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汽车网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子衿教案

子衿教案

来源:百家汽车网
课 堂 教 学 设 计

课程名称: 子衿 设计者:鲁秀兰 单位:兵团第五师87团学校 授课班级: 八年级(1)班 授课时数:1课时 设计设计内容 要素 《子衿》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一首诗。全诗三章,每章教学内容分析 四句。此诗描写一个女子思念她的心上人。每当看到颜色青青的东西,女子就会想起心上人青青的衣领和青青的佩玉。于是她登上城门楼,就是想看见心上人的踪影。如果有一天看不见,她便觉得如隔三月。这是是一首难得的优美的情歌,成为中国文学史上描写相思之情的经典作品。 知1.了解《诗经》的文学常识。 识 与 2.掌握诗中主要运用的修辞手法和心理描写。 技 能 教学目标过程 与 方法 1.激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熟练背诵默写。 2.体会精彩的文句,学习一些赏析文学文本的方法,提高对文学艺术的领悟能力。 学习者特征分析 学生在八年级下第三单元学习了《蒹葭》和《关雎》,对《诗经》的知识已较熟悉。本课的重难点在于赏析《子衿》艺术特色,学生已有相关的文学素养,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应能较好的分析和把握。 情感态通过诵读诗歌,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的感情。 度价 值观 教学1.掌握诗中运用的修辞手法、注重分析诗中心理活动的描写。 重点 教学分析难点 1.体会精彩的文句,学习一些赏析文学文本的方法。 教学难点 1.运用诵读法,让学生品味诗歌语言的韵律。 解决办法 术特色。 2.运用讨论法,让学生理解文中主人公的感情及诗歌的艺教学资源 板书设计

3.通过延展课堂内容,发展学生思维。 《教师教学用书》 网 络 《子衿》mp4朗读 《子衿》歌曲 PPT课件 子 衿 《郑风 诗经》 艺术特色: 1.重章叠句,反复咏叹。 2.四言句式,间或杂言 3.赋的艺术手法的运用 4.心理描写手法的运用。 5.多种修辞的运用:借代、反问、夸张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学环节 一、导入新课 二、展示教学目标 三、简介《诗经》 四、学习《子衿》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回答 齐读目标。 教学媒体 预期效果 同学们好,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中国的古典诗歌灿若星河、佳篇如林。大家知道诗歌的源头在哪里吗? 今天我们就走进《诗经》,感受《诗经》的多彩魅力。 展示教学目标: 1.了解《诗经》的文学常识。 2.掌握诗中主要运用的修辞手法和心理描写。(重点) 3.体会精彩的文句,学习一些赏析文学文本的方法,提高对文学艺术的领悟能力。(难点) 学习有关《诗经》的知识: 1、《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本称“诗”,汉代时被儒家奉为经典,才称《诗经》,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305篇诗歌,又称“诗三百”。 2、《诗经》按所配乐曲的性质分为“风、雅、颂”。简介内容及篇数。 3、简介《诗经》的六艺。 (一)朗诵诗歌: 1、以齐读、男女生分读的方式朗读诗歌。 2、放朗读录音。 3、要求学生再读,教师指导朗读。 4、提示诗歌结构的特点,要求学生背诵。 PPT展示教学目标,明确重难点。 学生在第 学习、随机回答。 三单元学 习过《蒹 葭》、《关雎》, 对以上知 识以复习 为主。 从重音、(一) 停顿、音1、朗读诗歌。 调、感情2、听读、感受。 等方面给3、在教师的指导下予指导。 朗读。 4、背诵。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学环节 五、经典传唱 六、课外延伸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媒体 预期效果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此项内容为本课的重点和难点,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分析,总结。 希望学生们能多阅读古代经典作品,传承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 (二)了解诗意: (二) 1、结合文下注释,了解诗1、两两互相解析的内容。 诗意。 2、学生回答,互2、学生明确。 相补充。 3、展示,学生齐 3、展示。 读。 (三)分析诗歌的艺术手法 (三)赏析: 1、重章叠句。 1、从诗歌的形式 进行赏析。 2、四言为主,间或杂句。 2、从句式赏析。 3、赋的手法的运用。 3、从艺术手法上 去赏析。 4、心理描写手法的运用。 4、结合诗句内容 赏析。 5、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 5、在教师的引导 下分析、学习。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 ——借代 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反问 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夸张 6、总结赏析文学作品的方6、与教师共同总法。 结。 推荐哈辉老师的新雅乐歌曲听歌曲,学歌曲 《子衿》。 推荐阅读《上邪》、《短歌做笔记 行》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媒体 预期效果 七、布置作业 课下学会唱新雅乐歌曲 《子衿》,为班级举行“经 典传唱”比赛做准备。 《子衿》运用“赋”和反复咏叹的手法表达思想感情,给人留下广阔的想象空间。本诗音韵和谐,是训练朗读的好材料。学生应在诵读中培养语感,得到美的享受,在诵读中形成良好的欣赏品味和高尚的审美情趣。但讲解本课时学生朗读较苍白,这需要教师和学生都要加深文学 教学设计 评价 修养,读出诗、文中字里行间蕴藏的真挚感情。 在重点和难点的突破上,学生对“赋”的艺术手法的较陌生,但在以往的语文学习中对表达方式和修辞手法的运用较熟练,故在教师的引导下能较好地突破。 在教学设计的最后,我设计了“经典传唱”环节,由于课堂时间有限,没有很好的展示,但作为作业布置给学生,应能培养学生对经典文学传唱的兴趣。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