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新课改下如何构建语文高效课堂
作者:杜运凤
来源:《新课程研究·教师教育》2012年第03期
摘要: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和教学理念的不断更新,课堂教学也形式多样,新课标给语文教学带来了新鲜的活力。文章结合具体语文教学实践,对语文教学方法和形式进行探讨。
关键词:教育;语文;学习;课程;文章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2)09-0037-03
笔者认为立足文本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前提。文本是主干,活动是枝叶,活动是为文本服务的。如果在备课和上课的时候,只专注于活动的设计,而脱离、偏离、忽略了文本,这无异于本末倒置。构建高效的语文课堂,是实施有效语文教学的必由之路;而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则是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下面,笔者就以下几个方面,谈一谈自己在语文教学中的几点体会。
一、研读文本,把握主题
深入研读文本,准确地解读文本主题,这是语文教学的生命所在。对文本的解读,要摒弃四种现象,即浅——浅尝辄止;搬——急于看教参中的“教材分析”,用别人的理解代替自己的研读;泛——不把功夫用在吃透课文上,而是漫天找相关资料,上课时大量补充图文资料,造成了“泛语文”的偏向。偏——不能正确理解和把握文本的价值取向。所以,准确深入的解读文本的主题,是语文教师备课的首要任务。
七年级上册的《盲孩子和他的影子》写了一个盲孩子在他的影子和萤火虫等的帮助下得到了快乐,并最终变成了一个美丽的孩子,本文弘扬的是一种爱的主题。在教学本课时,笔者引导学生从以下方面探讨主题:一是对于像盲孩子一样孤单弱小的人,我们应该关爱他们。二是在盲孩子获得光明的同时,影子也获得了生命,变成了一个美丽的孩子,这说明,给别人关爱的同时,自己也得到了幸福。当你把爱给了别人的同时,你也得到了快乐。但对于主题的理解,网络上有很多争议,很多老师认为,文章的主题还应该理解为:人活着就应该像盲孩子那样有坚定的信念;还应该像盲孩子那样有自强不息的精神等。笔者经过认真反复的研读文本,认为无论是影子、萤火虫,还是太阳、月亮、彩虹,他们为盲孩子展现了一个美丽神奇的世界,文章借此想表现“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会变成美好的人间”这一主题。对此,同学们讨论得也非常热烈,不但领悟到把握主题的技巧和方法,而且从中获得了更多的人生启迪。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很多时候,对课文主题思想和情感的把握不是那么简单的。有的课文主题思想明显,有的蕴含在字里行间,要认真钻研,多读些参考书,从作品写作的时代背景上,从作者的其它作品中,深入体会作品的思想感情,真正把握其人文内涵。 二、明确目标,精心设计
新课程提倡自主、探究、合作式学习,那么还要不要确定课堂教学目标?答案是肯定的。要提高阅读教学的实效性,必须明确语文教学的目标。课堂上亮出教学目标,等于明确了师生彼此都要完成的教与学的任务,教者心中有数,教学时有的放矢,尤其是学生学有目标,知道自己这节课的学习任务,心中充满期待,能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这样师生会配合得很默契,有效性教学也就落到了实处。教学目标的设计必须首先建立在对文本正确把握的基础之上。“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对文本的正确把握是设计教学目标的前提,只有正确把握了文本,才不会偏离语文学习的轨道。最近我们刚刚学习了鲁迅的《藤野先生》,这篇文章比较长,学生接触起来觉得无从下手。笔者经过反复认真的研究教材,制度了四个教学目标:从识记理解本课的生字词方面;从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掌握文章的叙事线索方面;从学习抓住人物特征,通过具体事例来刻画人物性格的写法方面;从品味文章含义丰富的语言,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方面等。然后分三课时来完成,每一课时又设了小目标。这样的设计,没有繁复的框架,清水芙蓉般的质朴,使教材所包含的知识类型和能力模型完全显现出来,对教学目标的达成是最俭省也是最有效的家常做法
那么,教学目标精心设计了,是不是课堂上就得处处严格按照预设的环节进行呢?其实不然。教学目标必须留有生成的空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科学的教学观和学生观为指导,鼓励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自我理解、自我解读,尊重学生的个人感受和独特见解,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及时调整预设的教学目标,使学习过程成为一个富有个性化的过程,使我们的语文课堂充满生机和乐趣。记得在教学《天上的街市》时,笔者按新课标理念设计了质疑环节。要求学生通过品读诗歌,从语言、想象和联想等方面质疑,但有一位学生却提出了如下问题:诗歌第一、二两节可以交换位置吗?笔者课前并未考虑到这个问题,但没有回避,及时抓住问题引导:“这个问题提得好,说明你动了脑筋,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怎么样?”接下来,师生组成小组来讨论,然后同学积极发言,发表看法。一位学生说,诗人是由街灯想到明星,再由明星想到天上的街市,如果位置换了,就与思维过程不一致了。笔者这时候补充说:“这样写不但体现了诗人的思路清晰,而且也符合诗人的创作意图。”我这样处理,使学生进一步感悟了课文、品味了诗歌的语言,收到了预设目标未能体现的效果。 三、推敲词句,品味语言
引导学生品味语言,是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重点。学生只有学会品味语言,才能更好地理解课文。那么应该如何指导学生品味语言呢?无论是词语还是句子总是处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是为表达某种思想感情或行为状态而服务的,所以要想准确的理解这些词句的表达作用,就得先大概的理解词句所在的句意、段意甚至文章主旨。那么,如何去理解呢?笔者认为,读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是必需的,而朗读最为凑效。朗读能产生语感,语感能使人对某种意念或表达作用心领神会,“书读百遍,其义自现。”
其次是定位。一般的说,词句常常归属于以下几种类型:运用某种修辞手法;词句的感情色彩;生动传神的动词,还有起修饰或作用的词;以及近义词的辨析,还有一些意味深远的短语或句子。要想分析词句的表达作用,首先得认准它属于以上哪种类别,能做到这一点,就等于给“问题”定了位,找到了深入分析的突破口。
然后是分析。这一环节需要我们充分调动已有的知识资源或查阅工具书,对已“定位”的词句进行类别属性的分析。如修辞类别中,比喻是为了形象化的表现事物的某种特点,反问可增强肯定语气。修饰类别中的副词出现的最多,表达效果最明显,要辨清它是表程度、时间、状态还是范围的。带有感情色彩的词语类别中,褒义词有有褒扬、赞誉之意,贬义词有贬低、指斥之意。近义词辨析关键在于找词语间的细微差别,有一丝之差,表达效果往往大相径庭。当然,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各人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不尽一致,所以表述结果也会各式各样,但只要能够按照这个思路,认真做好每一环节的工作,我们就不至于面对题目无从下手或无话可说。
四、在语文教学中及时的渗透作文教学
知识和训练不是靠单纯地等到作文课的时候就能解决得了的,其功夫来自于平时。我们语文教材上的文章可谓是文质兼美,不仅向学生展示了中外语言大师的深邃思想,也展现了他们情感的高超和艺术技巧。因此,在讲析课文的同时,笔者都及时的把作文教学渗透进去,让学生从课文的写作技巧中吸取写作经验,然后逐步地将它运用到自己的写作实践中去,必要的时候还可以当堂练习,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
例如在讲读《列夫·托尔斯泰》这篇文章之前,笔者先让学生观察身边自己熟悉的一个人,看看这个人有何个性特点,然后就其外貌特征写一个人物肖像描写的片段,待上课时,让学生在小组内互相说说,再抽几篇读给大家听听。等赏析完之后,再让学生对比自己写的,看看缺少了些什么。学生便很快地找出差距,有的同学说缺少了大量修辞手法的运用,有的同学说缺少了面部的刻画和眼神的细节描写。而作品通过对列夫·托尔斯泰面部的刻画,眼神的犀利反映出他深邃而丰富的内心世界,所以学生明白了外貌描写对反映一个人的精神品质是何其的重要!还可以根据不同的课文,进行相关的专题写作指导。
再如学习《春》、《济南的冬天》等写景抒情的文章后,就可以进行景物描写的专题训练;学完了《苏州园林》、《中国石拱桥》等,就可以进行事物说明文训练。边学边用,学以致用,学生兴致会很高。再如在讲析鲁迅的《阿长与〈山海经〉》这篇文章的时候,笔者教给学生学会:写文章贵在有真情实感,真实的就是感人的。《阿长与〈山海经〉》之所以感人,就是因为作者写的都是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一些真实平凡的小事。文章前半部分着重写了对阿长的“憎恶、讨厌”,喜欢告状、睡相不好等,这些真切的描写中即带着贬义,也在一定程度上表现着长妈妈的善良、朴实的品质。后半部分着重写长妈妈给作者买《山海经》这件事情,表达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对长妈妈的尊敬和怀念。如果全文都是赞美,那就显得不真实了,正因为它真实所以才能深深打动读者的心,才能震撼我们的心灵。那么平时学生写作文,也要力求真实,不要为了堆砌辞藻而写出一些虚假的东西。所以,在作文教学中,我们应鼓励学生用自己的眼,以自己的心去理解、感受生活,挖掘生活中最熟悉的、最能打动心灵的宝藏,写真人真事,抒真情实感,这样写出来的东西才有血有肉有灵魂。
阅读一篇文章,如果能使学生在思想上有所悟,情感上有所动,心灵上有所净化,这是阅读课的实效之一;如果在语言上有所积累,这是阅读课的实效之二;再如果学到一点写作方法,懂得作文必须“情动而辞发”,这就是阅读课的实效之三。如果我的语文课堂教学在以上方面有些实效的话,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得益于集体备课的众人智慧。在集体备课中,每一位教师群策群力,充分发挥各自的聪明才智,它可以是和风细雨式的述说,也可以是面红耳赤的争论。“三个臭皮匠,抵个诸葛亮”。我们通过相互借鉴,相互启发,扬各家之长,避自己所短。“庇千山之木于一台,汇百家之流于一体”,通过集体备课,互利互惠,相得益彰,使教学过正达到最优化。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为了上好一堂课,你一辈子都在备课”。作为新课改下的语文教师,我们应当不断地学习和反思,不断地探索和改进,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感受到学习语文的乐趣,真正达到语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