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汽车网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功亏一篑和前功尽弃的区别

功亏一篑和前功尽弃的区别

来源:百家汽车网
功亏一篑和前功尽弃的区别

“功亏一篑”和“前功尽弃”这两个成语的主要区别在于在事件的描述,“功亏一篑”重点在后两个字,强调的是程度,程度上缺那么一点没有成功。而“前功尽弃”的意思是之前的功夫全部白费了,强调白费劲。

一.“功亏一篑”成语解释。

【成语意思】

功:功效、成绩,泛指所做的事。亏:差,欠缺。篑:盛土的筐子。原意指筑一座九仞(一仞合古时七尺或八尺)高的土山,由于只缺一筐土而没完成。比喻一件事情只差最后一点努力而未能完成。含惋惜意。

【成语出处】

出自《尚书·旅獒》:“为山九仞;功亏一篑。”

【成语典故】

古时,有一个人要筑一座九仞高的山。他堆了一年又一年,不论严寒酷暑,废寝忘食地从远处挖土,再挑土,再堆到山包上,终于有一天,他就要完工了。这一天也如往常一样,鸡刚叫就起床开工,一筐又一筐,眼看着山就要九仞高了,只差一筐土的工夫。但他一摸肚子咕咕叫,天又下起雪来,认为只有一筐土,就回家去了。此后,他总认为只有一筐土而偷懒,所以这一筐土至死他也没堆上,终究这座只差一筐土的九仞高的山还是没有堆成

1

为山九仞,功亏一篑。

二.“前功尽弃”成语解释。

【成语意思】

指以往的功劳全部废弃。含贬义;在句中一般作谓语、宾语。

【成语出处】

出自《战国策·西周策》:“公之功甚多;今公又以秦兵出塞;过两周;践韩;而以攻梁;一攻而不得;前功尽灭。公不若称病不出也。”

【成语典故】

战国末年纵横家苏厉去游说周郝王去阻止秦国的大将白起进攻魏国都城大梁,如果大梁不保,周王朝就危险了。并举楚国名将养由基百发百中的例子,前边 99 次都中了,只要一箭不中就前功尽弃了。白起没有理会苏厉的话,继续进行兼并战。

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