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影响压力的作用效果的因素
探究“压力作用效果”的实验如甲、乙、丙所示.
(1)甲、乙、丙实验中,根据 来比较压力的作用效果,方法是 ; (2)通过甲、乙能够得到结论是 ; (3)由乙、丙能够得到结论是 ; (4)若将该小桌和砝码放在如图丁所示的木板上,比较图丙中海绵受到压强p丙和图丁中木板受到的压强p丁的大小关系为p丙 p丁(选填“>”“<”或“=”).错误!
实验时如果没有海绵,还可以选择 ;本实验应用主要科学方法是 . 通过比较丙、丁两组实验,发现海绵和木板的形变量不同,由此得出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物体的材料有关.这个结论正确吗? ,原因是 .
小华同学实验时将物体B沿竖直方向切成大小不同的两块,如图戍所示.他发现它们对泡沫的压力作用效果相同,由此他得出的结论是:压力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无关.你认为他在探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是 .
(5)物理学中为了表示压力的作用效果引入了 .. (6)画出丁图中木板的上表面受到压力的示意图
研究液体内部的压强
1.如图甲所示“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的实验过程图:
戍
(1)该实验装置的名称是 。在研究此实验中,用到了 法和 法。 (2) 为了顺利地完成该实验,除了图中画出的各种器材外,还需要用到_____________。 (3)该实验装置中的“U”形管是否是一个连通器? (选填“是”或“不是”) (4)实验前,应调整U型管压强计,静止时使左右两边玻璃管中的液面 。
(5)当压强计的金属盒在空气中时,U形管两边的液面应当相平,而小明同学却观察到如图戊所示的情景. 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U形管左支管液面上方的气压______大气压(填“大于”、“小于”或“等于”);调节的方法是 :
A.从U型管内向外倒出适量水; B.拆除软管重新安装; C.向U型管内加适量水; (6)在乙图中“U”型管两管液面的高度稳定后,右管中的液体受力 平衡(是否)? (7)使用前应检查装置是否漏气,如图乙所示,当用手指按压(不论轻压还是重压)橡皮膜时,发现U形管两边液面的高度几乎不变,则说明装置________(选填“漏气”或“不漏气”)。 (8)此类压强计是通过U形管中 来反应被测压强大小的,图乙中U形管左右两侧水面的高度差 h=5cm,则橡皮管内气体的压强与大气
1
压之差约为 Pa(ρ水=1.0×10kg/m) (9)由甲图中实验步骤①②③④⑤可得到:
A.观察①②③可以看出:液体内部同一深度处 ,这是因为液体具有 。 B.观察③④可以得出:同种液体 。 C.观察③⑤可以得出:同一深度 。 (10)小美在进一步“探究液体内部压强与深度关系”时,得到如图2所示的图象,则该液体中1m深处的压强为 _______ kPa.
(11)学习了液体压强的特点后,小明用刻度尺、两端开口的玻璃管、橡皮膜和水等器材测盐水的密度,操作步骤如下:
①将玻璃管的一端扎上橡皮膜并倒入水,出现图甲所示的现象,说明水对 有压强.
②用刻度尺测出玻璃管中水柱的高度为h1(如图甲所示).
③将玻璃管缓慢插入装有盐水的烧杯中,直到橡皮膜表面与水平面相平,测出管底到盐水液面的高度为h2(如图乙所示).
a. 当管内液柱深度等于h1时,橡皮膜平整,说明水对橡皮膜向上的压力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管内液柱对橡皮膜向下的压力,若玻璃管的横截面积为S、管内液体的密度为ρ,则烧杯里盐水对橡皮膜的压力F= ,在此时管内液体产生的压强p= 。
b. 用小明测得的物理量推导出盐水密度的表达式为ρ盐水= _____ (水的密度用ρ水表示).分析实验过程,小明测得的盐水密度值比真实值偏 ____,这主要是操作中第 步造成的。
C.小明自制了一个简易压强计,如右图所示,把简易压强计浸入水中,橡皮膜将 (“上凹”或“下凸”),增加简易压强计在水中的深度,细玻璃管中液柱会 (“上升”或“下降”)。
33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