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立正确家教观念,培养优秀人才葫芦岛市第二实验小学 曹桂云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启蒙老师,也是孩子的终身教师。这是人们共知的道理。当前我校教育定位的主要任务是要把“立德”、“育智”、“强体”作为工作重点,既要把有血有肉、活生生的社会自然人培养成为具有丰富的内心世界、高尚的精神情趣、鲜明的个性特征的人;具有浓厚的学习兴趣、学会灵活思维、学会自我教育的人;具有珍惜生命意义、创造生命价值、勇于实践、善于创新、敢于超越、善良、真诚、对社会有作用、适应社会发展的人;更要培养学生“图强的精神”、“顽强的意志”、“创新的思维”、“正确的审美”、“集体的观念”;还要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同时,要让学生锻炼出强健的体魄。家长要知道,学生只要有一点进步,有一滴收获,有一个特长,有涉身处世的基本能力,那将都是家长们的财富。我们学校的份内工作就是播种信念,教学生成长,让学生增长知识,提高能力,长本事。学生的份内工作就是学习,珍惜光阴,把握住今天,憧憬明天,品尝丰收的喜悦,前半生不犹豫,后半生不后悔,长才干。家长和我们的最终目标是让学生明白:学习能够增长知识,知识能够改变命运;学习能够培养能力,能力能够创造财富;学习能够提升人品,人品能够决定前途。但是家长这位教师的首要任务是什么,却不是所有家长都明确的。我们认为家长的任务是提高孩子的素质,而首要的任务是提高孩子的道德修素质,也就是教孩子“学会做人”,家长的份内工作就是播种习惯,教学生成人,提供后勤保障,让孩子长人品。
搞好家庭教育,必须树立正确的家教观念,掌握科学的家教方法。本文侧重于从观念方面谈几点看法,供大家参考。
1、创造良好的家庭氛围。
家庭本来是充满亲情的特殊育人环境,现代家庭尤其应该有一种浓郁的民主和谐的气氛。子女不仅属于父母和家庭,更是国家未来的公民和人。父母和子女,在人格上应该是平等的。孩子应该尊重家长,家长也应该理解孩子,真正了解孩子的心理需求和成长需要。说话应该用商量的口气,有问题应该用讨论的办法解决。这样才能够形成良好的家庭氛围。要知道,有什么样的家庭氛围,就容易造就出什么特点的孩子。如:暴力产生暴力,挖苦产生自卑,冷酷导致无情,民主带来生
机,仁爱产生善良,等等。良好的家庭氛围,能促进孩子心理、个性和品德的健康发展,能启迪孩子的智慧,扩大其文化视野,提高其审美情趣,促进认知能力的发展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因此,良好的家庭氛围是塑造孩子幸福人生、保证其全面发展的基础,也是进行成功的家庭教育的必备条件。
笔者作为一名教师,有着深深的感受:孩子就是家长的一面镜子。家长平日里的说法、做法,在潜移默化中会对孩子产生影响。一个个性吝啬的家长,很难教育出一个为人豁达的孩子;一个凡事斤斤计较的家长,很难教育出一个宽容的孩子。所以,家长必须为孩子创造一个好的环境,对孩子的成长施以正确、向上的引导。
记得尹建丽老师在她的家教书《好妈妈胜过好老师》里面有过这样精彩的论述:尹老师带着孩子去外地旅游,在换车的过程中需要租住宾馆。结果孩子不满意所租住的宾馆,觉得没有热水、没有可口的饭菜、没有干净的床单、没有······随着女儿的要求提的越来越多,尹老师和女儿惊奇地发现:他们所向往的这个地方,实际上就是——家。幸福的家就是五星级宾馆,这是多么伟大的发现啊。实际上就是这样,幸福温暖的家让人有安全感,可以健康地成长。所以,家长为孩子们营造一个幸福的家是一个人成才的先提条件。 2、要允许孩子出错。
成人说话做事,尚且难免有这样那样的差错。作为成长中的青少年,出现差错更是在所难免。要求孩子不出任何差错既是不可能的,也是没道理的。不允许孩子出错,会使孩子丧失探索的欲望。“不做无把握的事”,会使孩子不敢于去创新,出错后遭受批评的孩子会变得缩手缩脚。而过分听话、不出差错的孩子往往长大后成为平庸之辈。正确的态度和做法是:孩子出现差错后不去横加指责,而是热情耐心地去疏导,帮助他们分析出错的原因,找出避免出错的方法。从而有效地培养孩子的探究意识和不怕失败的心理。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孩子犯错了,要给孩子提供一个宽松的空间。一帆风顺不是真正的人生,如果孩子犯错了,在错误中认识自己、提高自己才是真正的成长。家长说的道理再多,高所孩子的经验再多,孩子只是停留在知道了的状态中,而做过了,才能理解——理解其中的道理,理解其中真实的人生。所以,作为家长我们要允许孩子犯错,改正错误,在错误中成长,是人生的必要甚至重要的一课。3、放手让孩子做他想做又能做的事。
热爱孩子,就要按照孩子成长的规律去培养他们,让他们在成长中学会自立。孩子天然是不喜欢家长事事越俎代庖、包办代替的,一
旦他认为自己有这个能力,总想“自己来”。这种情况下,家长要放手让孩子做他想做又能做的事,对他经过努力做成的事要给以适当鼓励。要给孩子以行动自由,使其养成处事习惯和自主选择能力。 4、帮助孩子建立广阔的智力背景。
人民教育家陶行知主张要儿童的头脑、手脚,让孩子自由地活动。这对帮助孩子建立广阔的智力背景是十分必要的。我们现在的孩子课业负担本来就重,有限的课外时间家长又往往给填得过满,太死。孩子们不能看电视、不能读课外书、不能去郊游,几乎所有的时间都用来做功课,其结果是造成智力背景狭窄,功课也难以学好。要使孩子健康发展、全面发展,必须让孩子有自主支配的时间,有自我选择的权利,广泛地去接触课本以外的各种知识载体;必须让孩子有机会去接触家庭、学校之外的环境与生活,去亲近大自然,去感受生活氛围,以帮助孩子建立广阔的智力背景。孩子的智力背景越宽厚,其智能发展就越快,课内知识的学习就越轻松,就越有可能成为最优秀的学生。 5、让孩子学会自己去判断是非。
家长不能事事把自己的是非标准强加于孩子,因为即便自己的是非标准都是对的,也不利于孩子的成长。要让孩子学会对生活中遇到的事自觉地加以分析,提出看法,形成判断。孩子在分析中可能会走弯路,所有判断也不可能都是对的,家长要给以指导和帮助。孩子能正确判断是非之日,也就是他逐步走向成熟之时。
作为家长,除了要树立正确的家教观念,还要清楚地认识到自身的位置,为了更好地做好家庭教育,
因此,家教必须作到四忌:
一忌胁迫:家长经常用犀利的言辞或武力威胁,令子女感到害怕,从而顺从家长的意志;家长把自己的意志强加在孩子的身上。在家庭孩子失去了本应该得到的话语表达权力。时间一久,孩子自然在这个特殊的语境中失去说话的兴趣,形成障碍。有学生甚至把这种关系形象地比喻成“猫和老鼠”,只可惜自己缺乏老鼠反抗猫的机智和勇气。
二忌审问:不信任子女。用自己的价值观来衡量子女。看到自己接受不了的事就审问。老是对孩子像防贼一样去防范。发现一点问题就大惊小怪,和子女谈话,老想挖掘到背后的东西,不允许孩子有自己的秘密。只愿意孩子在自己面前像张白纸。可是每一个家长又常常想让孩子能适应社会。
三忌冷漠:父母只顾自己干自己的事业,事业可能很成功,但却失去了子女的亲情。不考虑子女的承受力。不愿意与孩子沟通。其结果使孩子对父母缺乏感情,很难形成好的家庭氛围。希望孩子自己的事情自
己做。把培养子女看成是学校的事。有时甚至忆苦思甜,老是说起“想当年”。
四忌乞怜:对孩子百依百顺,不讲原则,随时准备满足孩子的一切愿望。长大了这种人会向你诉说发生在他身上的种种悲惨事件,甚至暗示,你应该为他的遭遇负责,并且提醒你说,你若不伸出援手,他就会如何如何。在希望自己的家长和自己是什么关系的问题上,绝大多数同学都认为父母应该像朋友一样可以交心,像老师一样值得信任。家长和子女应该是朋友,家长应该是指导者,在保持距离的同时的经常要有心灵的沟通。
随着家教观念的转变,我们相信,良好的家庭教育将会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结合在一起,把更多的孩子培养成符合社会需要的现代化人才。
树立正确家教观念,培养优秀人才
葫芦岛市第二实验小学
曹桂云