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艺术的动画构思探索 以深澳高空狮子为例
来源:百家汽车网
设计理论l 141 民俗艺术的动画构思探索 以深澳高空狮子为例 lDEAS AND EXPLORATION OF FOLK ART’S ANIMATlON: ILLUSTRA兀三D BY THE CASE OF SHENAO HIGH ALTITUDE LION 浙江理工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李园 摘 要:在动画向民俗艺术汲取营养时,如何在给受众良好视听体验的同时激发人们情感上的共鸣,并映射出人们的物质世界 和精神世界,传递好民俗艺术的核心内容才是其根 ̄,f:T--务。文章以浙江省桐庐县深澳村高空狮子为例,探讨在其动画影 像的构建过程中,如何剖析和解读民俗艺术,并将民俗艺术解构的要点进行重构和表现,最终实现民俗艺术与动画点、 线、面的融合与统一。 关键词:民俗艺术动画高空狮子 在技术垄断全球化的语境下,盲从国外的动画制作技术和风格只 能沦为他者的附庸,披着华丽技术外衣的空洞内容也只会惨遭失利。保 持动画民族特色的关键还在于其本体内容,而对民俗艺术的找寻即是 一空间主要是与人联系比较紧密的相对封闭的空间,比如深澳小桥流水 I ̄'-J落空间、人家青砖黛瓦的建筑空间和室内古朴典雅的陈设空间等; 自然空间是一个相对来说比较开放的空间,例如富春江两岸形成的山、 陵、河、湖等山水空间,以柳、竹、荷、菱为代表的树木花草空间和雨、 雾、晨、暮构成的天象空间等。在人类不断开发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过程 中,人文空间与自然空间交织融合构成了独具特色ffg,T南意境空间,这 种空间感的营造应是动画创作着重刻画和表现的。对江南意境空间的 种彰显民族特质的捷径之一。作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深澳高空 狮子,理应通过动画影像的建构弥补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之间的脱节, 重新唤起大众对民俗艺术的认同和信仰,使人tf]ft,]精神世界多一份民 族文化的积累与沉淀,进而在构建自我身份的过程中包容更多本民族 的文化因子和传统内涵。 一抽象性表征是在客观纪实性基础上的主观表现,这种拟态空间建构的 摹本来自于现实中的人文与自然空间。但是摹本性的描绘并不仅仅是 对现存空间的模仿,还要为其注入时代特征,即空间场景的构建要与动 画剧情的历史背景和人文风貌等时代特征相吻合。 3相关人物的解读 民俗艺术是依附于人的习惯、情感、信仰和生活而产生的文化,它 “是指历代人民在创造、传承、享用的民俗文化事象中,通过塑造形 象、具体地反映社会生活,表现人类情感的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和艺术 形式” ”96。这里的“历代人民”就不仅包含传承者,还应包含发明者、 表演者、观看者和所有参与到民俗活动中的人们。在高空狮子这项民 俗中,发明者将此技艺展现于世人面前,表演者既乐在其中又感染了他 人,传承者让其得以延续并植根在世代人们的心底,而观看者作为最大 民俗艺术的解构 民俗艺术反映了特定时代的民族风情和精神风貌,它在不断的嬗 变循环中得到人们的心理认同和文化认同,并逐步演变为代表这一群 体的文化符号。高空狮子对于深澳人来说,既是一种艺术形式,又是一 种生活方式。而艺术是对生活的提炼和升华,因此动画的建构必然要 对民俗艺术进行重新解构。 1传承时间的考证 高空狮子起源于东汉年间,时逢孙权为母祝寿,当地人为了取悦吴 帝遂筹备了高空狮子表演为其庆贺。尔后每逢当地举行庙会祭祀时,都 把高空狮子作为必备节目之一。时至今日高空狮子却渐渐淡出了人们的 视野,也只有在新春佳节才能一睹高空狮子的风采。高空狮子在一代 又一代的继任者手中传承了数千年,如果把其传承过程画上一条时间 轴,虽然时间永不凝滞,但高空狮子却被代代相传的人赋予了更多的情 感和文化内涵。在进行动画表现时,虽然镜头借助于蒙太奇能够跨越时 间和空间的界限,对高空狮子的开始、转折、高潮和结果进行聚焦与追 摄,但是时空的频繁转换必定会影响到动画的叙事结构。因此,一方面 受益群体也从此有了情感与心灵的寄托。其中参与到民俗活动中的每 一个人既是个体,又因为高空狮子而成为一个整体,高空狮子既保证了 所有人参与到民俗艺术中的集体性与一致性,也使所有人的情感在它 的身上得以凝聚和升华。如今时代的发展使围绕着高空狮子所建构的 社会关系网日渐疏离,人们与高空狮子之间的交集也越来越少。但由发 明者、传承者、表演者和观看者等相关人物构成的社会关系网却依然存 在,它仍然是动画人物角色设定和社会关系构建的基点。 4物态形式ff,J ̄U析 应把高空狮子的演化历程同动画剧情的起承转合结合起来,并选取传 承时间轴中的某一节点作为动画故事展开的时间背景。另一方面由于 围绕着高空狮子所建构的动画本体内容具有表现传统文化的意蕴,把 故事背景放在传承时间轴的发展初期更能彰显其古老的历史传统。 2所处空间的界定 高空狮子的制作包含编织、裱糊和染色等工艺,制作者用纸、布、 竹子和胶水等材料,把纸的裱糊工艺、布的造型变幻和竹子的塑型能力 发挥的淋漓尽致。其表演形式和其它地域的舞狮也有明显区别:高空狮 深澳作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给高空狮子的存在场域积淀了丰 富的地域文化内涵。虽然其生存环境随着时代发展不断变化,但是依 然可从当地现存的人文和自然景观中管窥这种地域文化的一些代表性 症候。基本上可把高空狮子的存在空间分为人文空间和自然空间:人文 子是以提线木偶的形式进行表演的,它的头部和四肢可在空中自由活 动,也因此带有浓厚的地域特色。高空狮子的现实物态融合了造物者从 感性到理性的复杂精神与心理变化,最后ffJ, ̄U成品已不仅是一针一线 缝合成的工艺品了,它对于深澳人更大层次上是作为一种情感寄托的精 142 l设计理论 神符号,即它的精神功能要远远大于物质功能。科技越发达我们就越 发现传统民俗中所蕴藏的巨大价值与潜力,“对于现代人来说,传统节 实质,不仅要注意对其物态形式的符号建构,还要注意对其民族信仰 的精神传达,以此彰显本土动画的民族气质和民族品格,提升国产动画 日民俗代表着一去不复返的过去和某些丢失的传统,传统节俗文化包 深层次的民族文化价值。 含的文化价值及生活追求仍然为今天所认同” 314。狮子古称狻猊,为 龙生九子之一,这种传统艺术形象和其象征意义已经深入到国人的骨 2民俗艺术的普遍性与动画表现的世界性相融合 民俗艺术的普遍性即它为某个区域的人们所共享,并被作为自我 髓和心底,由于高空狮子原有艺术形象的认知度较高,其动漫形象的建 区别于他者的一个文化符号。由是之,这种普遍性是建立在区域性和民 构必须建立在深刻理解其现有形象的基础上,要抓住其固有的本质特 族性基础上的,在此暂且把区域性和民族性统称为本土化。在后殖民主 征,对其符号学的解读是构成艺术形象的根本,但也不要拘泥于对其现 有样式的模仿和转化。 =动■的叙■主线和形式裹征构■ 完成对民俗艺术的解构之后,要确立动画剧情的叙事主线将解构 的要点进行重构。但叙事主线的表述并不是对民俗艺术情节的照搬,一 味照抄其中的桥段难免使观者因情节乏味而失去观看兴趣。也不能脱 离民俗艺术进行纯粹空想 这样又会使观者难以融入到影像中产生情 感上的共呜。高空狮子动画主旨的确立应在尊重传统民俗的基础上推 陈出新,这就要求动画剧情不仅要传达出原本孝文化的主题,还要为其 注入时代新义。而且在故事情节上要突破传统“寓教于乐”的刻板教化 模式,这种模式把传达对象定位在儿童和青少年群体,无异于固步自封 且难以吸引到成人受众。纵观美日动漫的发达,原因之一就在于其受众 的全民参与性,尽管不同年龄人群的观看角度和和理解程度存在差异, 但并不影响其观看中决感的获得与意义的实现。 动画故事的内容需要外化为视觉形式才能传达给观者,民俗元素 的运用的确具备很强的识别度和象征性,但若只是生搬硬套民俗文化 的艺术形式,没有触及其文化内涵和激发观者深层次的反思,就会不 断演化为一系列僵硬堆砌的视觉符号,令观众产生审美疲劳和空洞乏 味之感。因此,不是摘取了部分民俗符号就具有民族特色,有“形”而无 “神”只会重蹈“形式主义”的覆辙,滥用民俗元素不仅降低作品的格 调也让传统文化失去了厚重感。对高空狮子艺术形式的表征应在“润物 细无声”和“形神兼备”中传达出民俗文化的精髓,此外也要跳出传统 动画的艺术形式总是囿于剪纸、水墨等风格的思维定式,而应在深度和 广度上对民俗艺术进行多层次和宽领域的挖掘和思考。 三民俗艺术与动面的融合 在影像表征中人们习惯将自然物象的视觉符号同主观思想的意义 投射联系起来,高空狮子的动画影像必会杂糅造物者的感情投射、动画 作者的艺术思维投射和观者的审美投射。动画作者作为联系造物者与 观者之间的桥梁,只有在继承和发扬民俗艺术的基础上对其进行创造 性发展和再阐释,实现民俗艺术的传承性、普遍性、变异性与动画的民 族性、世界性、时代性的统一,两者的融合才能相得益彰、相辅相成。 1民俗艺术的传承性与动画彰显的民族性相融合 民俗艺术的传承性即一代又一代人对其永无间断的承接和沿习。 高空狮子的传承性首先是指制作者对其物态形式制作技艺的传承,其 次也表现为传承主体对一种生活方式的传承。高空狮子作为一种节日 民俗,从最初的单纯表演到最终演变为一种民族信仰固定下来,在这个 层面上已经转变为对其精神内涵的传承。再次,传承不仅指纵向上B,-tf ̄ 脉络的传习,也包括横向上空间地域的传播。动画作为一种新兴的传播 媒介,它的到场会使民俗艺术的传承不再仅限于民间,而走向民间文化 与现代传媒的整合,这样的整合会使民俗艺术的传承脱离它的生发地 走向更广阔的地域空间,这对于挽回当前高空狮子观看受众的流失,以 及吸引更多的人来关注和认同民俗艺术具有重要意义。但是,由动画影 像建构的空间性传承方式会不可避免的使高空狮子的原生形态发生变 异,而且动画的过度商业化也会对民俗艺术的传承精神产生一定侵蚀。 因此,在高空狮子的动画建构中必须抓住民俗艺术的文化内涵与精神 义的文化侵略下,本土化与全球化的对立问题日益凸显,但动画制作软 件的全球化标准已使两者间的界限变得日渐混沌和模糊,建构在民俗 艺术基础上的动画就为两者的调和提供了一个清晰的视觉场域。动画 作为一门新兴艺术与技术的结合体,采用国外先进ff,ON作技术表现本 土风格的动画是大势所趋,但我们往往缺乏一种全球性的动画制作眼 光,这种眼光即要求我们要脱离本土的视角创造一种普世的意义与价 值,因为只有适用于全人类的,具有普遍性、全球性和世界性的创作理 念,才能在世界范围内得以传播和认可,才能保持长久不衰的生命力。 《功夫熊猫》的成功就突出说明了中国元素也能超越现实题材的羁绊 而具备人类普遍性,剧中传达出的中国式哲学精神发人深醒,这种全球 化视域下的文化融合也有力诠释了民族的即是世界的道理。 3民俗艺术的变异性与动画传达的时代性相融合 民俗艺术的变异性即它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变化,“在艺术品 产生过程中,特定时代的社会风气、社会精神、群众思想和审美趋向等, 不仅影响很大而且始终占统治地位” 187。高空狮子的物态形式与文化 内涵亦随着时代发展不断发生嬗变:获得2013年全国民间灯彩艺术大赛 “山花奖”金奖的《双狮戏球》,就是由深澳村的灯彩艺人以高空狮子为 原型衍化而来的;高空狮子的文化涵义从原本孝文化的传递演化为今天 寄托人们美好理想与愿望的情感纽带,其内容和形式在发生变异的同时 也被打上了时代的烙印。而动画的制作也与时代的变革紧密相关,“新时 代的艺术总是要适应新的现实生活的需要,适应人们思想情感的变化及 审美需求,表达出新的观念、情感、趣味和理想” 61。高空狮子的动画 创作要回归到人们的精神之源与文化之根的基础上,深入到民俗艺术的 结构内部思考传统文化与现代艺术的关系。在影像语言的建构上要融入 当代人的精神气质和品格,符合现代人的审美意识和文化需求,通过特 定形象间的建构和组合表征出民俗艺术新的时代内涵。 四、结语 审视当前文化创意产业化的发展形势,如何传承和保护民俗艺术 并将本土优势的文化资源发扬光大,民俗艺术的动画建构对于促进民 俗艺术的优化和传播,丰富动画语言的表现形式,彰显国产动画的民族 特质和提-7-t-7g土动画的市场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在世界文化多样性发 展的今天,只有立足于传统并吸收外来优秀成果,在凸显民族文化精髓 的同时阐释人类共同的价值与情感,民族文化才会获得普遍的接受和 认同,民族文化的发展才会更加繁荣和有生命力。一 l1l郑巨欣民俗艺术研究【M】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8第96页 【2苣晓萍全球化与民俗保护[21MI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第314 Y ̄r 『3_(法)丹纳著傅雷译艺术哲学【M]天津: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7第187页 【4】田川流、刘家亮艺术学导论[MI济南齐鲁书社2004第6I页 参考文献 [1]徐瑞华论国产动画中民俗艺术的应用【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 5 _2陶思炎论民俗艺术学的研究l2_ J_东南火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 I [3]田园张娇范慧英民间艺术在现代设计中的借鉴[J]设计2013 6 l41陶思炎应用民俗学[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