面都比较好,在ZDT3测 试中DE—NSGA II优于相比较的所有算法;ZDTI和ZDT2测试中,I)E—NSGA 11保持多样性的性能是最好 的,SPEA收敛的最好,DE—NSGA 1I优于NSGA—lI和PAES。在三组测试函数中,DE—NSGA 1在实现了多目 标优化的两个目标(收敛于真实Paleto前沿和解沿着前沿均匀分布),这说明DE算法与NSGA—lI相结合 的混合智能算法能有效解决多目标优化难题,在此方面有很广的应用空间。 4 结论 本文属于新颖的智能优化算法与多日标优化问题的交叉研究,我们设计了一种简单可靠的、基于DE 算法和NSGA—ii的自适应混合差分进化算法用来解决MOP问题。本文设计的DE—NSGA 1算法和其他多 目标优化进化算法不同之处在于综合了两种算法的优点,同时设汁了相应的自适应变异算子和选择操作 来改善混合算法的性能,标准的测酞函数测试以及与其它算法的对比分析结果表明DE—NSGA 1I算法在实 现多目标优化的两个目标(收敛于真实Pa reto前沿和解沿着前沿均匀分布)表现出良好的综合性能,并且 算法复杂度适中.在解决MOP方面有一一定的优势。末来,我们将利用DE—NSGA 1算法来解决实际企业管 理中的多目标优化问题,扩大其应用范围并进行针对性的改进。 参考文献: [1] 陈小庆,侯中喜.郭良民.罗文彩.基于NSGA—II的改进多目标遗传算法[J].计算机应用,2006,26(1O):2453—2456. [2] Kumar R,Izui K,Yoshinmra M,Nishiwaki S.Mnhi—objective hierarchical genetic algorithms for muhilevel redundancy alloea— tion optimization[J].Reliability Engineering&System Safety,2009,94(4):891—904. [3] 李中凯,谭建荣.冯毅雄,裘乐淼.基于强度Pareto进化的注塑机注射性能多目标优化[J].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2007, 13(11):2162—2l68. [4] Chang P C,Hsieb J C.Wang C Y.Adaptix e muhi—objective genetic algorithms for scheduling of drilling operation in printed circuit board industr) [J].Applied Soft c1)reputing.2007,7(3):800~806. [5]蔡龙飞.基于改进遗传算法的多目标问题的研充[J].计算机工程与科学,2008,30(3):75—77. [6]Knowles J,Corne D.The paret ̄)arch/,,ed evolution strategy:a new baseline algorithm for multiobjective optimization[A]. Danvers,M A.Proceedings of the Congress on Evolutionary Computation[C].NY:IEEE Press,1999.98—105. f 7]Shi C,Yan z Y,Lfi K V.Shi z Z,Wang B.A dominance tree and its application in evolutionary multi—objective optimization [J].Information Sciences,2009,179(20):3540—3560. [8]童晶,赵明旺.高效求解Pareto最优前沿的多目标进化算法[J].计算机仿真,2009,26(6):216—219. [9]Xae F,Sanderson A C,Graves R J.Pareto—based muhi—objective differential evolution[A].Sarker R,Reynolds R,Abbass H A.Proceedings ot the 2003 Congress¨n olutionary Computation[C].NY:IEEE Press,2003.862—869. [J0]Qian W Y.Li A J.Adaptive difereotial olulinn algorithm for muhiobjective optimization problems[J].Applied Mathemat— ics&GumplHalion,2003,201(1—2):43l一440. [J1]Slorn R,Price K.Diferential evoluti ̄}fl:a simple and efficieI1t heLtristle fo global optimization over continuous spaces[J]. Journal of Global Optimizatiou.1997.11(4):341—359. 【l 2]Salman A,Engelbrecht A.P,Omran M G H.Empirical analysis of self—adaptive differential evolution【J3.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 2007.1 83(2):785—804. [13]Abbass H A.The sell"一adaptive Pareto differential evolution algorithm[A].Yao X.Proceedings of the Congress on Evolution— ary Computation[C].NY:IEEE Press,2002.83l一836. [14] 孟红云,张小华.刘三阳.用于约束多目标优化问题的双群体差分进化算法[J].计算机学报,2008,31(2):228—235. [15] Deb K.Multi’objective genetic optimization:problem difficulties and construction of test problems[J].Evolutionary Compu— ration,1999.7(3):205—230.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