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汽车网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我国重化工业的布局困境与优化策略探析

我国重化工业的布局困境与优化策略探析

来源:百家汽车网
设施建设跨上新台阶;三是积极开展汉中土地整理复垦,进一 步增加有效耕地面积;四是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科学规划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加强农村 电网改造、公路、饮用水安全工程、通讯、沼气建设,实施农村清 洁工程,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 5、加大培训力度,加快培养新型农民 农业现代化同样需要大批有文化、懂技术、素质高的人员, 但汉中农业目前面临后继乏人的危险。随着各地城镇化进程的 加快,大批农村青壮年选择进城务工经商,有些村干部也长期 在外打工,“村庄空心化、农业副业化、农民老龄化”问题逐步显 (内 蒙 雌 l鬯 貉 谥 糍 翟 精 现,农业劳动力素质呈结构性下降,有些地区甚至出现了农忙 季节农业用工难问题,农业面临后继乏人的危险。推进农业现 【摘要】新世纪以来,面对重化工业增长的巨大利益蛋糕, 各省市、各地区都把发展重化工业作为促进经济增长、推动产业 升级的重要手段。然而,对大量出现的工业项目如果不能进行科 代化,必须大批引进和造就各种专门人才,必须下大功夫培养 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 (1)大力开展农业技能培训。加快培养农业科技推广人才、 学的布局,就会造成严重的资源浪费、环境破坏以及一批批“工 业废墟”和“夕阳城市”出现。对此,本文提出了优化我国重化工 业布局的策略。 农民科技带头人、农产品营销人才、专业合作社带头人等适合 现代农业需要的各种专门人才。利用农民工与农村、农业的天 然联系,吸引大批农民工中的“能人”回到农业、农村,把资金、 先进的理念、技术带回家乡,大力发展优势特色产业,开展农业 产业化经营,使之成为新型农民的“种子”和推动农业经济发展 的重要力量。 【关键词】重化工业 产业布局 持续发展 一、当前我国重化工业的布局困境 1、布局市场化:产业结构同质。虽然进入工业化中期后,重 工业增长加快是国际范围的规律性现象。在大国类型中,这一增 长特征更为明显。但是由于缺乏统筹规划,隶属于不同行政区的 (2)积极发展各种适应现代农业需要的职业技术教育。强 化农业职业教育的社会公共性,加大对农业职业教育的公共财 政投入,提高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的质量。进一步完善家庭经济 困难学生农业职业教育资助,建立助学金动态调整机制, 同一经济区(如曹妃甸和滨海新区,内蒙古的“小三角”地区)出 现了严重的重化工业项目重复建设现象,结果导致产业结构同 保证每一名经济困难的学生都能够接受中等职业技术教育。 (3)加大对高等院校农林专业学生的资助力度,吸引更多 质,恶性竞争严重,部分产品产能过剩。区域内同类企业为了争 夺有限的原料和销售市场常常展开激烈的竞争,结果“稀土卖了 白菜价”,不仅企业的比较优势难以发挥,而且难以优化产业链, 制约了社会资源配置效率和企业竞争力的提升。 2、布局空心化:能矿产销分离。随着重化工业迅速发展,我 人报考农林专业,并鼓励学生毕业后到农村去发挥专长,施展 才能,实现抱负。 6、建立和完善农业保险体系 积极发展农业保险,按照引导、支持、市场运作、 国东部沿海和东北地区已经成为能源的净输入区,西部地区成 农民自愿的原则,建立和完善农业保险体系。扩大农业性 保险试点范围,现阶段要特别加强粮食、经济作物和养殖业保 险试点。各级财政对农户参加农业保险应给予保费补贴,完善 农业巨灾风险转移分摊机制,探索建立各级财政支持的农业再 保险体系。鼓励龙头企业、中介组织帮助和资助农户参加农业 保险。 (注:项目来源:陕西理工学院科研基金项目(slgky13—3)。) 为能源输出区,造成能源生产和能源消费的空间显著分离。以煤 炭和火电资源为例,我国总体分布情况是北多南少、西多东少, 而大型钢铁企业主要分布在华东、中南、东北地区,造成每年近 1.5万亿千瓦时的电力缺口。另一方面,“北煤南运、北油南运、西 电东输”的能源资源流向格局增加了运输压力,消耗或占用了大 量资源,提高了物流成本。2010年煤炭合同量为17亿吨,远超 铁路预留运力的9.06亿吨。随着我国煤炭供应重心西移,蒙、 宁、陕已成为我国煤炭主要增量省份,但较差的铁路运输现状在 短期内很难改善,运输压力不得不向公路扩散,形成壮观的“京 【参考文献】 藏高速大堵车”。煤炭和电力的长距离运输也提升了物流成本。 铁路运输发热量为3500大卡的煤炭,其单位运输成本为178元 [1]汉中市:汉中市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 公报 .2013. 左右,较煤炭坑口价高出2—3倍,如果再考虑运输过程中的损 耗,代价更大。大规模新建的铁路和公路等基础设施还会占用大 量的土地,对保障我国18亿亩耕地“红线”形成压力。 3、布局分散化:资源利用低效。我国能源矿产资源分布的重 要特点是共伴生矿多,主要集中在西部,而主要重化工企业在东 [2】陕西省:陕西省主体功能区规划【R].2013. [3]任保秋:陕南农业现代化路径选择研究U1.延安大学学报(社 会科学版),2009(8). [4】葛红心等:汉中有机农业发展现状及建议U】.陕西农业科学, 2011(3). 南沿海和东北地区,多种伴生矿物随着主要矿产品被分散运往 (责任编辑:张琼芳) 各地,产生两大后果:一是各种伴生矿不能得到综合利用,经济 4.4 《'3-代经济}2014年第13期 ■●●●■●■●■■■●■■●■●●●●■●●■●■●_ ■■■■■■■●■■■■■■_损失严重。以准格尔矿区煤炭及其伴生资源为例,该矿区煤炭 产量的1/3左右销往区内电厂做燃料,年排放高铝粉煤灰1180 万吨,历年积存量已超过5000万吨;2/3左右被外运到区外分 散掺烧,产生的粉煤灰作为工业固体废弃物排放,浪费近2000 万吨高铝粉煤灰、700多万吨氧化铝。同时,国家不仅每年要投 入大量的资金治理排放粉煤灰造成的环境污染,还要高价进口 铝土资源。按每吨氧化铝进口价格3000元计算,每年废弃高铝 粉煤灰造成的经济损失达360亿元左右。二是污染造成的损失 和治理成本居高不下。2009年我国污染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为 43354万元,较2001年增长了1 53%。2009年工业污染治理投资 442.6亿元,较2000年增长了89%。但是,由于排污分散,治理设 施分散,缺乏区域内统筹措施,治理效果并不明显。 4、布局沿海化:环境生态堪忧。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 所研究员陈耀认为,东部沿海地区重工业化趋势十分明显,规 模以上重化工业比重都超过了工业的50%。《十大产业调整与 振兴规划》进一步强化了这种趋势。沿海重化工基地大多处于 人口密集、经济较发达的地区,堆放重化工业的原材料、燃料、 辅助材料及伴生矿废弃物占用了大量土地,容易造成严重的土 壤、水源和大气污染,严重威胁着周边的海域、河流、耕地和生 态保护区的安全。2010年七千多化工桶被洪水冲进松花江事 件、南京“7・28”丙烯管道爆炸事故、福建紫金矿业污水渗漏事 件、2012年河北省胍车间爆炸事故等都在警告世人:重化 工原料或废料若管理不善就会成为“定时”。 二、重化工业的特点及其布局要求 1、资源、能源、水源“三源”依赖。资源是采掘工业发展和布 局的自然前提,水源是化学工业发展的约束条件。从我国各主 要行业投入产出系数表可知,电力热力、炼焦煤气、化工和建筑 材料等原材料行业对采掘工业的完全消耗系数分别是0.313、 0.827、0.287和0.323,金属制品、机械等制造业对采掘业的完全 消耗系数也分别达到0.392和0.198。我国重化工业能源消费总 量占全社会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高达64.71%,占全部工业能源 消耗的比重为90.3%。资源和能源是重化工业发展的重要物质 基础。 2、运输保障力和环境承载力“两力”依存。大部分重化工产 品体积大、质量重,还有的易燃易爆需要采取特殊的运输方式。 因此,运输距离、运输方式和运输成本等因素,不仅影响着生产 企业和需求企业的经济效益,而且影响着整个国家或地区的宏 CONTEMPORAR Y ECON a lCS —■●■_观资源配置效率。同时,较高的排放水平也决定了重化工业布 局必须充分考虑环境承载能力。以火电为例,全国平均每增加1 万千瓦火电装机,会增加粉煤灰排放量近万吨,需占地6亩左 右;由于粉煤灰含有约20%易于飘浮的空心微粒,风力4级就会 随风飞扬,沉降范围可达1o一15万平方公里,严重影响大气质 量,其中的重金属还会对土壤和水造成污染。因此,一个地区的 水环境、大气环境、生态环境和土地承载能力和对废弃物的吸 附和自然净化能力是产业布局必须考虑的基础性因素。 3、资本技术和劳动力需求“两高一低”。重化工业在建设阶 段以大项目为主,投入规模以几十亿上百亿计;在产业发展过 程中,从项目建设、生产设备、工艺设计到企业管理都需要以现 代科技为后盾,企业技术领先水平直接决定着企业的生产效率 和竞争能力。高资本、高技术的特点决定了重化工业对劳动者 素质要求较高且劳动力需求少,存在着明显的资本和技术替代 效应,但由于资金和人才的可移动性,因此对产业布局的影响 不大。 4、高产业关联性和高资产专用性。我国2007年投入产出表 计算的42部门关联效应与波及效果显示:直接前后项关联系 数较大的产业有: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化学工业、 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金属制品业、金属矿采选业等;后项关 联系数较大的产业有:通用、专用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 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等,这些产业大多属于重化工业 的领域。高产业关联洼使重化工业对配套产业发展提出了很高 的要求,企业在布局选址中就会倾向于核心企业配件采购便 利,基础设施完备,信息、融资、中介服务及时有效的区域。重化 工业设备大型化、专用化程度高,生产工艺需要高效顺畅衔接, 要求专用人才和技术保障体系,因而其场地专用性、物质资本 专用性、人力资本专用性均较高。高资产专用性的特点要求无 论是确定产业布局、还是选择产业方向和确定工艺路线,都要 经过科学严谨的论证。 5、弱空间可移动性和高可控性。采掘业没有空间可移 动性,初级原材料产业仅有弱空间可移动性,产品生产和设备 制造业有一定的可移动陛。对可移动性弱的产业,只能遵循其 自然经济规律布局;可移动性强的产业是产业布局考虑的重 点。重化工业大部分是国民经济中的基础性产业或命脉产业, 决定了干预的必要性。为应对产能过剩,2009年开始我国 将钢铁、水泥等六大行业列入重点目录,有关项目的审批、 核准和监督涉及发展改革委、工信部、财政部、国土资源部、环 保部、质检总局等十大部门。因此,国家可以通过产业调整 来优化重化工业布局。 6、发展和约束条件区域差异大。重化工业布局不仅受经济 社会发展程度的影响,还受地区资源富集程度和环境承载力的 区域差异影响。如果以人均国土面积、人均水资源和能源矿产 资源代表发展条件,以人口密度、人均林地面积和工业“三废” 排放指标代表约束条件,综合评价我国各区域的重化工业适应 程度,结论是:华北、西北和西南地区发展重化工业的条件比较 好,其中华北地区的发展条件尤为明显。西北地区人口密度较 小,环境容量较大,是我国发展重化工业约束最小的区域。华东 《当代经济))2014年第13期 45 经营战略 ●■■■●●●●●■●●■■■■■■■■■●■■■■■■_ PORASY ECONOMlCS 地区人口密度大、环境容量小,发展重化工业所受约束最为明 显。华中和华南地区人口密度比较大,应尽可能少或不安排重 化工业发展项目。 三、优化我国重化工业布局的策略 的问题,也有利于实现高污染行业的清洁生产。二是利用高新 技术改造传统工业,鼓励发展重工业中的高新技术产业,包括 电子信息设备制造、精细化工、机电一体化等产业。三是延伸产 业链条,发展循环经济。在工业园区内,开发新的重化工配套产 品和服务项目,培育发展上下游产业,提高就地生产加工能力, 提高资源综合利用能力,做到所剩废弃物的最小化、资源化、无 害化。 5、保障措施:做好区域重点产业发展战略环境影响评价。 1、总体策略:运用全域思维,统筹重化工业发展规划。重化 工业化是我国经济发展不可逾越的阶段。但是,我国至今没有 全国统一的重化工业发展规划。由于重化工业的投资规模大、 周期长、高资产专用性、弱空间可移动性等特点,需要国家从长 远利益出发,做全局的规划,而不能任由市场机制的“盲目性、 资源保障和环境约束是决定我国重化工业能否可持续发展的 基础。为了破解产业发展的空间布局与生态安全格局、结构规 分散性、掠夺性等自身缺陷”导致产能过剩、污染加剧、事故频 发。在我国外贸依存度越来越高、世界资源市场竞争越来越激 烈、国际油价瞬息万变的情况下,必须根据工业化发展阶段引 导东部沿海、东北资源枯竭地区和中西部发展重化工业,需要 国家从更高的层面统筹,走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新型工业化 道路;对重点产业在全国的布局进行统筹,将全国重化工业发 展设想分解落实到各个区域,明确各个区域产业结构的调整方 向和产业发展系列;坚持增量和存量调整相结合,设定必 要的技术准人标准,同时对现有的重化工企业的技术、能耗、污 染状况进行动态监控,并进行相应管制。 2、布局取向:实现错位竞争,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随着 我国西部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以及国家启动内需方案的逐步实 施,西部逐渐形成广阔的市场,应适时转变重化工业项目布局 重点,推动这些地区尽快将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东部地 区因便利的交通、广阔的海外市场和雄厚的技术基础而适于发 展技术含量高、环境污染少的产业。因此,要从地区间产业级差 的实际出发,确定不同地区在全国总体布局中的地位,通过经 济杠杆和宏观调节机制,引导生产要素的空间流向,既要促进 沿海重化工业产业升级,又要在中西部布局一些减重行业,减 少重复竞争和内耗,实现区域间的协调发展。 3、基本思路:在能矿资源和环境承载能力大的地区集中布 局。我国重化工业布局分散的现状与国际上对重化工普遍实行 的“集中布局、集中治理”原则背道而驰。为了适应重化工业项 目对规模经济的要求,实现集中治理污染、处理废弃物,我国应 控制高耗能耗料工业在缺能少料地区的膨胀,引导产业转移, 使重加工工业尽可能接近能源、原材料产区。从区域资源条件 及环境容量看,山西、内蒙古和地区是重化工业布局的第 一梯队;西北地区以及西南的贵州和云南综合发展条件比较优 越,具有发展重化工业的比较优势。引导重化工业尽可能向矿 产资源、能源及环境条件较好的内蒙古、山西及西北、西南等地 区集中,更有利于形成煤、水、油、气四者兼具的强大的综合性 能源基地,多品种的有色金属工业和化工基地,有效发挥地区 资源组合优势。 4、中观载体:打造生态工业园区,实现重化工业低碳化发 展。加快重化工业低碳化发展,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已成为重化 工业布局的关键。为此,应以生态工业园区为载体,促进重化工 业借助以下措施实现可持续发展:一是促进高载能产业和低碳 能源的有机结合。利用我国中西部丰富的风能、太阳能等可再 生资源支持附近重化工产业的发展,既可解决大量风电上网难 48 《当代经济}2014年第13期 模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之间的两大矛盾,环境保护部于2009年 初组织开展了五大区域战略环评,改变了过去进行环境影响评 价仅仅考虑单一拟建项目对环境影响,而未考虑已有污染源的 弊端,对制定有针对性的区域产业布局优化策略有重要指导意 义。目前要尽陕出台《规划环境影响条例》,建立有效的跟踪监 控机制。 四、结论 重化工业是典型的减重行业,适宜近资源产地布局。随着 我国西部大开发的深入推进和内需的全面启动,中西部地区将 成为未来重化工业产品消耗的主要市场。认清未来的发展趋势 是解决我国当前重化工业布局困境的重要前提。依托措施 引导中西部在优化升级中承接东部产业转移有利于实现重化 工业的错位竞争和持续发展。 (注:基金项目:内蒙古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民族学 基地“内蒙古重化工业布局调整与民族地区工业化发展战略” 项目成果(项目号:11MZXJD0026)。) 【参考文献】 [1】刘晓星:我国重4hX-产业在沿海岸线上集中布局[N].中国环 境报,2011—04—01. [2]刘世锦:传统与现代之间——增长模式转型与新型工业化道 路的选择[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13】樊翠真、张继勇:“后重化工时代”已经来临[ ̄B/OL].中国经 济网,2012-08—02. [4】张艺:煤舍同量远超预留运力煤价每吨将涨30至50元fN1. 新快报,2010一o1—19. 【5]杭栓柱、朱晓俊、张永军:把内蒙建设成我国重要能源重化 工业基地【EB/0L].内蒙古经济信息网,2012—01—04. [6】尚前名:重化工布局需要全域思维【N】.嘹望新闻周刊,2009— 04-28. [7】刘宇赤:重化工业时期要加强对经济的Ⅱ】.红旗文 摘,2005(5). [8]高煜:关于我国重化工业化争论的反思及发展道路的新阐释 U】.求是学刊,2005(6). [9]付保宗:新一轮重化工业发展的关键任务U】.中国投资,2009 (12). (责任编辑:刘冰冰)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