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本主义教学观与素质教育
来源:百家汽车网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四日囝曰2002 ̄.10期(总第136 m) ̄ 本主义教学观与素质教育 口马锦华 摘要:人本主义心理学重视研究人的内在需要、动机、情感和兴趣,尤其重视研究人的潜能的发挥,强 调培养人的个性。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学生主体性的发挥、认知与情感的结合、学生个性化 的评价以及情感化的师生关系,这对我国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由于人本主义在 世界观、方方面存在着许多的缺陷,所以我国的素质教育必然要从我国教育的实际情况出发, 走科学化的发展道路。 关键词:人本主义中图分类号:C42 人本主义教学观素质教育 文章编号:1002~0845(2002)10—0025—02 教学过程中,首先,要以学生为中心,在重视学生内在动 文献标识码:A 人本主义是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在美国兴起 的~种反对行为主义倾向的心理学流派,其主要代表人物 有马斯洛、罗杰斯、凯利等。人本主义心理学家把他们的理 论观点扩展到教育教学领域,形成了独具风格的人本主义 机与需要的基础上,选择适当的教学内容,激发起学生的 学习动机。当学生发现所学习的材料、内容与其学习目的 相联系时,学生的学习兴趣会更浓,学习积极性会更高, 学习时间会缩短,同时,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记忆能力会增 强,达到最佳学习状态,并把学习本身当成一种享受。这 才是真正的理想学习状态,这也是我国素质教育所要追求 达到的境地。其次,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教师应成为学 生学习的促进者、鼓励者、帮助者、合作者和朋友,正确 指导学生掌握获得知识经验的有效途径。传统教育只把学 生的头脑当成储藏室,教师只管往里塞东西,无视学生对 知识的理解与应用情况,直接导致了学习成了学生的沉重 教学观。这种教学观对我国的素质教育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一、人本主义的教育目标 20世纪60年代以来,西方一些发达国家,由于“技 术统治一切”的理论和各国进行的教育改革都未能使学生 和社会从当代尖锐的矛盾中解脱出来,同时斯金纳的程序 教学法和布鲁纳的发现法也受到了一些理论教育家的批 评,认为程序教学法和发现法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所 以,人本主义心理学家根据人类自身的发展特点,提出了人 本主义的教育目标:培养能够适应变化的、知道如何学习 的、个性充分发展的人。这个教育目标既包括知识教育和认 识能力发展的教育目标,也包括情意发展的教育目标。 负担。恰当的教育过程是关心学生的发展与健康成长,把 学生的大脑看成是一个加工厂,指导学生掌握学习知识的 方法。不仅要掌握一般的学习方法,还要掌握适合于某一 门学科的特殊学习方法。这样,个体的学习活动才能一直 持续下去,才能为其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强调认知与情感相结合的教学 我国的素质教育是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其主要的 理论依据是西方人本主义思想、马克思的“人的全面发展的 学说”和的“三个面向”的教育思想。素质教育强调尊 重、关心、理解、信任每一个学生,尤其强调培养有创新精神 和实践能力的人。这虽然与人本主义倡导的教育目标在很 传统教育尤其是我国的应试教育过分看重学生的学习 成绩。这种学习几乎总是读、写、算的基本技能训练,而 学生内心的感受、态度和表达能力、审美能力以及处理人 际关系的能力几乎很少涉及。人本主义与当前我国推行的 素质教育都认识到,在今天激烈竞争与变化多端的世界 里,个人不掌握一定的基本技能,自我的成长与发展是很 大程度上是一致的,但二者产生的理论背景和理论依据是 有差异的。以人为本一以学生为本的思想是当今世界各国 基础教育的共同取向,是各国基础教育改革关注的焦点。 二、人格化的教学过程 (一)强调学生在教育中的主体地位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把学生看做是“人”,相信他们的 本性是好的,是积极向上的。马斯洛说:,“健康的儿童是 困难的。因此,要重视学生个体的认知发展,同时要看到 学生个体是会思考、有感情.能活动的具有人格的有 机体。另外,应当明确,学生的学习如果不带有情感色 彩,那它就是空虚、无意义的学习,是失去人性化的学 习。罗杰斯称其为现代教育的悲剧。因此要求教师公开、 乐于发展、前进,乐于提高技术与能力,乐于增强力量 的。”他反对把学生降低为“较大的白鼠”或“较慢的计 算机”,强调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重视学生的认知、情 感、兴趣、动机、潜能等内心世界的研究,尊重每一个学 生的人格,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帮助每个学生充分挖 坦城、相互信任地接触每一个学生,认真听取学生的意 见,恰当体验学生情绪情感的变化,尊重学生的个性,发 挥学生的创造性,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的信任与尊 重。这样的学习活动才是愉快的、有效的。如让学生在使 用外国语的环境中学习外语,就像学生亲自下水学习游泳 一掘自身潜能、发展个性和实现自身的价值。他主张老师在 样,使学生亲身体验到学习是为了更好地适应环境,适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2oo2年第10期(总第136期)圜目囝曰 应生活,这种学习具有极其重要的实践意义,直接涉及到 学生的态度、认识、情感和行为,它不仅是认识活动的学 习,而且也是学生情意活动的学习。因此,这种学习是一 生希望得到他人关爱的需要,从而促进学生自发、愉快、 积极地学习,学生的想像力和创造力也将得到充分发挥。 相反,在应试教育中,教师是知识的化身,是科学真理的 拥有者,教师教知识,学生学知识,教师是无可争辩的绝 种有意义的学习,是最持久、最深入的学习,并且可以使 学生的学习时间大大缩短。反观我国目前中小学生学习英 语的时间,城市基本上是小学3年、初中3年、高中3 对权威;学生是客体,是被动学习者。目前,这种典型的 教师权威的师生关系仍在全世界大多数学校里盛行。在这 种关系中,教师管理学生过于严格,频繁地批评、斥责甚 至打骂学生,无视学生的尊严,引起学生对教师产生敌 意、怨恨,致使许多学生在这种师生关系中压抑真实的自 我,易形成双重人格,导致教育的失败。因此,情感化的 年,尽管学习时间较长,但学习效果并不佳,许多学生只 是会写,而听、说、译的能力很差。如果让学生在使用英 语的环境中学习英语,只需几个月的时间,他们就能流利 地讲英语了。我们的英语教学不涉及学生的态度、情感以 及实际生活,只涉及纯粹的心智活动,因而学生不会全身 心投入到这种学习中去,学习效果自然不好。与学生个人 师生关系实质上强调的是“爱的力量”。 综上所述,人本主义教育与我国推行的素质教育从教 育的培养目标到教育教学的原则、方法等都强调以人为 本,主张人的全面发展,重视学生的认知、情感、兴趣、 动机以及潜能的发挥,把学生看成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 情意紧密相联系的是一种全身心投入的学习,学生能感受 到学习的乐趣,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被激发出来 了,学习效率就会提高。这对我国的素质教育具有极大的 启发作用。 (三)强调学生个性化的自我评价 激发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指导者。同时,人本主义教育强 调师生关系和谐、平等,并重视意义学习,使学生的学习 充满乐趣。因此,有西方教育学者认为,当代人本主义教 育已成为当今教育之主流,未来教育之趋势。在教育教学 从以往我国的学校教育对学生个体的评价看,无论是 在内容上,还是在方式上都不利于学生的发展。教师只用 几门重点课程的成绩来评价学生,忽略了学生的个体差异 性,这对学生个体来说是不公平的。人本主义的心理学家 认为,学生是一个自主的个体,学生的发展、成长应 与他自己相比较,看他是否比以前有进步。家长和教师在 考虑到学生个体差异的同时,应依据一定的教学内容,给 学生一个客观公正的评价,使学生正确地认识到自己的学 习怎样,有没有达到自己预定的目标,今后应怎样努力, 并掌握正确的自我评价方法,提高学习的自觉性,成为学 内容上,人本主义教育主张不仅要重视道德教育、美育、 体育,而且要重视学生的情感和意志的培养教育;在教育 教学方法上,人本主义教育主张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采 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自我教育法、自由教育法、陶冶 教育法、暗示教育法、活动教育法等,这些方法均已被各 国教育界引入实际的教育教学之中。 但是,人本主义的教育思想也有一定的缺陷与不足。 从根本上讲,它的世界观是唯心主义的,方是形而上 学的,人性论是抽象的。它片面强凋教育的内在价值,轻 视教育的外在价值;它重视教育的社会政治功能,轻视教 习的主人。当前,我国的素质教育针对应试教育仅以学生 的成绩高低评价学生的好坏而给学生、教师和家长带来巨 大的负面影响的状况,积极地进行了学生评价方法与方式 的改革。如等级评价法、学生行为摘录法(即教师根据学生 的学习态度、兴趣、习惯和课堂表现进行评价,充分考虑到 学生认知方面的差异性),还有个人内差评价法(这是一种 比较同一个学生在同一学科内或不同学科间的成绩及能力 差异的评价方法)。学生可从个人的实际情况出发,依据一 定的标准进行评价,可以进行横向评价,也可以进行纵向评 价,使教师和其他学生都能全面客观地了解自己的发展情 育的经济功能;它重视教育在展示人的非理性因素方面的 作用,而轻视教育在促进科学和技术发展方面的功能;它 片面夸大学生的自主性,从学习内容的选择到学习方法的 选择和学习结果的评价均由学生个人决定,这种学生在课 堂上想学什么就学什么,实质上不是学生“自主”的本 意,也不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而是忽视了社会环 境、社会需求对人的作用。 任何脱离社会环境、社会需求的人的发展是不全面 的、不健全的发展。因此,人本主义教育的理论虽然对我 况。教师可以针对每一个学生的特点来安排教学内容,从而 促进每一个学生都能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有所进步。这种 国的素质教育有很大的借鉴作用,但是我国的素质教育必 须根据我国的具体情况,走科学化的发展道路,使我国的 基础教育更加完善。 参考文献 评价与人本主义倡导的个性化自我评价有许多共同之处。 (四)强调情感化的师生关系 教育中的师生关系是一种特殊的人际关系,这种人际 关系是通过双方的认知情感沟通,最终达到提高学生身心 1 皮连声: 《学与教的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 出版社.1999版。 素质的一种向学生倾斜的关系。人本主义心理学家认为, 人类随着自我的形成,产生了希望得到他人关爱的需要, 即在一个人的生活中指望从有关系的人那里感受到温暖、 2.秦龙:《马斯洛与健康心理学》【M1,呼和浩特,内蒙 古人民出版社,1998版。 3.陈仲庚等: 《人格心理学》【M】,jb京,人民出版社, 1987年版。 关爱、同情、尊敬、认可等。有效的教育教学必须以融洽 的师生关系为前提,因而,教师需要有真诚的感情,表现 4.梅尚筠: 《罗杰斯“非指导性教学”思想评述》【J】,载 出对学生信任、理解、关心和无条件地关注学生的身心健 康、尊重学生的情感、欣赏赞扬学生的优点等等,这样师 生之间才能建立起和谐融洽的关系,这种关系能够满足学 《徐州师范学院学报》,1993(1)。 作者单位 洛阳师范学院教育科学研究所 (责任编辑邹芳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