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汽车网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北方的河》之黄河的意象

《北方的河》之黄河的意象

来源:百家汽车网
《北⽅的河》之黄河的意象

《北⽅的河》之黄河的意象

《北⽅的河》讲述了⼀个⼤学毕业⽣报考⼈⽂地理研究⽣的过程,写了他对北⽅⼏条⼤河的考察、追忆和神往,还写了他与⼀位⼥摄影记者的爱情。⼩说对北⽅的⼏条⼤河的描述,实际上是⼈⽣精神历程的探索。⼩说实际上是作者青年时期⾃传式的⼼灵史。本⽂节选于《北⽅的河》的开⾸部分,写“他”在绥德汽车站乘车,沿⽆定河⾕进⼊黄河,并最终游过黄河的⼀段故事。我们可以看到,⼩说的故事情节很简单,散⽂化的笔触更注重⼈物情感历程的再现。

这篇后来成为张承志代表作的中篇⼩说,集中体现了张承志的写作风格。浓郁的理想主义⾊彩,诗化的语⾔,意识流,饱满深沉的情绪。张承志的后期作品,尤其是《⼼灵史》,因为虔诚的信仰,充满强烈的宗教情怀,⼀些情绪和观点引发⽂坛巨⼤的争议。这⾃然和他的个性与成长的时代背景有关,是个⾮常复杂的问题。他的早期作品,⽆论是《⿊骏马》还是《北⽅的河》,没有明显的皈依后的宗教情怀的流露,但有着极其接近宗教⽓质的对⼼灵的深刻追问剖析,对⼈性的虔诚探索和深度触摸。

张承志是最著名的红卫兵,因为红卫兵这个概念就起源于张承志。⽂⾰初期,张承志坚定地⽀持⽑泽东发起的旨在反官僚反的⽂化⾰命。张承志后来甚⾄说:“我尚未发现有谁⽐我对红卫兵的造反含义更肯定,也没有谁⽐我对阶级更敌对。”但是⽂化⼤⾰命的后期的发展,显然超出了他的理解范围。他是个⾰命理想主义者,但不是个暴徒。他后来说:“我是个红卫兵,但我没打过⼈。”

《北⽅的河》中的“他”,正是在⽂⾰后理想主义的激情受阻,⽬睹⽂⾰暴⾏良⼼受到巨⼤刺激,⼼灵苦闷寻找出路的年轻⼈。⽂中的他,⾛相同的路线,第⼀次徒步,第⼆次和他所喜爱的⼈民挤牌卡车,从绥德沿⽆定河⾕来到黄河岸边,两次都游泳度过黄河。《北⽅的河》写他第⼆次游过黄河的经历,并在意识流的写作⼿法⾥,追忆了第⼀次的经历。这种纪实性的叙述,充满了隐喻和象征。黄河是象征,两次游过黄河是象征。黄河的雄浑宽⼴壮美,象征着⽗亲般的包容;它泥沙俱下的浑浊和永不停息的奔腾正是民族的历史和精神内涵;它“疯狂地搂着他飞跑”,正如个⼈在历史潮流中渺⼩的现实;它对渺⼩个体的接纳,也是个体在融⼊历史寻求⾃我价值实现的体现。第⼀次⽆知⽆畏地游过黄河,⼀如⽂⾰初期满怀激情投⼊⾰命造反运动;第⼆次游过黄河,则似乎是沉重的负罪感的⼀次洗礼,给和⾝体⼀样变得沉重的⼼灵以黄河⼀样前⾏的勇⽓和动⼒。黄河,带个了⼀位受挫后的理想主义者舔舐伤⼝继续满怀激情前⾏的勇⽓。北⽅的河,为什么是北⽅的河?张承志在黄河感受到的⼒量,似乎也是黄河注⼊在我们这个国家民族的精神原动⼒。

张承志澎湃的情绪和黄河是相称的。他在⼈⽣道路上的追逐探索,对国家民族的思考,不似后来他带来巨⼤争议后⼀些⼈⽚⾯肤浅的评判。如果有谁从⽆定河的⼊河⼝河底,看看那条汹涌澎湃的黄河,他⼤概⽆法想象从那⾥游过黄河的⼈,有着怎样的勇⽓?

复旦⼤学中⽂系教授陈思和在《中国当代⽂学史教程》中说:在《北⽅的河》中,主⼈公“他”的⼼灵中充满了躁动和震颤,他以现代⼈的信念向世界发出⽣命⾃由前⾏的呐喊,在象征着民族⽂化传统的⼤河的奔涌中获得⼒量,⽽⼤河在他那⼀往⽆前的精神追求的映衬下,也体现出了更加深厚⼴阔的内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