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市政道路路基施工质量及控制要点
【摘要】本文简要阐述了市政道路路基施工质量要求及控制要点,并分析了施工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出了相应控制方法。 【关键词】市政道路;路基;施工质量;控制要点
市政道路路基施工土石方工程量大,与天然气、热力、排水、自来水、通信等地下管线参差交错,并受水文、地貌、地质、气象等影响。要想让路基坚固而稳定,须精心施工,严控质量。 一、路基施工质量要求
为防止路基发生整体失稳,造成不合格的变形或破坏,须因地制宜采取措施保障路基整体结构稳定性。为保证路基在外力作用下不产生超容许变形,路基须有足够强度。路基及基下承地基,在自重和车辆荷载下会变形,如果地基软弱填土过分疏松或潮湿,产生深陷或固结、不均匀变形,导致路面出现过量变形和应力增大,路面过早破坏,影响汽车行驶。 二、路基施工质量控制 1、压实度控制 2.1.1 强度控制
压实度反映路基每一层密实状态,弯沉值反应路基上部整体强度,只有两者均符合要求,路基整体强度、稳定性和耐久性才符合要求。
2.1.2 保证土最佳含水量
在最佳含水量压实才能保证土达到最大密度,所以,压实时,须
随时控制土含水量。如果含水量过大,及时把填料晾晒、翻松或均匀掺入同类干土;如果含水量较低,可用分层洒水确保施工时回填土最佳含水量。施工须连续作业,减少暴晒、雨淋,防止土壤中含水量发生较大变化。 2.1.3 合理选用压实机具
土层填土厚不超过30cm,分层铺筑压实施工中尽可能采用重型压实机具。同类土采用轻型压实所得最大干密度较采用重型压实得最大干密度小,而最佳含水量又较采用重型压实机具的大。现普遍采用重型压实压实机械如12t振动压路机,每层压实厚不超30cm,而吨位更大的羊角碾,其压实功可增加,而其所达压度可进一步提高。同时,由于压实功增加,施工时土含水量可降低。土基密度提高,含水量降低,提高路基回弹模量。 2、严格施工程序
按规定做好组织、物质、技术及现场四方面准备:天然气、热力、城市排水、自来水、通信等地下管线常与路基施工交叉,施工人员应严格按施工组织设计和监理指令,按先地上后地上、先深后浅原则,进行路基土石方施工。程序为:路床基底处理—选择填料—确定路基填挖方式—路基压实。 三、质量控制关键程序 1、施工测量 3.1.1 操作要点
①熟悉图纸,复测后检查与设计是否有误;
②为满足施工期间引用需要,在中线复测中增设临时水准基点标高和加桩的地面标高;
③在每道工序施工测量放线时,测量误差要满足规范要求,保证纵横断面定位精度,使施工路基及构造物的定位及几何尺寸满足设计质量要求;
④注意道路下面覆盖的管网路线,以免在施工中造成损失。 3.1.2 具体测量控制方法
①恢复道路设计中线,对道路中线各点进行复测,确认无误后进入施工测量;
②钉线外边桩,由道路中心线测出道路宽度,在路侧边线外 0.5m-1.0m为间距钉边桩;
③测出道路中线标高,标于边桩上,以供施工。 2、路基土方施工
3.2.1 填方路基的施工质量控制要点
①分层填筑,满足上一层压实要求后,再填压下一层,压实前必须对含水量进行测定,含水量符合要求后再碾压,避免返工浪费; ②干密度实验标准要准确,对不同的土质要分别标定干密度,不可以用同一个干密度去评定不同土质的压实度;
③分段施工,纵向搭接两段交接处不在同一时间填筑,先填地段应按 1: 1 坡分层留台阶,若两个地段同时填,则应分层相互交叠衔接,搭接长度不得小于 2m,否则路基会出现不均匀沉陷,影响路面平整度。当路基稳定受到地下水影响时,应在路堤底部填以
水稳性优良、不易风化的砂石材料或用无机结合料(石灰水泥等固化材料)进行加固处理,使基底形成水稳性好的20cm~30cm 的稳定层。
3.2.2 填方路基的施工质量控制方法
①路基填土不得使用腐殖土、生活垃圾、淤泥、冻土块或盐渍土;填土内不得含有草、树根等杂物,粒径超过 10cm 的土块应打碎。 ②排除原地面积水,清除处理树根、杂草、淤泥坟墓、洞穴等,分层填实至原基面标高。
③填方段内应事先找平,当地面坡度陡于 1:5 时,需修成台阶形式,每层台阶高度不大于30cm,宽不小于1cm。
④碾压前检查铺筑土层的宽度与厚度,合格后即可碾压,压路机不小于12t级,碾压自路基两边向中心进行,直至表面无明显轮迹为止。
⑤过街雨水支管沟槽及检查井周围应用石灰土或石灰粉煤灰砂砾填实。
3.2.3 松铺厚度的控制
松铺厚度与土质类别、压实机具功能、碾压遍数等有关,根据实际,保证路床顶面层最小松铺厚不小于8cm。 3.2.4 控制路堤几何尺寸和坡度
路堤填土宽度每侧应比设计宽度宽出 30cm,压实宽度不得小于设计宽度;压实合格后,最后削坡不得缺坡。 3.2.5 压实方法
压路机碾压本着“先松后重、先静后振、先低后高、先慢后快、轮迹重叠”原则,先边后中,形成路拱;先轻后重,适应逐渐增长的土基强度;先慢后快,以免松土被机械推动。在碾压前,先整平,由路中线向路堤两边整成 2%~4%的横坡。在弯道部分碾压时,由低的一侧边缘向高的一侧边缘碾压,形成单向超高横坡。前后两次轮迹需重叠12cm~20cm,注意控制压实均匀,以免造成不均匀深陷。 四、构筑物回填施工及处理质量控制
①在城市排水、热力、自来水、天然气、通信等地下管线基本填筑完后,分段分层进行回填压实,涵管两侧应对称均匀回填,两侧填土高差在30cm及其以下;填土应自涵管两端起均匀分层填筑,每层填土虚铺厚不大于25cm;涵顶填土厚达到50cm以上时,才能用压路机械碾压;涵顶填土松铺厚小于 50cm~100cm 时,不得用重型车辆或施工机械,靠近构造物 100cm 内不得有大型机械行驶或作业。
②原有地下人防、墓穴等构筑物,须在路基施工前,详细调查,做出专项施工方案。近年来,一些施工单位、监理对管沟回填土不够重视,引发道路塌陷断裂。很多城市道路,污雨水检查井周围,路面1-2 年就出现深陷,主要是因为检查井四周回填时,未按设计要求施工。所以,地下构筑物施工及处理质量控制非常重要,既可能影响道路正常使用,又可能会造成重大交通事故,造成无法挽回损失。
五、施工易现问题及处理
①严控不合格土填入路基。严禁将腐殖土、种植土、淤泥冻土及强膨胀土等劣质土直接用于填筑路基,砾类土应优先作路床填料,土质较差细粒土可填路基最底部。
②保证达到压实标准。如果施工方法不对,路基压实度不达标,会让路面产生病害。所以,不同土质不能混填,对不同土质进行击实试验,获得相关技术参数。施工中,严格控制回填土含水量,控制在正负2%范围内;经常检验纵横坡度,保证每层土厚度和压实度均匀。
③软土区域及季节性冻土城市,要注意路基土质处理,保证路基稳定性。水塘、水田路基,季节性处于过湿状态,导致路基深陷,出现路面病害,采用排水疏干、换填水稳性好的土、抛石挤淤等;对易现季节性冻土城市,减少和防止道路地表水或地下水在冻结前或冻结中,渗入到路基顶部;施工中可及时排除地面积水、增加路基总高度,回填土可选不易发生冻胀结构材料,如砂砾土及一定配比多孔矿渣灰土等。 六、结论
市政道路路基施工难度不大,但施工场地狭小、交通流量大、工艺复杂,所以,施工中会碰到各样困难和制约环境。执行技术标准,加强施工管理,强化质量意识,切实提高路基路面耐久性。 参考文献:
[1]张海龙.市政道路工程路基施工质量控制要点[j].交通世界(建养.机械).20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