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CN 211512372 U(45)授权公告日 2020.09.18
(21)申请号 201921826745.8(22)申请日 2019.10.28
(73)专利权人 东莞威信运动用品有限公司
地址 523000 广东省东莞市厚街镇桥头第
三工业区东莞威信运动用品有限公司(72)发明人 张钊
(74)专利代理机构 广州三环专利商标代理有限
公司 44202
代理人 张艳美 莫建林(51)Int.Cl.
A61G 5/10(2006.01)A61G 5/08(2006.01)
(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5页 附图7页
CN 211512372 U(54)实用新型名称
折叠轮椅支架(57)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折叠轮椅支架,包括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杆、第三支撑杆、底杆、连接杆、座体、第一连接件及锁定机构;所述第一支撑杆的一端滑动地套接于所述第二支撑杆内;所述第一连接件固定于所述第二支撑杆;所述第二支撑杆与所述座体可相对转动,所述第一连接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三支撑杆枢接;所述底杆分别与所述第一支撑杆的另一端及所述第三支撑杆的另一端枢接;所述连接杆的一端枢接于所述座体,另一端枢接于所述第三支撑杆;所述锁定机构设置于所述座体上,且可使所述第一支撑杆及第二支撑杆相互锁定或释锁。本实用新型折叠轮椅支架具有收折简单方便、收折后体积小、携带及存放方便、成本低的优点。
CN 211512372 U
权 利 要 求 书
1/1页
1.一种折叠轮椅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杆、第三支撑杆、底杆、连接杆、座体、第一连接件及锁定机构;所述第一支撑杆的一端滑动地套接于所述第二支撑杆内;所述第一连接件固定于所述第二支撑杆;所述第二支撑杆与所述座体可相对转动,所述第一连接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三支撑杆枢接;所述底杆分别与所述第一支撑杆的另一端及所述第三支撑杆的另一端枢接;所述连接杆的一端枢接于所述座体,另一端枢接于所述第三支撑杆;所述锁定机构设置于所述座体上,且可使所述第一支撑杆及第二支撑杆相互锁定或释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轮椅支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转动轴,所述座体设有安装座,所述转动轴设置于所述安装座且与所述第一连接件连接,以使所述座体与所述第二支撑杆可相对转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折叠轮椅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轴呈中空的管状结构且所述锁定机构内置于所述转动轴的内部。
4.如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折叠轮椅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定机构包括锁定销,所述第一支撑杆及第二支撑杆上均设有第一锁定孔,所述第一支撑杆及第二支撑杆相互伸展并锁定时,所述锁定销插接于两所述第一锁定孔内。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折叠轮椅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定机构还包括具有弹性力使所述锁定销插入所述第一锁定孔的弹性元件。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折叠轮椅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定机构还包括定位座,所述锁定销滑动地套接于所述定位座,所述弹性元件套于所述定位座与所述锁定销之间且两端分别抵触于所述定位座及所述锁定销前端的凸缘。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折叠轮椅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定机构还包括柔性操作件,所述柔性操作件的一端连接于所述锁定销,另一端向外延伸。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轮椅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叠轮椅支架还包括联动件及扶手杆,所述联动件的一端枢接于所述座体的后端,另一端与所述扶手杆的一端枢接,所述扶手杆的另一端滑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二支撑杆上。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折叠轮椅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叠轮椅支架还包括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二连接件包括第一连接套及与所述第一连接套枢接的第二连接套,所述第一连接套与所述第二支撑杆套接固定,所述第二连接套与所述扶手杆相对滑动地套接。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折叠轮椅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叠轮椅支架还包括背靠件,所述背靠件的一端枢接于所述第二支撑杆的上端,且在展开时,所述背靠件的另一端抵顶于所述联动件。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轮椅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叠轮椅支架还包括滚轮,所述滚轮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撑杆及第三支撑杆的下端。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轮椅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叠轮椅支架还包括脚靠件,所述脚靠件可翻转地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撑杆的下端。
13.如权利要求4任所述的折叠轮椅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杆设有第二锁定孔,所述第一支撑杆及第二支撑杆相互收折时,所述锁定销插接于所述第二支撑杆的第一锁定孔及第一支撑杆的第二锁定孔内,以将所述折叠轮椅支架锁定于收折状态。
2
CN 211512372 U
说 明 书折叠轮椅支架
1/5页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折叠轮椅支架,尤其涉及一种收折简单方便、收折后体积小、携带及存放方便、成本低的折叠轮椅支架。背景技术
[0002]现有的轮椅一般都为不可折叠的形式,体积较大,在不使用时占用较大的存放空间,使得携带及储存不便。因此,通常采用折叠的方式使其体积减少,以方便储存及携带。然而,现有的折叠式轮椅的收折方式有两种,一种是手动折叠,另一种是自动折叠。手动折叠的折叠动作较多,操作不便,对于一些行动不便或者年龄较大的人来说,需要耗费较大的力气;自动折叠虽然操作方便,但是折叠结构复杂,成本高、价格昂贵,对残疾人来说经济压力大。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收折简单方便、收折后体积小、携带及存放方便、成本低的折叠轮椅支架。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折叠轮椅支架包括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杆、第三支撑杆、底杆、连接杆、座体、第一连接件及锁定机构;所述第一支撑杆的一端滑动地套接于所述第二支撑杆内;所述第一连接件固定于所述第二支撑杆;所述第二支撑杆与所述座体可相对转动,所述第一连接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三支撑杆枢接;所述底杆分别与所述第一支撑杆的另一端及所述第三支撑杆的另一端枢接;所述连接杆的一端枢接于所述座体,另一端枢接于所述第三支撑杆;所述锁定机构设置于所述座体上,且可使所述第一支撑杆及第二支撑杆相互锁定或释锁。[0005]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本实用新型通过将所述第一连接件固定于所述第二支撑杆,将所述第一连接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三支撑杆枢接,将所述底杆分别与所述第一支撑杆的另一端及所述第三支撑杆的另一端枢接,又将所述第一支撑杆的一端滑动地套接于所述第二支撑杆内,从而可以使所述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杆、第三支撑杆及底杆之间形成一个可变形收折的多边形。同时,将所述座体相对所述第二支撑杆转动,使所述连接杆分别所述座体及所述第三支撑杆枢接,进而使所述座体、连接件、第三支撑杆及连接杆之间形成另一个可变形收折的多边形,从而使得所述折叠轮椅支架实现可展开或收折的目的。使用者只需在解锁后控制所述第二支撑杆相对所述第一支撑杆滑动收缩即可实现收折,收折简单方便;并且收折后的折叠轮椅支架向下打平,极大地缩小的折叠轮椅支架的体积,占用空间很小,携带及存放十分方便。另外,由于设置了锁定机构,利用所述锁定机构对所述第一支撑杆及第二支撑杆进行手动锁定或手动释锁,与传统的折叠轮椅利用电动推杆实现自动收折及展开相比,避免采用电动推杆这些成本较高的零部件,成本得到较大的降低,有利于广泛使用。
[0006]较佳地,还包括转动轴,所述座体设有安装座,所述转动轴设置于所述安装座且与
3
CN 211512372 U
说 明 书
2/5页
所述第一连接件连接,以使所述座体与所述第二支撑杆可相对转动。[0007]具体地,所述转动轴呈中空的管状结构且所述锁定机构内置于所述转动轴的内部。这样即可以使整画的结构更加简洁美观,而且可以保护锁定机构,避免外物卡死而影响锁定机构的锁定或释锁功能。[0008]较佳地,所述锁定机构包括锁定销,所述第一支撑杆及第二支撑杆上均设有第一锁定孔,所述第一支撑杆及第二支撑杆相互伸展并锁定时,所述锁定销插接于两所述第一锁定孔内。
[0009]具体地,所述锁定机构还包括具有弹性力使所述锁定销插入所述第一锁定孔的弹性元件。所述弹性元件可以保证所述折叠轮椅支架在展开状态时自动保持锁定状态,防止发生意外收折,提高使用的安全性。[0010]具体地,所述锁定机构还包括定位座,所述锁定销滑动地套接于所述定位座,所述弹性元件套于所述定位座与所述锁定销之间且两端分别抵触于所述定位座及所述锁定销前端的凸缘。设置所述定位座既可以对所述锁定销滑动起导向作用,也可以对所述弹性元件进行定位,从而使所述锁定机构运行更稳定可靠。[0011]具体地,所述锁定机构还包括柔性操作件,所述柔性操作件的一端连接于所述锁定销,另一端向外延伸。设置所述柔性操作件可以使折叠轮椅支架在收折前释锁更加方便快捷。
[0012]较佳地,所述折叠轮椅支架还包括联动件及扶手杆,所述联动件的一端枢接于所述座体的后端,另一端与所述扶手杆的一端枢接,所述扶手杆的另一端滑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二支撑杆上。通过设置所述联动件及扶手杆,所述联动件可以随所述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杆及第三支撑杆的相互收折而联动,进而与所述座体及扶手杆之间产生联动,达到同步自动收折所述扶手杆的目的,提高收折的便利性。[0013]具体地,所述折叠轮椅支架还包括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二连接件包括第一连接套及与所述第一连接套枢接的第二连接套,所述第一连接套与所述第二支撑杆套接固定,所述第二连接套与所述扶手杆相对滑动地套接。[0014]具体地,所述折叠轮椅支架还包括背靠件,所述背靠件的一端枢接于所述第二支撑杆的上端,且在展开时,所述背靠件的另一端抵顶于所述联动件。[0015]较佳地,所述折叠轮椅支架还包括滚轮,所述滚轮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撑杆及第三支撑杆的下端。设置所述滚轮可以使所述折叠轮椅支架形成轮椅,以方便残疾人使用。[0016]较佳地,所述折叠轮椅支架还包括脚靠件,所述脚靠件可翻转地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撑杆的下端。将所述脚靠件呈翻转地设置,即可以在使用时方便使用者承放脚,提高使用的舒适性,又可以在不使用时收折起来,减少占用的体积,方便携带。[0017]具体地,所述第一支撑杆设有第二锁定孔,所述第一支撑杆及第二支撑杆相互收折时,所述锁定销插接于所述第二支撑杆的第一锁定孔及第一支撑杆的第二锁定孔内,以将折叠轮椅支架锁定于收折状态。这样可以防止折叠座在携带或不使用时意外打开,提高安全性。
附图说明
[0018]图1是本实用新型折叠轮椅在展开时的立体图。
4
CN 211512372 U[0019][0020][0021][0022][0023][0024]
说 明 书
3/5页
图2是本实用新型折叠轮椅在展开时的另一立体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折叠轮椅在展开时的侧视图。图4是图1中A部分的放大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折叠轮椅的锁定机构的分解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折叠轮椅在收折时各个杆件动作的状态图。图7是本实用新型折叠轮椅在收折后的状态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为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构造特征、所实现的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详予说明。
[0026]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折叠轮椅支架100应用于折叠轮椅上,其包括第一支撑杆1、第二支撑杆2、第三支撑杆3、底杆4、连接杆5、座体6、第一连接件7及锁定机构8;所述第一支撑杆1、第二支撑杆2、第三支撑杆3、底杆4、连接杆5、第一连接件7及锁定机构8分别设置于所述折叠轮椅支架100的左、右两侧。所述第一支撑杆1的一端滑动地套接于所述第二支撑杆2内;所述第一支撑杆1倾斜设置形成所述折叠轮椅支架100的前脚,所述第二支撑杆2形成所述折叠轮椅支架100的背靠支撑。所述第一连接件7固定于所述第二支撑杆2的下端;所述第二支撑杆2与所述座体6可相对转动。所述第一连接件7的一端与所述第三支撑杆3枢接形成枢接点a;所述第三支撑杆3形成所述折叠轮椅支架100的后脚。所述底杆4的一端通过一弯头与固定于所述第一支撑杆1的另一端的第三连接件170枢接,形成枢接点b,所述底杆4的另一端通过另一弯头与所述第三支撑杆3的另一端枢接,形成枢接点c,使得所述底杆4位于所述第一支撑杆1及第二支撑杆2的外侧。所述连接杆5的一端枢接于所述座体6的后端形成枢接点d,另一端枢接于所述第三支撑杆3形成枢接点e。所述锁定机构8设置于所述座体6上,且可使所述第一支撑杆1及第二支撑杆2相互锁定或释锁。[0027]具体地,请参阅图4及图5,所述折叠轮椅支架100还包括转动轴9,所述座体6的下侧固定地设有安装座61,所述转动轴9水平横向设置且呈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安装座61,所述转动的两端部分别与两侧的所述第一连接件7固定连接,以使所述座体6与所述第二支撑杆2可相对转动。所述转动轴9呈中空的管状结构且所述锁定机构8内置于所述转动轴9的内部。这样即可以使整画的结构更加简洁美观,而且可以保护锁定机构8,避免外物卡死而影响锁定机构8的锁定或释锁功能。所述第一连接件7具有柱状的套接部71以及枢接部72,所述套接部71与所述枢接部72的延伸方向相互垂直。所述套接部71套接固定于所述转动轴9的端部。所述第三支撑杆3与所述枢接部72枢接,枢接的中心轴与所述套接部71的中心轴平行。
[0028]再请参阅图4及图5,所述锁定机构8包括锁定销81、弹性元件82及定位座83,所述弹性元件82为压缩弹簧。所述定位座83固定于所述转动轴9内。所述锁定销81滑动地套接于所述定位座83,所述锁定销81的中心轴与所述第一连接件7的套接部71的中心轴重合。所述第一支撑杆1及第二支撑杆2上均设有第一锁定孔1a、2a,所述第一支撑杆1及第二支撑杆2相互伸展并锁定时,所述锁定销81穿过所述第一连接件7的套接部71而插接于两所述第一锁定孔1a、2a内。所述弹性元件82具有弹性力使所述锁定销81插入所述第一锁定孔1a、2a。所述弹性元件82套于所述定位座83与所述锁定销81之间且两端分别抵触于所述定位座83
5
CN 211512372 U
说 明 书
4/5页
及所述锁定销81前端的凸缘81a。所述弹性元件82可以保证所述折叠轮椅支架100在展开状态时自动保持锁定状态,防止发生意外收折,提高使用的安全性。设置所述定位座83既可以对所述锁定销81滑动起导向作用,也可以对所述弹性元件82进行定位,从而使所述锁定机构8运行更稳定可靠。
[0029]再如图3及图4所示,所述锁定机构8还包括柔性操作件84,所述柔性操作件84为拉绳或钢线。所述柔性操作件84的一端连接于所述锁定销81,另一端向外延伸,可以延伸到折叠轮椅支架100的后背部或者其他容易操作的位置。这样设置所述柔性操作件84可以使折叠轮椅支架100在收折前释锁更加方便快捷。另外,本实用新型控制所述折叠轮椅支架100两侧的所述锁定机构8的两个柔性操作件84的另一端延伸并排在一起,从而可以通过单手操作同时释锁两个所述锁定机构8,使用起来更回简单方便。[0030]请再参阅图1及图2,所述折叠轮椅支架100还包括联动件10、扶手杆110及背靠件120,所述联动件10的一端枢接于所述座体6的后端,形成枢接点f,另一端与所述扶手杆110的一端枢接,形成枢接点g。所述扶手杆110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支撑杆2呈相交且相对所述第二支撑杆2滑动。所述扶手杆110呈U型结构,两端分别延伸到所述折叠轮椅支架100的左、右两侧形成扶手,所述扶手杆110的后部中段与所述联动件10连接;所述联动件10呈V型结构,上方两端与所述述扶手杆110的后部连接,下方一端与所述座体6的后端枢接。通过设置所述联动件10及扶手杆110,所述联动件10可以随所述第一支撑杆1、第二支撑杆2及第三支撑杆3的相互收折而联动,进而与所述座体6及扶手杆110之间产生联动,达到同步自动收折所述扶手杆110的目的,提高收折的便利性。所述背靠件120的一端枢接于所述第二支撑杆2的上端,且在展开时,所述背靠件120的另一端抵顶于所述联动件10。[0031]请参立图2及图3,所述折叠轮椅支架100还包括第二连接件130,所述扶手杆110通过所述第二连接件130与所述第二支撑杆2实现相互滑动。所述第二连接件130包括第一连接套131及与所述第一连接套131枢接的第二连接套132,所述第一连接套131与所述第二支撑杆2套接固定,所述第二连接套132与所述扶手杆110相对滑动地套接。[0032]请再参阅图2及图3,所述折叠轮椅支架100还包括滚轮140及脚靠件150,所述滚轮140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撑杆1及第三支撑杆3的下端;其中所述第三支撑杆3上的滚轮140由电机160驱动。所述脚靠件150可翻转地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撑杆1的下端。将所述脚靠件150呈翻转地设置,即可以在使用时方便使用者承放脚,提高使用的舒适性,又可以在不使用时收折起来,减少占用的体积,方便携带。[0033]所述第一支撑杆1设有第二锁定孔1b,所述第一支撑杆1及第二支撑杆2相互收折时,所述锁定销81插接于所述第二支撑杆的第一锁定孔2a及第一支撑杆的第二锁定孔1b内,以将折叠轮椅支架100锁定于收折状态。这样可以防止折叠座在携带或不使用时意外打开,提高安全性。
[0034]综合上述并结合图6及图7,下面对本实用新型的折叠轮椅的收折过程进行详细描述,如下:
[0035]收折时,先手动拉动所述柔性操作件84,使所述锁定销81退出所述第一锁定孔1a、2a,这时,所述第一支撑杆1与所述第二支撑杆2之间可相互滑动。然后,手动驱动所述第二支撑杆2沿所述第一支撑杆1的方向滑动,使所述第一支撑杆1缩入所述第二支撑杆2内。此时,所述第三支撑杆3逆时针向下摆动,所述第一支撑杆1及所述第二支撑杆2顺时针向下摆
6
CN 211512372 U
说 明 书
5/5页
动,使得所述座体6向所述底杆4方向下降。与此同时,所述第二支撑杆2与所述扶手杆110、连接杆5及座体6所形成的四边形发生变形收折,并向所述底杆4方向靠拢。直到最后,所述第一支撑杆1完全缩入所述第二支撑杆2内时,所述座体6、所述扶手、连接杆5及所述背靠件120完全与所述底杆4靠拢,实现将折叠轮椅打平收折;并且所述锁定销81在所述弹性元件82的弹力作用下插入到相互重合的所述第一支撑杆1的第二锁定孔及第二支撑杆2的第二锁定孔1b、2b内,从而将整个折叠轮椅的收折状态锁定。最后,驱使所述脚靠件150向上翻转靠拢到所述第一支撑杆1上,即可使折叠轮椅完全收折。打开时,只需要将上述反向操作,进而将各个杆件相互展开,并在最后通过锁定销81插入相互重合的所述第一支撑杆1的第一锁定孔及第一支撑杆1的第一锁定孔1a、2a内,将整个折叠轮椅的展开状态锁定即可。[0036]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本实用新型通过将所述第一连接件7固定于所述第二支撑杆2,将所述第一连接件7的一端与所述第三支撑杆3枢接,将所述底杆4分别与所述第一支撑杆1的另一端及所述第三支撑杆3的另一端枢接,又将所述第一支撑杆1的一端滑动地套接于所述第二支撑杆2内,从而可以使所述第一支撑杆1、第二支撑杆2、第三支撑杆3及底杆4之间形成一个可变形收折的多边形。同时,将所述座体6相对所述第二支撑杆2转动,使所述连接杆5分别所述座体6及所述第三支撑杆3枢接,进而使所述座体6、连接件、第三支撑杆3及连接杆5之间形成另一个可变形收折的多边形,从而使得所述折叠轮椅支架100实现可展开或收折的目的。使用者只需在解锁后控制所述第二支撑杆2相对所述第一支撑杆1滑动收缩即可实现收折,收折简单方便;并且收折后的折叠轮椅支架100向下打平,极大地缩小的折叠轮椅的体积,占用空间很小,携带及存放十分方便。另外,由于设置了锁定机构8,利用所述锁定机构8对所述第一支撑杆1及第二支撑杆2进行手动锁定或手动释锁,与传统的折叠轮椅利用电动推杆实现自动收折及展开相比,避免采用电动推杆这些成本较高的零部件,成本得到较大的降低,有利于广泛使用。
[0037]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所涵盖的范围。
7
CN 211512372 U
说 明 书 附 图
1/7页
图1
8
CN 211512372 U
说 明 书 附 图
2/7页
图2
9
CN 211512372 U
说 明 书 附 图
3/7页
图3
10
CN 211512372 U
说 明 书 附 图
4/7页
图4
11
CN 211512372 U
说 明 书 附 图
5/7页
图5
12
CN 211512372 U
说 明 书 附 图
6/7页
图6
13
CN 211512372 U
说 明 书 附 图
7/7页
图7
1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