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农问题的关键——农民的利益
农民问题是“三农问题”中的核心问题,农民收入低,增收难,城乡居民差距大等一系列农民权利得不到保障的问题是农民问题的根源。我查阅资料,很多观点都认为要全面抓三农问题,这无可厚非,但是作为三个链条中最重要的环节,我认为,农民的利益问题是三农问题的关键。
人是施动者,起着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农民问题解决不好,会使三农问题陷入恶性循环,从而影响全国的民生。
在当今经济快速发展的大环境下,农村劳动力人口大量流向城市,导致农村人丁稀少。在地理中的人口迁移类型中,也属由乡村到城市的迁移为主要迁移。归根结底,人们是为了寻求更高的经济收益。农民的地位,经济得不到满足,自然会另谋他路,农民的数量只能是越来越少。
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统计公报,2008年中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800元,农村人均纯收入4700元,二者比例为3.33:1(2006年为3.28:1);而1985年城镇居民人均工资690元,农村人均纯收入397元,二者差距为1.74:1,20年时间城乡收入差距扩大了85%。由此可见,农民的收入虽然在增加,但是与城镇相比,差距却在扩大,出现严重的差距。农民社会政治权益涉及农民的公平待遇问题。由于历史上形成的城乡分割,农民在很多方面的权益都是不平等的。改革开放以来,由于的偏向使城镇和乡村的发展差异使悬殊差距扩大。沿海的城市迅猛发展,在城市的发展过程中,亦同时加剧了土地兼并问题,一些失去工作或土地的农民转化成流动人口到城镇谋生,从而将问题亦带到城镇。在恶性循环下,三农问题不断扩大成为全国性的社会现象。
就在报刊,电视,杂志上,我们也常常能读到山里的农村孩子想法设法走出去,避免落入同父辈一样,成为农民的命运,认为只有去大城市,走出去,不当农民,不种菜才算是“出人头地”。新闻联播中的新闻,经常能看到农民欣喜的收割庄稼,高兴的说出自己并不高的年收入。那可怜的熟悉根本没法和城镇相比,无怪乎有成千上万的农民工来到城市打工。这样的无可奈何现实一直是三农问题的核心。
农民不种地,它的影响是广泛而深刻的。 1,影响社会稳定
乡镇党政内设机构很多,一部分机关背上了沉重的债务,入不敷出,而这种财政状况正是农村滥收费的根源之一。另外农村的基尼系数增幅过快,也远远大于城市的增幅。能否在2010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关键是看“三农”问题能否得到很好解决。 “三农”问题不解决,长期来看,不利于社会稳定;从短期来看,不利于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
2. 劳动力过剩;就业压力大
据测算,中国的土地最多只需要1亿农业劳动力,而目前农村总计有劳动力约5.5亿,以吸收1.2亿计,依旧有近3亿剩余劳动力。以目前的人口增长速度和提供的劳动机会,至少在四十年后,中国还依然面临着的劳动力严重过剩的问题。众多的劳动力农村无法消化,只能向城镇转移,如何解决3亿人口的就业问题,成为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巨大困难。 对于三农问题的解决,专家学者众说纷纭,就我以为,三农问题的影响是由农民问题引起的,三农问题归根结底就是农民的问题,农民的利益解决好了,三农问题也必将得到好的解决。
农民的利益问题主要包括几个方面:投入,收入,生活。 地理课上学过,农业是有投入和产出的,我们如今还无法完全照搬学习外国,诸如西欧,美国等国的大规模农庄,是因为那样的投入实在太大,农民希望减少投入资金,但是客观要
求相反,所以,的在我国对农业起着重要的引导作用。曾经指出要推进农业结构调整。深化粮棉流通改革。进行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增加对农业和农村的投入。加强农村扶贫开发。引导农村劳动力合理有序流动等大面的方向,但是最关键的还应该是减税,减轻了农民的负担。不仅如此,还应该有资金的扶持和奖励,这样才是从根本上减轻了农民自身对农作物的投入,而使他们的收益变多。
增加农民收入,其实就是加大投资。我赞同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提出的四点:一是良种基地的建设;二是农田水利的投入;三是农业科技成果的推广;四是对农民的技术培养。其次是要发展优势产业,如蔬菜、水果、花卉、茶叶、中药材、养殖等。各地可以积极推行“公司+农户”的模式,农民按订单安心生产,公司负责销售。 以上提出的一系列措施,都是从农民的利益出发,不是空洞的白话,而是实实在在的办法,把农民的收入和经济利益放在第一位,用科学的方法来实现增收,并且有保障,也促进了社会的安定。
第三是从生活的方面,曾经提出了“城镇化”的方案。国家信息中心经济发展部副主任徐宏源认为要解决“三农”问题,最根本的出路在于城镇化,创造有效的就业岗位,把劳动力转移到制造业和服务业上,最关键就是要提高制造业的效益。但是在城镇化的过程中,又往往会出现一些问题,表面的显现只能是治标不治本,真正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才是真正的城镇化,否则一纸城市户口,不会起到任何作用。因为农村人口的国民待遇相对城市居民而言,有很大不同。农民在政治权利和经济待遇上也有所不同,另外在义务教育的权利、社会保险、医疗等一系列权利的落实上也有待完善。所以,生活方面是一个漫长而艰巨的工程,不是靠几项工程,几个就能改变的,而是真的要从方方面面去抓,全面提高农村人口的生活水平以及文化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