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科学学科备课 第 四单元 总课时数:4 备课时间:2020、10、28 课题 水的三种状态 课型 新授 一、教材内容分析 《水的三种状态》是青岛版小学科学(六三学制)四年级上册《水的三态变化》单元的第四课时。本节课从学生制作冰开始,引导学生观察到当温度降低到0℃时,水会结冰,并能知道水结冰时体积会膨胀;通过观察知道冰、水、水蒸气虽然状态不同,但都是同一种物质。 二、教学目标(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 科学概念目标: 1.知道冰、水、水蒸气在形状和体积等方面的区别。 2.观察并描述一般情况下,当温度降低到0 ℃时,水会结冰。 3.知道水结冰时体积会膨胀;知道冰、水、水蒸气虽然状态不同,但都是同一种物质。科学探究目标: 1.指导学生能从具体现象与事物的观察、比较中,提出可探究的科学问题。 2.在教师引导下,能正确讲述自己的探究过程与结论,能倾听别人的意见,并与之交流。 情感态度价值观: 1.能接纳他人的观点,完善自己的探究。 2.能分工协作,进行多人合作的探究学习。 3.乐于为完成探究活动,分享彼此的想法和力量。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1.养成节约用水的习惯。 2.了解人们是如何利用水的三态变化服务生活的。 三、教学重难点分析 指导学生做好水结冰的实验,亲自测得水结冰时的温度,观察到水结冰时体积膨胀的现象。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汇报、讨论、实验、交流 学生准备: 1.上课的前一天在家里制作冰,方法是:准备一杯水,在水位处做好标记,放入冰箱冷冻,过一段时间取出来观察。 教学准备 2. 准备实验中需要用到的主要材料:小铁桶、冰块、塑料杯、食盐等; 教师准备:课件,实验记录表。温度计、铁架台等。 课时安排 1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出示冰山、水、下雨、下雪等场景图,提问:你在图中看到了哪些现象?观察到了哪些变化? 2.教师总结,导入课题。 二、活动过程 (一)探究水在什么条件下结冰,水结冰时有什么变化。 1. 出示放置冰箱前和放置冰箱后的杯子图片,提问:水放入冰箱之前和放入冰箱之后有什么区别?初步认识水和冰的区别。通过水结冰之后变得更多了,认识到体积发生了变化。 2. 猜想:先来猜一猜水结冰需要什么条件?让学生充分猜想并说一说这样猜的理由,让学生学会合理假设。 3.设计实验方案验证猜想。 (1)学生自由设计实验方案,汇报交流。 (2)出示方法指导,完善实验方案。 (3)出示温馨小提示指导实验。 4.方案实施。 出示实验记录表,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验,填写实验记录授课时间 2020、10、31 二次备课 单。 5.汇报交流,师生共同小结: 出示结论:一般情况下,当温度降低到0℃时,水会结冰。水结冰时体积会膨胀。 (二)探究水在自然界中有几种状态,它们的形状和体积有什么区别。 1. 根据生活经验举例说一说水在自然界中有几种状态,它们的形状和体积有什么区别。(可以用课件出示图片也可以出示实物,让学生观察。) 2. 根据观察记录表讨论交流水、冰、水蒸气的形状、体积有什么区别。 3.归纳、总结,得出结论。 出示冰、水、水蒸气三者变化示意图。 (三)了解水的三态变化与我们生活的关系。 1.引导学生根据生活经验交流生活中利用水的三态变化做的事以及自然界中水的三态变化现象,交流这些变化与我们生活的关系。 2. 出示晒衣服、鱼冷冻保鲜、制取蒸馏水、水缸冻裂的图片等资料,分析、归纳,交流水的这些变化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从而意识到水的三态变化对人类既有有利的一面,也有不利的一面。 三、课后拓展 出示活动指向:这节课我们知道了冰、水、水蒸气是水的三种状态,雪是水的哪种状态呢?课下请同学们继续探究。 课堂检测与反馈 板书设计 水:冰 水 水蒸气(相互转化)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