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汽车网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当代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解的调查报告

当代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解的调查报告

来源:百家汽车网
当代大学生的

马克思主义观

调 查 报 告

国际法学院2010级1班吴国庆 时间:2011年10月31日

学号:2010121110

调查问卷

1.您对马克思主义的学习是否感兴趣? A很感兴趣 13% B一般 50%

C不感兴趣 37%

2.您看过有关马克思主义的著作吗? A看过,有感悟 7% B看过,看不懂 13% C想读,不知读什么 55% D不想读,没兴趣 25%

3.您最先通过什么途径接触马克思主义的? A老师授课 67% B受同学影响 7% C看相关书籍 6% D参加有关活动 13% E报刊杂志 5% F受家庭影响 2%

4.您学马克思主义的动力是什么? A个人兴趣 16% B为修学分 65%

C学习对实践有所帮助 4% D其他 15%

5.您认为学习马克思主义方面的知识有多大难度? A很难 52%

B难度一般 35% C很简单 13%

6.您对马克思主义方面的知识了解有多少? A很多 5% B一般 26% C很少 54%

D基本没有 15%

7.在学习马克思主义方面的知识后您对它的感觉是否有变化? A变成觉得很有意思 43% B变成觉得很没意思 7% C还是感觉很有意思 15% D还是感觉很没意思 35%

1

8.您感觉学习马克思主义对您有多大帮助? A很大帮助 13% B有一定的帮助 45% C很少的帮助 27% D基本没有 15%

9.您认为马克思主义的学习有没有必要? A很有必要 29% B有一定的必要 57% C完全没必要 14%

10.您感觉马克思主义在我国发展中的重要性? A很重要 30% B一般重要 59% C不重要 11%

11.您认为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哪一种制度更好? A资本主义16% B社会主义57% C无所谓27%

11.您认为主义能够实现嘛? A一定17% B可能55% C不可能28%

12.你认为马克思基本概论的知识是关于哲学还是政治? A哲学55% B政治23% C都有22%

2

当代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观

十月给中国带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党从成立之日起就将马克思列宁主义确立为自己的指导思想,并且在长期的奋斗中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产生了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但是面对迅速的经济发展、越来越快的生活方式,当代大学生真正的理解了马克思主义吗?当代大学生是怎样看待马克思主义的?

从调查问卷的数据看来:1.当代大学生大多是通过老师教学,为了学分才接触马克思主义的;对于马克思主义没有正确的观念。2.当代大学生大多认为马克思主义枯燥乏味,不易理解。3.当代大学生有少数对于马克思主义中的主义持怀疑态度,认为马克思主义中的一些观点是不切实际的。

然而当代大学生是祖国和民族的希望,是祖国发展的催化剂。所以当代大学生必须树立一个正确的马克思主义观,坚持指导实践,加强创新能力的培养,树立远大的崇高理想。我们大学生是最有活力的群体,大学生参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需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所以,马克思主义的普及是迫在眉睫的事,当代大学生应该更好的学习理解马克思主义!

从初中到现在的大学,我们一直都在学习马克思主义。但是我们又有几个是真正的理解了马克思主义,真正的用心在学习马克思主义。对于马克思主义,应该先明确什么是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是关于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全人类彻底的学说,它由一系列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主要有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大部分,是马克思、恩格斯在批判地继承和吸收人类关于自然科学、思维科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的基础上于19世纪40年代创立的,并在实践中不断地丰富、发展和完善的无产阶级的思想体系,它是一个完整的整体。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锐利思想武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阐明了剩余价值学说,揭开了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本质及其产生、发展和灭亡的客观规律,阐述了无产阶级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的地位和历史使命,为无产阶级提供了理论依据。科学社会主义以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政治经济学为理论基础,阐明了无产阶级运动的条件和发展规律,指出了无产阶级彻底的正确道路,即坚持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推翻资产阶级统治,用无产阶级专政代替资产阶级专政,建立消灭剥削、“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的社会主义社会,并最终实现“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的主义社会,这是直接指导无产阶级斗争的理论武器。马克思主义的这三个组成部分,在马克思主义学说中是统一的、相互联系和密不可分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主义全部学说的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运用与证明,科学社会主义既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政治经济学的运用,又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政治经济学的落脚点。这三个组成部分共同构成了马克思主义完整的科学体系,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科学的世界观。

然而,我们只是从表面上记住了这些而已,并没有真正的理解马克思主义。我们90后是受外来文化侵袭最为突出的一代,我们中的有一部分怀疑过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可行性。的确,改革开放几十年来中国变化是很大,人民也富裕了。但是现在的中国是一种畸形的发展,巨大的差距是我们实现迈向社

3

会主义的巨大阻碍。先富带动后富的思想并没有错,而错在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却忽视了国民的素质教育。人们不懂得马克思主义,人们就像上个世纪万恶的资本主义压榨者一样压迫最底层的人民。改革开放的第一代可以说是“失败”的,所以要实现社会主义必然要更好的宣扬马克思主义。当代大学生更应该具有一个正确的马克思主义观!

面对迅速发展的全球经济,越来越快的生活方式,中国依旧在不断的前进发展。但是,随着人们自我意识的提高,知识的普及,人们越来越有自己的思想,更加懂得了对事物的思考,所以,人们有的便开始不相信马克思主义,甚至觉得马克思主义不再适应时代的发展。然而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的科学,它揭示了人类社会的一般规律和发展趋势,反映了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要求,提出了关于未来社会的美好理想,为我们指明了奋斗方向。在当今复杂的社会环境中,我们更易受到各种各样的因素影响我们的价值观。所以我们必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才能不迷失自我。

大学生是一个非常特殊的群体,大学时代也是一段美好的时光。在这段黄金岁月里,大学生会有一些关键的变化。大学时代是大学生价值观形成的修正以致成为一个人的信仰的阶段;这个时段承载了大学生太多的内容,它这被称为是具有潜力的时光,无论从好坏、真假、善恶等方面来说。

大学生对我们国家特别是我们发展中国家的作用自不待言,大学行能否健康成长关系我国的前途和命运。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发展的关键时期,而大学生就是关键时期的建设者。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恩格斯、马克思适应时代发展和实践的要求,在批判地继承和改造以往哲学优秀成果的基础上创立的,其唯物辩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奠定了整个马克思主义的大厦,为我们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精神的升华。

在大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学生本身就是构成自我坚实基础的一种约束力和信仰,而马克思主义哲学正是这样的一种约束力和信仰。

坦率的说,高校普遍开设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课,被为数不少的学生,仅仅看作是党和赋予他们的政治使命,而与自己的成人成才无关,甚至当作专业学习的累赘。这种认识是错误的。其实,大学生只要真正学好了马克思主义,就必定有益于自己的专业建树和全面成才。因此,应该自觉学好。马克思主义能够为大学生的专业学习和研究提供科学世界观指导有益于大学生的良好人格魅力。要想将来当专家,不仅要受世界观的支配,而且还要受作为专业人格化的人生观的支配和指导。并且马克思主义不仅是科学的世界观,也是科学的人生观,以它为思想武装十分有利于专家的德才兼备。大学生只有以这样的人生观作为自己的行为指导,并且又努力学好专业,将来才能成为受到国家和人民欢迎和重用的专家,否则很有可能成人民另眼看待的专家。还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知识品味和综合素质。就提高大学生的知识品味和综合素质而言,学好马克思主义也是有百利而无一害。

当代中国社会普遍强调学生的素质教育,大学生也不例外。究竟何为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是对学生多方面综合素养和技能的教育,包括政治素质、文化素质、专业素质、身心素质等等。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素质教育的必由之路,它渗透到各种素质的培养教育之中。

首先,马克思主义哲学强调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在此基础指导下,人们有了重大的科学发展。现代科学发展的一大趋势就是寻找不同学科之间的相关处,从而建立新学科,从事更深层次的研究与探索。

4

其次,马克思主义哲学还指出,事物之间存在着矛盾的对立与统一,这一点对于科学的发展也有很大的指导作用。

此外,马克思主义哲学重视实践,强调要透过现象抓住本质,实事求是。这对我们从事科研工作有着积极的意义。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其它原理对于指导科学的发展同样功不可没,限于篇幅,不再赘述。

由上可知,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培养大学生的专业素质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于青年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高文化素质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大学生素质教育的一种强大“软件”支持,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不可偏废。马克思在青年时曾经说过,没有哲学我就不能前进。现在,我们要说:“没有马克思主义哲学,我们就不能创新和提高!”

21世纪将是知识经济占主导地位的经济,创新是知识经济发展的强劲动力和灵魂,知识经济的发展实质是创新人才和创新教育的竞争。当前,世界各国为了在综合国力、科学技术等各方面争取优势,都纷纷把培养创新人才提到了高等教育的首要地位,培养和吸收创新人才已经成了各国21世纪综合国力竞争的焦点之一。为了落实科教兴国战略,迎接知识经济的挑战,我们高等学校必须更新教育思想和观念,努力进行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创新,以符合教育和经济发展对高等学校培养人才的需求。社会的发展其能动要素还是人的因素,而人的行为又是受思想、意识指导和支配的,所以要解决现实社会所面临的各种社会矛盾,首先是要从人的思维、观念入手。高等学校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是提高学生思想政治觉悟的基础环节,对于学生在校期间和走上工作岗位后的发展都将起着重要作用。它的基本功能是培养人们的科学世界观和方,以及科学的认识论,在培养人的思维能力并使之内化为人的创造能力方面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现时代矛盾的多样性尤其是知识经济的发展迫切要求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加快自身发展和改革的步伐,充分发挥其批判和前导性的功能,在意识形态方面为培养创新人才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要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造功能,以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同时也要改进哲学教育的理念、思路、导向、内容等方面的对策,以适应创新能力培养的要求,使高等学校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成为符合现代教学规律、培育创新人才的阵地,推动社会进步。

对当代中国大学生加强科学马克思主义观教育,帮助他们确立并坚持科学的马克思主义观,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首先,这是由当代大学生肩负的历史使命决定的。我国未来社会主义事业能否顺利健康地发展,与当代中国大学生能否确立并坚持科学的马克思主义观有直接的联系。其次,这是由目前大学生马克思主义观及其教育的状况决定的。长期以来,党和国家一直高度重视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工作。在科学马克思主义观教育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加强大学生科学的马克思主义观教育,帮助他们确立并坚持科学的马克思主义观,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从多方面作出努力。长期以来,党和国家一直高度重视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工作。在科学马克思主义观教育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现在,马克思主义已经成为一级学科。马克思主义一级学科建设为我们开展并加强马克思主义学特别是马克主义观的研究提供了良好的机遇。我们要抓住这个机遇,把马克思主义学特别是马克思主义观的研究真正开展起来,力求早出多出精品或力作,为加强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观教育提供学理上的支撑。

5

理想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具有现实可能性的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

第一,理想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一定社会生产方式的产物。 第二,理想是人类特有的对自己生命活动的规划。 第三,理想是以客观现实发展的可能性来展示明天的现实,是真善美的有机统一。

理想是对未来的想象;是对未来的希望;更是人们向往、追求的目标。当代大学生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树立远大理想

当代中国的大学生,是祖国和民族的希望,是青年一代中的佼佼者,党和人民对青年一代给予殷切希望。曾经把青年人比做早晨点钟的太阳,说世界归根结底是属于青年的。在领导我国改革开放的过程中,也是寄希望于青年,希望青年成为“四有”新人。

同志在纪念中国主义青年团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马克思主义的政党只有赢得青年,才能赢得未来。中国党从诞生之日起,就同广大青年紧密联系。党的事业离不开青年,青年的成长更离不开党。我们党要赢得青年,就必须用先进的理论引导青年,用光辉的事业凝聚青年,用良好的作风吸引青年。”

在当代,引导青年的先进理论,是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凝聚青年的光辉事业,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吸引青年的良好作风,是“三个代表”所包含的同人民群众血肉相联的密切关系。

对青年寄予的殷切希望是一以贯之的。1998年同志在北京大学100周年校庆大会上,对大学生和全国各界青年提出四个统一:坚持学习科学文化与加强思想道德修养的统一;坚持学习书本知识与投身社会实践的统一;坚持实现自身价值与服务祖国人民的统一;坚持树立远大理想与进行艰苦奋斗的统一。

综合以上,可以看出马克思主义可以帮助我们成人成才、有助于我们的素质教育、可以提高我们的创新能力、有助于我们树立远大而崇高的理想!

当代青年大学生是祖国的建设者和人,加强当代中国大学生科学马克思主义观教育,帮助我们确立并坚持科学的马克思主义观,对我们的成才就业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当代大学生应坚持马克思主义科学发展观,坚持指导实践,加强创新能力的培养,树立远大而崇高的理想,为祖国的发展尽一份力。

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