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学位复习
1、经济犯罪:指行为人在市场经济的运行过程中,利用法律所许可的经济自由,违反国家经济法规,严重侵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依照《刑法》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
2、经济犯罪侦查 :指经济犯罪侦查机关在刑事诉讼过程中,为了查明经济犯罪事实、收集证据,发现和查获犯罪嫌疑人,依法进行的专门调查工作和有关强制性措施。
3、初查(立案审查):是经侦部门对接受或发现的经济犯罪线索、证据材料或犯罪嫌疑人所进行的书面审查和调查核实。
4、查询冻结概念及其程序:
概念:侦查人员根据侦查(调查)的需要,依据有关规定,向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邮电部门调查询问犯罪嫌疑人存款、汇款情况的一种查证方法。并通知上述机构、部门停止支付的存款、汇款的专门措施。
——程序:1)查询、冻结存款、汇款的审批:制作《呈请查询(冻结/解除冻结)存款、汇款报告书》,呈请县级以上机关负责人批准,制作《查询(冻结/解除冻结)存款、汇款通知书》 ;2)查询、冻结存款、汇款的执行 :出示工作证、 《查询(冻结/解除冻结)存款、汇款通知书》 并登记,银行行长或其他负责人签字,有关业务部门办理。
5、经济犯罪侦查工作有何特点:1、侦查对象的特殊性;2、侦查行动的易受干扰性;3、侦查活动的广泛性;4、侦查途径的特殊性;5、侦查管辖的多样性
6、经济犯罪侦查的具体任务:1)查明经济犯罪事实;2)收集证实经济犯罪活动证
据;3)缉获经济犯罪嫌疑人;4)追缴赃款赃物挽回损失;5)防范控制经济犯罪
7、如何发现经济犯罪案件的证据?:1\\利用经济指标的变化发现经济犯罪证据;2\\从民刑交叉部分的事实中寻找经济犯罪证据;3\\从商务操作流程中发现经济犯罪证据;4\\运用司法会计技术发现经济犯罪证据;5\\从资金流动的途径和用途入手查找;6\\从案件当事人或关系人处发现
8、简述经侦部门与经济管理部门的协调配合:1)建立联络员制度;2)建立案件移送制度;
3)建立信息交流制度;4)建立案件会商制度;5)联合开展专项斗争和联合行动;6)聘请上述部门专家做顾问,对疑难案件会诊
9、如何提高缉捕经济犯罪逃犯工作效率:
第九题:严格落实破案追逃责任制;实行责任和奖励挂钩机制;在经侦部门建立不同层次的统一,完整,规范,高效和切合实际的追逃协作体系;缉捕工作要实行突出重点,兼顾一般的原则
10、经济犯罪的特征:基本特征: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应受刑罚处罚性。一般特征:复杂性;多变性;隐蔽性;图利性。(还可从主观,客观,主观方面,客观方面答题)
11、经济犯罪案件立案审查期限规定:一般应在7日内决定是否立案;重大、复杂线索经县级以上机关负责人批准可延长至30日;特别重大、复杂线索经地(市)级以上机关负责人批准可延长至60日;行政执法机关移送的案件应在3日内审查决定是
否立案;上级指定管辖或书面通知立案的,应当在指定期限内立案侦查。
12、经济犯罪侦查的原则,特别是公证执法的原则。1.公正执法原则; 2.积极慎重原则; 3.协作配合原则; 4.讲究效益原则;5.打防结合原则;6.注重证据原则
(依法办案、公正执法是经侦工作的生命线,是同经济犯罪作斗争的基础,也是经侦人员首要遵守的基本准则。遵循公正执法的原则,要求经侦人员作到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经侦人员要在充分了解事实的基础上,依法准确认定案件的性质。二是坚决依照法定程序办案。三是坚持以国家利益为重、以大局为重的原则立场,并把它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四是经侦部门要建立制度规范,对经侦民警的执法权力给予约束,做到规范操作,自律与他律结合。经侦民警在工作中要克服几种倾向:一是克服心有余悸、不敢切实履行职责的倾向,二是要纠正过于自信,主观武断地随意干涉、插手经济纠纷,侵害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的做法。三是克服经侦办案中以罚代刑、降格处理的现象。)
13、经济犯罪案件类别: 1.按犯罪对象和犯罪领域不同的分类(金融;税收)
2.按犯罪行为分类:造假、售假式;逃避监管式;欺瞒诈骗式;利用职务式;侵犯权益式;擅自作为式。
14、经济犯罪案件立案条件,案件管辖规定:条件:1、有经济犯罪事实存在;2、需要追究刑事责任; 3、属于管辖范围内——规定:职能管辖;地域管辖;级别管辖(可能展开答题)
15、假冒伪劣商品犯罪案件哪些属于危险犯,哪些属于行为犯
危险犯:生产、销售不符合安全标准的食品罪;生产、销售不符合标准的医用器材罪
行为犯: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生产、销售假药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