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汽车网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沉与浮说课稿

沉与浮说课稿

来源:百家汽车网
《沉与浮》说课稿

大家好,我是来自哈尔滨师范大学的宋佳星,我带来的课题是《沉与浮》。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作用和特点

教材选自教育科学出版社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十章第四节。从前后联系来看,有利于巩固学生对浮力的认识。在理论推导过程中对物体沉浮条件分析有利于强化学生对阿基米德原理的应用。在新课讲解时,对推理方法的应用,为今后所遇到的动态物理过程分析埋下了伏笔。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教材这种结构能较好地突出理论与实践统一,使学生明白物理规律既可以直接从实验得出,也可以用已知规律从理论上导出。符合中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特征。

2、三维目标

结合课程标准要求及学生心理生理思维特点,我制订了如下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理解物体沉浮条件,知道鱼、潜水艇、飞艇的沉浮原理、能利用沉浮条件解释一些简单问题。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观察乒乓球的下沉悬浮上浮,建立起三种状态的概念,并通过实验及推理得出产生三种状态的条件,结合逻辑分析的方法解释鱼和潜水艇的沉浮原理。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对鱼、潜水艇和热气球的沉浮原理,这些与生活紧密相关的现象的学习,开展S-T-S教育,体验科学、技术与社会之间的紧密联系,通过动手自制潜水艇,体会到生活中处处蕴含物理知识,物理就在身边,从而进一步培养学习物理的兴趣。

3、重难点

在本节课教学过程中,浸在水中物体的沉浮条件贯穿始终,对分析、理解鱼、潜水艇的沉浮原理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是本节课的核心内容,因此我把它作为本节课的重点。

八年级的学生抽象思维处于起步阶段,潜水艇距离学生生活很远,虽然讲课时辅以实验演示,但仍然很难让学生有直观体验,因此我把潜水艇及热气球的沉浮原理作为本节课教学难点。

二、学情分析

在知识方面: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是浮力、影响浮力的因素以及如何计算浮力大小,对本节课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在此基础上展开教学比较容易接受。

在能力方面:八年级学生表现欲望一般较强,容易接受直观明显的象,具备一定的基础实验技能,但在归纳总结时存在困难,需要教师加以引导启发。 三、说教学方法

为了使学生在做中学,学后用,我采用的教法有:情景激学,演示实验,归纳法,讲授法,互动探究。学法有:认真观察,提出猜想,实验探究,交流总结。由初步理解到深入分析,整体上实现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跨越,在实现学生主体地位的同时发挥教师主导作用。 四、说教学过程

1、引入新课

首先通过小实验创设物理情景:将三个外观完全相同的乒乓球浸在水中,找同学预测放手后乒乓球的状态,进行实验,实验结果与猜想的并不相同。启发学生思考这是为什么。使学生在思索中对新课产生强烈兴趣,教师再顺势引入新课,板书课题。 这样引入可以让学生暴露原有认识,发现矛盾,形成认知冲突,从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形成新认识。

2、新课教学

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设备向学生展示鱼身体内部结构,向学生讲授鱼实现沉浮的原理。再将结论推广到浸在水中的物体的沉浮条件,在这里使用讲授法可以帮助学生建立完整清晰的知识结构,突破感性认识,从理性层面接受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接下来演示沉浮子实验,让学生观察实验,找学生分析,既促进了学生对知识的应用,也起到了检查教学成果的作用,学生的回答是对教学情况的直接反馈,有助于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将所得物理规律拓展到人类社会科技发展,启发学生思考如何利用物体沉浮条件呢?加强STS教育,有助于学生思考科学、技术、社会之间的关系,进而培养较高的科学素养

运用潜水艇模型进行实验,学生观察现象,小组讨论,找学生分析实验原理,老师在学生回答基础上进行总结,给出原理。观察、实验是学生认识物理世界,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采用实验辅助教学,给学生较为直观真实的感受,突破难点。同时本环节还能促进学生归纳总结能力,一举两得。

以上教学过程为适应八年级学生的认识和思维发展水平,应注意根据所讲授的每项知识,有序地引导学生逐项观察,逐项分析,再综合观察,综合分析,使学生通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完成认识上的飞跃。

最后,回顾课前小实验,找学生加以分析,揭开谜底,让学生体验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快乐。

3、研究性课题提出(作业)

要求学生课下利用家庭实验室中简单的生活用品设计制作一个简易热气球,探究其沉浮奥秘,作为作业,同时要求学生利用互联网或者书籍查阅中山舰相关资料,下节课共同分享,达到爱国主义精神的教育。把探究热气球沉浮原理这一教学难点作为作业并不是无的放矢,根据赞可夫的发展性教学理论,作业内容应适

当提高难度,但要确保学生通过努力可以顺利完成,有助于激发学生内在动力。我认为这样的作业,难度适当,学生可以接受,还可以避免了习题的枯燥,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促进知识与能力相统一。 最后结束课程。

以下是我的板书设计。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